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福利|欧美v日韩v亚洲v最新在线|日韩女同在线二区三区|在线免费看片a欧美

      <td id="ivdo3"><tr id="ivdo3"></tr></td>
      <track id="ivdo3"><tbody id="ivdo3"><noframes id="ivdo3"></noframes></tbody></track>

    • 
      
      <center id="ivdo3"></center>

      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柳宗元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
      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
      駝聞之,曰:
      “甚善。
      名我固當。
      ”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
        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
      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
      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
      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
      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
      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
      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雖曰愛之,其實害之;
      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為哉!
      ”  問者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駝曰:
      “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
      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
      旦暮吏來而呼曰:
      ‘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
      ’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
      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病且怠。
      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
      ”  問者曰:
      “嘻,不亦善夫!
      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
      ”傳其事以為官戒。

      種樹郭橐駝傳譯文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币蛏崞涿?,亦自謂“橐駝”云。郭橐駝,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彎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彎腰行走,就像駱駝一樣,所以鄉(xiāng)里人稱呼他叫“橐駝”。橐駝聽說后,說:“這個名字很好啊,這樣稱呼我確實恰當?!庇谑撬釛壛怂瓉淼拿郑沧苑Q起“橐駝”來。

      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他的家鄉(xiāng)叫豐樂鄉(xiāng),在長安城西邊。郭橐駝以種樹為職業(yè),凡是長安城里經(jīng)營園林游覽和做水果買賣的豪富人,都爭相雇傭他。觀察橐駝種的樹,有的移植來的,也沒有不成活的;而且長得高大茂盛,結(jié)果實早而且多。其他種樹的人即使暗中觀察、羨慕效仿,也沒有誰能比得上。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有人問他種樹種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說:“我郭橐駝不是能夠使樹木活得長久而且長得很快,只不過能夠順應樹木的天性,來實現(xiàn)其自身的習性罷了。但凡種樹的方法,它的樹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來培育樹苗的土,它搗土要結(jié)實。已經(jīng)這樣做了,就不要再動,不要再憂慮它,離開它不再回顧。栽種時要像對待子女一樣細心,栽好后要像丟棄它一樣放在一邊,那么樹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習性就得以實現(xiàn)。所以我只不過不妨礙它的生長罷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辦法;只不過不抑制、減少它的結(jié)果罷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實結(jié)得早又多的辦法。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樹根蜷縮又換了生土;他培土的時候,不是過緊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夠和這種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過于吝惜它們了,擔心它太過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經(jīng)離開了,又回頭去看看。更嚴重的,甚至掐破樹皮來觀察它是死是活著,搖晃樹根來看它是否栽結(jié)實了,這樣樹木的天性就一天天遠去了。雖然說是喜愛它,這實際上是害了它,雖說是擔心它,這實際上是仇視它。所以他們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問的人說:“把你種樹的方法,轉(zhuǎn)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嗎?”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罷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yè)。但是我住在鄉(xiāng)里,看見那些官吏喜歡不斷地發(fā)號施令,好像是很憐愛(百姓)啊,但百姓最終反因此受到禍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來大喊:‘長官命令:催促你們耕地,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獲,早些煮繭抽絲,早些織你們的布,養(yǎng)育你們的小孩,喂大你們的雞和豬。’一會兒打鼓招聚大家,一會兒鼓梆召集大家,我們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飯去慰勞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們繁衍生息,使我們民心安定呢?所以我們既困苦又疲乏,像這樣(治民反而擾民),它與我種樹的行當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問的人說:“不也是很好嗎!我問種樹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蔽覟檫@件事作傳把它作為官吏們的鑒戒。

