-
三春 sān chūn
春季三個月:農(nóng)歷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指春季的第三個月,暮春。三個春天,即三年。 -
鵪鶉馉饳兒 ān chún gǔ duò ér
亦作'鵪鶉骨饳兒'。 古代一種面食,因其形似鵪鶉,故稱。 -
鶉衣 chún yī
(1)補綴的破舊衣衫 -
鶉衣百結(jié) chún yī bǎi jié
鶉:鵪鶉,一種鳥,尾巴禿短,羽毛像周身補滿補丁一樣。鶉衣:指破爛的、補丁很多的衣服。百結(jié):縫補的地方很多。形容衣服破爛不堪。也作“懸鶉百結(jié)”。 -
斗鵪鶉 dòu ān chún
1.亦作"斗鵪鶉"。2.一種博戲。相傳始于唐代,玄宗時西涼人進獻鵪鶉,能隨金鼓節(jié)奏爭斗,宮中養(yǎng)以為戲。后即流行民間。 -
鶉居鷇食 chún jū kòu shí
比喻生活簡約。 -
鶉兔 chún tù
鵪鶉和兔子。泛指野味。 -
鶉鴳 chún yàn
亦作“鶉鷃”。鳥名。鶉與鷃,均為小鳥。專指鵪鶉。比喻小人。 -
鵪鶉骨饳兒 ān chún gǔ duò ér
亦作'鵪鶉骨饳兒'。 古代一種面食,因其形似鵪鶉,故稱。 -
三疊陽關(guān) sān dié yáng guān
即《陽關(guān)三疊》。琴曲。琴譜以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主要歌詞,并引申詩意,增添詞句,抒寫離別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詩反復三次,故稱“三疊”。后泛指送 -
鵪子羹 ān zǐ gēng
用鵪鶉為原料烹調(diào)而成的羹。 -
剔透玲瓏 tī tòu líng lóng
形容靈巧可愛。比喻人的聰明伶俐。 -
賣皮鵪鶉 mài pí ān chún
舊指賣淫的婦女。 -
鼻凹里砂糖 bí āo lǐ shā táng
喻可望而不可即之物。 -
追魂 zhuī hún
1.迷信指奪取人的魂魄。 -
鶉鴽 chún rú
二鳥名。鴽,鵪鶉之類的小鳥。因以并稱,泛指小鳥。 -
鶉雀 chún què
鵪鶉。其形體甚小似雀,故稱。 -
鵪鶉 ān chún
[ānchún]:鳥,頭小,尾巴短,羽毛赤褐色,不善飛。 -
鳴鶉 míng chún
1.鵪鶉。2.指南方朱鳥七宿。 -
鴾母 móu mǔ
鵪鶉之類的小鳥。 -
懸鶉 xuán chún
鵪鶉毛斑尾禿,似披敝衣,因以“懸鶉”比喻衣服破爛。 -
跨虎 kuà hǔ
意思為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十載:"順陽南鄉(xiāng)楊豐,與息名香于田獲粟,因為虎所噬。香年十四,手無寸刃,直搤虎頸,豐遂得免。"后因以為典。 -
醉眼蒙眬 zuì yǎn méng lóng
酒醉后眼睛迷糊的樣子。 -
柳眉星眼 liǔ méi xīng yǎn
形容女子細長的眉和明亮的眼。 -
魄散魂消 pò sàn hún xiāo
(1)魂魄都飛散了。比喻驚恐萬狀,嚇得六神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