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福 wǔ fú
五種幸福。神名。賜福之神。 -
五谷 wǔ gǔ
(1)指糧食,五谷即稻、黍、稷、麥、豆 -
五官 wǔ guān
(1)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臉部器官 -
五湖 wǔ hú
古代吳·越地區(qū)湖泊。其說不一:江南五大湖的總稱。指洞庭湖。近代稱華中、華東五大著名湖泊。即洞庭湖、鄱陽湖、巢湖、洪澤湖和太湖。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亡吳國,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于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后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
五鬼 wǔ guǐ
指智窮、學(xué)窮、文窮、命窮、交窮五種窮鬼。指同時狼狽為奸的五個人。星命家所稱的惡煞之一。取象于二十八宿中鬼宿的第五星。 -
五蠹 wǔ dù
散文篇名。載于《韓非子》。文中以學(xué)者(戰(zhàn)國末的儒家)、言談?wù)?縱橫家)、帶劍者(俠客)、患御者(依附權(quán)貴逃避戰(zhàn)爭或勞役的人)、工商之民為五蠹”,認為必須將其清除,國家才能免于衰落、滅亡,并提出了重視耕戰(zhàn)之士以富國強兵的觀點。體現(xiàn)了法家的治國原則。 -
五岳 wǔ yuè
(1)中國的五大名山,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
五行 wǔ háng,wǔ xíng
[wǔháng]:行業(yè)五行屬性的分類,每一種行業(yè)根據(jù)自己主要的經(jīng)營項目,都能找出屬于自己的行業(yè)五行。[wǔxíng]:通常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zhì)。 -
五味 wǔ wèi
(1)泛指各種味道(五味即甜、酸、苦、辣、咸) -
五彩 wǔ cǎi
五色彩衣。亦特指春秋時楚國隱士老萊子娛親所穿的彩衣。 -
五音 wǔ yīn
(1)中國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相當(dāng)于現(xiàn)行簡譜上的1、2、3、5、6。唐代以來叫合、四、乙、尺、工。更古的時候叫宮、商、角、徵(zhǐ)、羽 (2)音韻學(xué)上指五類聲母的五類發(fā)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齒音和唇音 -
五蘊 wǔ yùn
(1)佛教指人的色、受、想、行、識五種剎那變化的成分,由這五種成分的暫時結(jié)合而形成了個我 -
五經(jīng) wǔ jīng
(1)五部儒家經(jīng)書,即易、書、詩、禮、春秋 -
五臟 wǔ zàng
指心、肝、脾、肺、腎五種器官。 -
五七 wǔ qī
人死后三十五天。舊時喪禮,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唪經(jīng),有頭七、三七、五七等。約計數(shù)目之詞。 -
五倫 wǔ lún
(1)封建禮教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倫理關(guān)系 -
五例 wǔ lì
指《春秋》在行文上隱寓褒貶的五種體例。即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見晉·杜預(yù)《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 -
五保 wǔ bǎo
(1)我國農(nóng)村對無勞動能力、生活無保障的成員實行的社會保險,即保吃、保穿、保燒(燃料)、保教(兒童和少年)、保葬五個方面 -
五香 wǔ xiāng
木名。即青木香。指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五種調(diào)味香料。指都梁、郁金、丘隆、附子、安息五種香料。陰歷四月八日釋迦誕辰用以溶水浴佛。 -
五戊 wǔ wù
立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古時以此為春社、秋社之日。 -
五辛 wǔ xīn
五種辛味的蔬菜,也稱五葷。佛教僧侶按戒律不許吃五辛。指五辛菜。 -
五更 wǔ gēng
(1)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指第五更 -
五欲 wǔ yù
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佛教謂色、聲、香、味、觸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謂財欲、色欲、飲食欲、名欲、睡眠欲。道教沿襲其說而稍有不同。謂聲、色、香、味、愛憎之欲。 -
五老 wǔ lǎo
神話傳說中的五星之精。宋·杜衍、馮平、王渙、畢世長、朱貫等五位老人的合稱。見“五老峰”。 -
五胡 wǔ hú
晉武帝死后,晉室內(nèi)亂,北方少數(shù)民族匈奴族的劉淵及沮渠氏·赫連氏,羯族·石氏,鮮卑族·慕容氏及禿發(fā)氏·乞伏氏,氐族·苻氏·呂氏,羌族·姚氏,相繼在中原稱帝,史稱“五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