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
揫辮子
ㄐ一ㄡ ㄅ一ㄢˋ ㄗˇ
JBZ
動賓式成語
當(dāng)代成語
貶義成語
抓辮子。比喻抓住對方的短處、缺點(diǎn)作為把柄
王朔《誰比誰傻多少》:“不管大家說什么,再不堪入耳,再反動再下流,一不打棍子二不揪辮子三不記黑帳。”
揪辮子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張平《【hao86.com好工具】抉擇》:“市委市政府保證不會追究責(zé)任,更不會秋后算賬,揪辮子,穿小鞋。”
seize somebody's queue
弱點(diǎn)(じゃくてん)を握(にぎ)る,揚(yáng)(あ)げ足(あし)を取る
прицепиться<поймать>
<德>js Fehler als Handhabe ausnutzen<法>prendre qn. par son faible
抓辮子
(動)緊緊地抓;抓住并拉:~著繩子往上爬|把他~過來。
(1)(名)分成股編起來的頭發(fā):發(fā)~|梳~子。
(2)(名)像辮子的東西:蒜~|草帽~|~子。
1. 古代指兒女,現(xiàn)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
2. 植物的果實(shí)、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shí)。
3. 動物的卵:魚子。蠶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
)。棋子兒。6. 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
7. 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
10. 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diǎn)至一點(diǎn))。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
13. 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