      種樹郭橐駝傳注解

      1
      橐駝:駱駝。這里指駝背。
      2
      始:最初。
      3
      病僂:患了脊背彎曲的病。
      4
      隆然:脊背突起而彎腰行走。
      5
      有類:有些像。
      6
      號之:給他起個外號叫。號,起外號。
      7
      之:代詞,指起外號事。
      8
      名我固當:這樣稱呼我確實恰當。名,稱呼,名詞作動詞,意動用法。固,確實。當,恰當。
      9
      因:于是,就,副詞。
      10
      舍:舍棄。
      11
      其名:他原來的名字。
      12
      謂:稱為。
      13
      云:句末語氣詞,此處可譯“了”。
      14
      長安:今西安市,唐王朝首都。
      15
      業(yè):以……為業(yè),名詞作動詞。
      16
      為觀游:經(jīng)營園林游覽。為,從事,經(jīng)營。
      17
      取養(yǎng):雇用。
      18
      或:有的。
      19
      移徙:指移植。徙,遷移。
      20
      碩茂:高大茂盛。
      21
      早實:早結(jié)果實。實,結(jié)果實,名詞做動詞。
      22
      以:而且,連詞,作用同“而”。
      23
      蕃:多。
      24
      他植者:其他種樹的人。
      25
      窺伺:偷偷地察看。
      26
      效慕:仿效,慕也是效的意思。
      27
      莫:沒有誰,代詞。
      28
      如:比得上,動詞。
      29
      有問之:有人問他(種樹的經(jīng)驗)。
      30
      橐駝:古人最鄭重最恭敬的自稱法,是自稱其名,可譯“我”。
      31
      壽且孳:活得長久而且繁殖茂盛。
      32
      木:樹。孳,繁殖。
      33
      天:指自然生長規(guī)律。
      34
      致其性: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長。致,使達到。
      35
      焉爾:罷了,句末語氣詞連用。
      36
      凡:凡是,所有,表示概括,副詞。
      37
      性:指樹木固有的特點。
      38
      本:樹根。
      39
      欲:要。
      40
      舒:舒展。
      41
      培:培土。
      42
      故:舊。
      43
      筑:搗土。
      44
      密:結(jié)實。
      45
      既然:已經(jīng)這樣。
      46
      已:(做)完了。
      47
      勿動:不要再動它。
      48
      勿慮:不要再擔心它。
      49
      去:離開。
      50
      顧:回頭看。
      51
      其:如果,連詞。
      52
      蒔:栽種。
      53
      若子:像對待子女一樣精心。
      54
      置:放在一邊。
      55
      若棄:像丟棄了一樣不管。
      56
      則:那么,連詞。
      57
      者:助詞,無義。
      58
      不害其長:不妨礙它的生長。
      59
      而已:罷了,句末語氣詞連用。
      60
      碩茂:使動用法,使高大茂盛。
      61
      早而蕃:使動用法,使……(結(jié)實)早而且多。
      62
      根拳:樹根蜷縮。
      63
      土易:更換新土。
      64
      若不過焉:句中語氣詞,無義。
      65
      茍:如果,連詞。
      66
      反是者:與此相反的人。
      67
      恩:有情義。這里可引申為”深“的意思。
      68
      憂之太勤:擔心它太過分。
      69
      甚者:更嚴重的。甚,嚴重。
      70
      爪其膚:掐破樹皮。爪,掐,作動詞用。
      71
      以:表目的,連詞,用來。
      72
      驗:檢驗,觀察。
      73
      生枯:活著還是枯死。
      74
      疏密:指土的松與緊。
      75
      日以離:一天天地失去。以,連詞,連接狀語和動詞,不譯。
      76
      不我若:不若我,比不上我。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一般要置于動詞前。若,及,趕得上,動詞。
      77
      之:助詞,的。
      78
      道:指種樹的經(jīng)驗。
      79
      之:代詞,指種樹之“道”。
      80
      官理:為官治民。理,治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諱,改“治”為“理”。
      81
      而已:罷了。
      82
      理:治理百姓。
      83
      長人者:為人之長者,指當官治民的地方官。大縣的長官稱“令”,小縣的長官稱“長”。
      84
      煩其令:不斷發(fā)號施令。煩,使繁多。
      85
      若甚憐:好像很愛(百姓)。
      86
      焉:代詞,同“之”。
      87
      而:但,連詞。
      88
      卒以禍:以禍卒,以禍(民)結(jié)束。卒,結(jié)束。
      89
      官命:官府的命令。
      90
      促爾耕:催促你們耕田。
      91
      勖:勉勵。
      92
      植:栽種。
      93
      督:督促。
      94
      獲:收割。
      95
      繅:煮繭抽絲。
      96
      而:通“爾”,你們。
      97
      緒:絲頭。
      98
      縷:線。
      99
      字:養(yǎng)育。
      100
      遂:順利地成長。
      101
      豚:豬。
      102
      聚之:召集百姓。聚,使聚集。
      103
      木:這里指木梆。
      104
      吾小人:我們小百姓。
      105
      輟飧饔:不吃飯。輟,停止。飧,晚飯。饔,早飯。
      106
      以:來,連詞。
      107
      勞吏者:慰勞當差的。
      108
      且:尚且。
      109
      暇:空暇。
      110
      何以:以何,靠什么。
      111
      蕃吾生:繁衍我們的生命,即使我們的人口興旺。
      112
      安吾性:安定我們的生活。性,生命。
      113
      病:困苦。
      114
      ?。?/span>疲倦。困苦又疲勞。像這樣。
      115
      與吾業(yè)者:與我同行業(yè)的人,指“他植者”。
      116
      其:大概,語氣詞。
      117
      類:相似。
      118
      嘻:感嘆詞,表示高興。
      119
      不亦善夫:不是很好嗎?夫,句末語氣詞。
      120
      養(yǎng)人:養(yǎng)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改“民”為“人”。
      121
      傳:作傳。
      122
      以為:以(之)為,把它作為。
      123
      戒:鑒戒。

