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yǔ)
降龍伏虎
ㄒ一ㄤˊ ㄌㄨㄥˊ ㄈㄨˊ ㄏㄨˇ
XLFH
聯(lián)合式成語(yǔ)
降;不能讀作“jiànɡ”。
伏;不能寫(xiě)作“復(fù)”。
古代成語(yǔ)
中性成語(yǔ)
比喻有極大能力;能夠戰(zhàn)勝很強(qiáng)的對(duì)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元 馬致遠(yuǎn)《黃粱夢(mèng)》:“出家人長(zhǎng)生不老,煉藥修真,降龍伏虎,到大來(lái)悠哉也呵。”
降龍伏虎聯(lián)(好工具h(yuǎn)ao86.com)合式;作謂語(yǔ)、定語(yǔ);含褒義。
降龍伏虎似平常,斬將封為斗木豸。(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三回)
subdue the dragon and tame the tiger--overcome powerful adversaries
竜虎(りゅうこ)をなびかせる
<德>Drachen bǎndigen und Tiger zǎhmen--mit dem Mǎchtigen fertig werden kǒnnen
1. (動(dòng))投降,歸順:寧死不降。
2. (動(dòng))降服,使馴服。降龍伏虎。
(1)(名)我國(guó)古代傳說(shuō)中的神異動(dòng)物;能興云降雨。
(2)(名)封建時(shí)代作為帝王的象征;也把龍字用在帝王使用的東西上。
(3)(名)生物學(xué)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動(dòng)物;如恐龍、翼手龍等。
(4)(名)(Lónɡ)姓。
(1)(動(dòng))身體向前靠在物體上;趴:~案。
(2)(動(dòng))低下去:起~|此起彼~。
(3)(動(dòng))隱藏:潛~|~擊|晝~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統(tǒng)稱(chēng);伏天:入~|初~|三~天。
(5)(動(dòng))屈服;低頭承認(rèn):~輸|~罪。
(6)(動(dòng))使屈服;降伏:降龍~虎。
(7)(Fú)姓。
(8)伏特的簡(jiǎn)稱(chēng)。
1. 哺乳動(dòng)物,毛黃褐色,有黑色條紋,性?xún)疵?,力大。骨和血及?nèi)臟均可入藥(通稱(chēng)“老虎”):虎口(a.喻危險(xiǎn)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險(xiǎn)境地)?;⒎ü糯{(diào)兵的憑證,用銅鑄成虎形,分兩半)?;⒗牵ㄓ鲀礆埖娜耍??;㈩^蛇尾?;⒕猃埍P(pán)。龍騰虎躍。
2. 勇猛、威武:虎將?;?shì)。虎勁。虎威?;⒒??;?。
3. 古同“唬”,威嚇。
4. 古同“琥”,琥珀。
按照成語(yǔ)字?jǐn)?shù)查詢(xún)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