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節(jié)氣 èr shí sì jié qì
(1)中國古代根據(jù)氣候?qū)σ荒赀M行的節(jié)令劃分。即指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
燦燦 càn càn
1.閃閃發(fā)亮貌。 2.色彩鮮艷貌。 -
炙陽 zhì yáng
讓太陽曝曬。 -
北垂 běi chuí
1.亦作"北陲"。2.北方邊境地區(qū)。 -
戴斗 dài dòu
北方。 -
節(jié)解 jiē jiě
1.舊時斷裂四肢﹑分解骨節(jié)的酷刑。2.草木枝葉殘謝脫落。3.謂樂曲節(jié)奏分明。4.剖開竹節(jié)。喻順利無阻。 -
往亡 wǎng wáng
陰陽家語。兇日名。舊歷每月皆有。是日諸多禁忌。 -
百日糧 bǎi rì liáng
一種成熟較早的粟。 -
饑乏 jī fá
饑餓困乏。 -
黃經(jīng) huáng jīng
(1)天球黃道坐標系中的經(jīng)度,由春分點起向東量度 -
寒露 hán lù
(1)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 -
建戌 jiàn xū
夏歷九月。 -
回云 huí yún
1.翻滾的云;行云。 -
露蛬風蟬 lù qióng fēng chán
寒露﹑秋風中蟋蟀和知了的鳴聲。泛指野蟲的鳴聲。 -
優(yōu)贍 yōu shàn
1.淵博豐富。2.優(yōu)美而充實。3.充足,富厚。 -
當時 dāng shí,dàng shí
[dāngshí]:(名)指過去發(fā)生某件事情的時候:雖然幾年過去了,~的情景仍歷歷在目。[dàngshí]:馬上;立刻:他一聽到這個消息,~就跑來了。 -
正當時 zhèng dāng shí
(1)正是時候,符合時令 -
披霜冒露 pī shuāng mào lòu
意思是身披寒霜,頭頂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趕路。出自《西游記》。 -
披霜帶露 pī shuāng dài lù
意思是身披寒霜,頭頂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趕路。出自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