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知秋的意思
一葉知秋
(1) 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將臨。比喻發(fā)(hao86.com好工具)現(xiàn)一點(diǎn)預(yù)兆就知道事物將來的發(fā)展趨向
⒈ 亦省作“一葉秋”。
引語本《淮南子·說山訓(xùn)》:“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dú)q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br />宋唐庚《文錄》、 陳元靚《歲時(shí)廣記》卷三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梧葉報(bào)秋》:“一葉知秋,雖古有此説,然安能應(yīng)聲飛落?”
郭沫若《洪波曲》第六章:“要說梧桐一葉落而知秋的話, 徐壽軒這一走也就表明了三廳的秋天的到來?!?br />唐元稹《賦得九月盡》:“霜降三旬后,萱餘一葉秋?!?br />宋蘇軾《過海得子由書》詩:“門外三竿日,江關(guān)一葉秋?!?br />《花月痕》第四一回:“黯絶并門一葉秋,桐陰小語便勾留?!?/span>
比喻由局部的、細(xì)小的征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語本《淮南子.說山》:「以小明大,見一落葉而知?dú)q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挂沧鳌嘎淙~知秋」、「葉落知秋」。
【解釋】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已經(jīng)來臨。比喻由細(xì)微的跡象可以預(yù)料出事物的發(fā)展趨向。
【出處】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山川》:“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dú)q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p>
【示例】老舍《四世同堂》:“看到梨棗,人們便有‘一葉知秋’之感?!?/p>
【近義詞】見微知著、落葉知秋、見微知著、嘗鼎一臠、因小見大
【語法】一葉知秋緊縮式;作定語;指從局部推知未來。
一葉知秋的字義分解
(1)(數(shù))數(shù)目;最小的正整數(shù)。
(2)(形)同一:~視同仁|咱們是~家人|咱們~路走|這不是~碼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紅柿。
(4)(形)全;滿:~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專一:~心~意。
(6)(副)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
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歇|笑~笑。
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
(7)(副)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gè)動作(下文說明結(jié)果):~跳跳了過去|~腳把它踢開。
(8)(副)一旦;一經(jīng):~失足成千古恨。
(9)(助)〈書〉用在某些詞前加強(qiáng)語氣:~何速也|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1. 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之一:樹葉。菜葉。葉子。葉落歸根。一葉知秋。一葉蔽目(喻目光短淺,常被眼前細(xì)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遠(yuǎn)處、大處。亦稱“一葉障目”)。
2. 像葉子的:鐵葉。百葉窗。
3. 同“頁”。
4. 世,時(shí)期:初葉。末葉。
5. 姓。
1. 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jìn)。知情達(dá)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學(xué)識,學(xué)問:知識,求知。無知。
4. 主管:知縣(舊時(shí)的縣長)。知府。知州。知賓(指主管招待賓客的人。亦稱“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1)(名)秋季:深~|~風(fēng)|~雨。
(2)(名)莊稼成熟或成熟時(shí)節(jié):麥~|大~。
(3)(名)指一年的時(shí)間:一日不見;如隔三~。
(4)(名)指某個(gè)時(shí)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5)(名)姓。
相關(guān)的成語
最近文章
http://www.ahhzjsj.com/ciyu_view_9f4b8e43ac9f4b8e/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