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
當仁不讓
ㄉㄤ ㄖㄣˊ ㄅㄨˋ ㄖㄤˋ
DRBR
偏正式成語
當;不能讀作“妥當”的“dànɡ”;不;不能讀作“bú”。
古代成語
中性成語
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托;不謙讓。當:面對著;仁:原指正義的事;現(xiàn)泛指應該做的好事。
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敝祆浼ⅲ骸爱斎?,以仁為己任也?!?/p>
當仁不讓偏正式;作謂語、狀語、定語;指該做就做。
人家罵小弟魚肉鄉(xiāng)愚,這句話仔細想來,在小弟卻是當仁【好工具hao86.com】不讓。(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七回)
not dedine to shoulder; responsibility
為(な)すべきことは積極的(せっきょくてき)に為し,だれにも讓(ゆず)らない
не откáзываться от справедливого дéла
<法>quand il s'agit de faire le bien,il ne faut pas chercher à s'esquiver
1. 充任,擔任:充當。擔(dān )當。當之無愧。
2. 掌管,主持:當家。當權。當政。
3. 正在那時候或那地方:當時。當代。當初。當今。當即(立即)。當年。當街。當院。
4. 面對著:當面。當機立斷。首當其沖。
5. 相稱,相配:旗鼓相當。當量(liáng)。
6. 應該:應當。理當。老當益壯。
7. 抵敵:萬夫不當之勇。
8. 判罪,意為處以相當?shù)男塘P:該當何罪。
9. 頂端,頭:瓦當。
10. 象聲詞,金屬撞擊的聲音。
1. 一種道德范疇,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仁義(a.仁愛與正義;b.通情達理,性格溫順,能為別人著想)。仁愛。仁政。仁人志士(仁愛有節(jié)操的人)。仁義禮智(儒家的倫理思想)。仁至義盡。一視同仁(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內部分或其他硬殼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兒。
3. 姓。
1. 副詞。
2.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3.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xiàn)在身體好不?
(1)(動)把方便或好處給別人: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
(2)(動)請別人接受招待:~茶|把人家~進屋里。
(3)(動)索取一定的代價;把財物的所有權轉移給別人。
(4)(動)表示指使、容許或聽任:誰~你來的?|~我仔細想|~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
(5)(介)被;叫:行李~雨給淋了。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