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節(jié)氣 èr shí sì jié qì
(1)中國古代根據(jù)氣候?qū)σ荒赀M(jìn)行的節(jié)令劃分。即指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
半氈 bàn zhān
《南史.江革傳》:"朓(謝朓)嘗行還過候革,時(shí)大寒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xué)不倦,嗟嘆久之,乃脫其所著襦,并手割半氈與革充臥具而去。"后用為顧惜寒士之典。 -
蜷蹜 quán sù
蜷縮。蜷曲不伸貌。 -
大寒索裘 dà hán suǒ qiú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時(shí)沒有準(zhǔn)備,事到臨頭十分慌亂。 -
鶴語 hè yǔ
1.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晉太康二年冬,大寒,南洲人見二白鶴語于橋下曰:'今茲寒,不減堯崩年也。'于是飛去。"后以"鶴語"謂鶴壽長而多知往事。2.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后因以"鶴語"指勸人學(xué)仙。3.鶴的鳴聲。 -
酷貧 kù pín
極其貧困。 -
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 èr shí sì fān huā xìn fēng
即花信風(fēng)。應(yīng)花期而來的風(fēng)。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個(gè)節(jié)氣,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計(jì)二十四候,每侯應(yīng)以一種花的信風(fēng)。每氣三番。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蘭花、山礬;立春:迎春、櫻桃、望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驚蟄:桃花、棣棠、薔薇;春分:海棠、梨花、木蘭;清明:桐花、麥花、柳花;谷雨:牡丹、酴醾、楝花。參閱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shí)記》、宋·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風(fēng)》、宋·王逵《蠡海集?氣候類》。一說,每月有兩番花的信風(fēng),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見明·楊慎《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引南朝·梁元帝《纂要》。 -
墮指 duò zhǐ
謂凍掉手指。 -
瞻諦 zhān dì
謂向下看。 -
過歲 guò suì
1.度日。2.猶過年。 -
噤戰(zhàn) jìn zhàn
1.咬緊牙關(guān)打顫。 -
暑雨祁寒 shǔ yǔ qí hán
夏大雨,冬大寒。 -
臘肥 là féi
1.指冬至到大寒時(shí)給小麥等越冬作物施的肥。 -
黃經(jīng) huáng jīng
(1)天球黃道坐標(biāo)系中的經(jīng)度,由春分點(diǎn)起向東量度 -
愁端 chóu duān
猶愁緒。 -
祈寒 qí hán
大寒。祈,通"祁"。 -
晚謬 wǎn miù
年老昏憒。 -
黃竹 huáng zhú
1.指竹。亦指毛竹。2.《穆天子傳》卷五載,周穆王往蘋澤打獵,"日中大寒,北風(fēng)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首句為"我徂黃竹"。本為傳說中的地名。后即用指周穆王所作詩名。其詩亦為后人偽托。 -
地坼 dì chè
地裂。 指土地的裂縫。 -
寤遷 wù qiān
謂剛剛醒來就遷移。 -
溫席 wēn xí
亦作'溫被'。 冬日嚴(yán)寒時(shí),以身溫暖床上席被,以待父母就寢。為古代事親之孝行。 -
余寒 yú hán
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時(shí)的寒氣;殘馀的寒氣。 -
空窾 kōng kuǎn
洞穴。 -
大寒 dà hán
(1)特別寒冷 (2)農(nóng)歷二十四個(gè)節(jié)氣之一 -
祁寒酷暑 qí hán kù shǔ
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