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
退避三捨
ㄊㄨㄟˋ ㄅ一ˋ ㄙㄢ ㄕㄜˋ
TBSS
補(bǔ)充式成語
舍;不能讀作“shě”。
避;不能寫作“蔽”。
古代成語
中性成語
后退九十里。比喻為避免沖突;向?qū)Ψ阶鞒龌乇芑蜃尣?。舍:古時(shí)行軍;一舍為三十里。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靈,得hAo86.com反晉國(guó),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退避三舍補(bǔ)充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我說姊姊不過,只得退避三舍了。(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十二回)
give one a wide berth
三舎(さんしゃ)を退ける,譲歩(じょうほ)して人と爭(zhēng)(あらそ)うのを避ける例え
отступать назад<уступать>
<德>jm aus dem Weg gehen,um einen Konflikt zu vermeiden
(1)(動(dòng))向后移動(dòng)
(2)(動(dòng))使向后移動(dòng):~兵。
(3)(動(dòng))退出:~場(chǎng)|~黨。
(4)(動(dòng))減退;下降:~熱|~燒。
(5)(動(dòng))退還:~錢|~票。
(6)(動(dòng))把已定的事撤銷:~婚|~親。
(1)(動(dòng))躲開;避免:~難|~暑。
(2)(動(dòng))防止:~雷針。
(1)(量)數(shù)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數(shù)或多次:~番五次。
1.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2.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3. 謙辭,多指親屬中比自己年紀(jì)小或輩分低的:舍弟。舍侄。舍親。
4. 古代行軍一宿或三十里為一舍:退避三舍(喻對(duì)人讓步)。
5. 姓。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