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閉目塞聰 bì mù sāi cōng
聰:聽覺敏銳,這里指聽覺。閉著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亦作“閉目塞聽”、“閉明塞聰”、“閉目掩耳”。 -
耳食之言 ěr shí zhī yán
耳食:耳朵吃飯。比喻耳雜吃進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沒有確鑿的根據(jù);未經(jīng)思考分析的傳聞。 -
耳視目食 ěr shì mù shí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亂。 -
耳視目聽 ěr shì mù tīng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附耳低言 fù ěr dī yán
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
轟雷貫耳 hōng léi guàn ěr
打雷的聲音貫滿耳邊。形容人的聲名很大。 -
明目達聰 míng mù dá cōng
眼睛明亮,耳朵靈敏。形容力圖透徹了解。 -
言提其耳 yán tí qí ěr
揪著他耳朵。謂懇切地教誨。言,助詞。 -
耳熱眼花 ěr rè yǎn huā
眼睛發(fā)花,耳朵發(fā)熱。形容飲酒微有醉意,精神興奮的感覺 -
耳聾眼黑 ěr lóng yǎn hēi
指因突然遭到強烈刺激而耳朵變聾,眼睛變瞎 -
珠光寳氣 zhū guāng bǎo qì
珠寶閃耀著光采。形容裝飾華貴。 魯迅 《準風月談·難得糊涂》:“這光芒要是只在字和詞,那大概像古墓里的貴婦人似的,滿身都是珠光寶氣了?!?曹禺 《日出》第二幕:“她的眉毛像一條線,耳朵上懸著珠光寶氣的鉆石耳環(huán)?!?/em> -
太歳頭上動土 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
舊時迷信謂在太歲出現(xiàn)的方向動土興建,會招來災禍。因以“太歲頭上動土”比喻觸犯兇惡強暴的人,將會招致禍殃。《水滸傳》第二回:“你也須有耳朵,好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官人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我媳婦不是好惹的!” 老舍 《駱駝祥子》十四:“你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聽打聽!”參見“ 太歲 ”。 -
目不忍視,耳不忍聞 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
不忍心看,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
軟耳朵 ruǎn ěr duo
-
面命耳訓 miàn mìng ěr xùn
命:訓誡。提著耳朵當面告訴他。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要求嚴格 -
閉門塞聽 bì mén sè tīng
關(guān)上房門,堵住耳朵 -
耳滿鼻滿 ěr mǎn bí mǎn
滿耳朵滿鼻子都是。形容聽得爛熟。 -
耳目股肱 ěr mù gǔ gōng
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輔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
耳聽八方 ěr tīng bā fāng
八是四方(東西南北)和四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總稱。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靈敏機警。 -
俯首貼耳 fǔ shǒu tiē ěr
俯首:低頭。低著頭;耷拉著耳朵。形容恭順服從;屈卑尊從的樣子。 -
昏聵無能 hūn kuì wú néng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涂,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夢魂顛倒 mèng hún diān dǎo
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態(tài) -
目濡耳染 mù rú ěr rǎn
濡:沾濕;染:沾染。耳朵經(jīng)常聽到,眼睛經(jīng)??吹?,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
搔頭抓耳 sāo tóu zhuā ěr
抓抓頭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態(tài)。 -
挖耳當招 wā ěr dāng zhāo
人家用手挖耳朵,卻以為是在招喚自己。比喻希望達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