      種樹郭橐駝傳背景

      柳宗元在參加“永貞革新”前兩年,即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見習官,可以和御史一樣“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可以到各地檢查工作,民事、軍事、財政都可以過問,品秩不高而權限較廣。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間寫的,是針對當時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現(xiàn)象而作的。

      種樹郭橐駝傳賞析

      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文,也是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此文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xiàn)象,通過對郭橐駝種樹之道的記敘,說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是“養(yǎng)樹”的法則,并由此推論出“養(yǎng)人”的道理,指出為官治民不能“好煩其令”,批評當時唐朝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行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全文共五段,一、二段介紹傳記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貫、職業(yè)和技術特長。這二段看似閑筆,卻生動有趣,給文章帶來了光彩色澤。

      第一段,柳宗元寫這篇傳記,在郭橐駝一人身上,他既有殘疾,又精于種樹。橐駝即駱駝,人們稱這位主人公為橐駝,原帶有開玩笑,甚至嘲諷性質(zhì)。但這位種樹的郭師傅不但不以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這里不著痕跡地寫出了這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的善良性格。

      第二段,寫郭橐駝種樹的特異技能。他種樹的特點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長得碩茂,容易結(jié)果實,即所謂“壽且孳”。作者在后文沒有寫郭橐駝種樹的移栽易活的特點,只提到栽了樹不妨害其成長的這一面。其實這是省筆。蓋善植者必善移樹,只有掌握了事物發(fā)展的內(nèi)部規(guī)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這里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點到而止。在這一小段的收尾處還布置了一個懸念。即“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讀者從這兒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駝種樹到底有什么訣竅。而下文卻講的是極其平凡而實際卻很難做到的道理:“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見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養(yǎng)水平和掌握規(guī)律的深度太不夠了。從這里,作者暗示了一個道理。

      第三段,是郭橐駝自我介紹種樹的經(jīng)驗。前后是正反兩面對舉,關鍵在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為了把這一道理闡述得更深刻、更有說服力,文章用了對比的寫法,先從種植的當與不當進行對比。究竟什么是樹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個“欲”字,既概括了樹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種樹的要領。郭橐駝正是順著樹木的自然性格栽種,從而保護了它的生機,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這正是郭橐駝種樹“無不活”的訣竅。他植者則不然,他們違背樹木的本性,種樹時“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離”的惡果。這就回答了上段的問題,他們“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學標不學本。繼從管理的善與不善進行對比?!拔饎游饝],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是郭橐駝的管理經(jīng)驗。乍看,好像將樹種下去以后,聽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實上,橐駝的“勿動勿慮”,移栽時的“若子”,種完后的“若棄”,正是最佳的管理,沒有像疼愛孩子那樣的精心培育,就不會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關心太過,什么都放不下,結(jié)果適得其反,“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壓抑了甚至扼殺了樹木的生機。這兩層對比寫法,句式富于變化。寫橐駝種樹,用的是整齊的排比句,而寫他植者之種樹不當,則用散句來表示,文章顯得錯落有致。柳是儒、道兩家思想的結(jié)合,他并不主張一味聽之任之的消極的“順乎自然”,而是主張在掌握事物內(nèi)部發(fā)展規(guī)律下的積極的適應自然。

      四、五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實為一篇之“精神命脈”。作者通過對話,運用“養(yǎng)樹”與“養(yǎng)人”互相映照的寫法,把種樹管樹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對“養(yǎng)人”之不善,文章先簡要地用幾句加以概括:“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這與上文“他植者”養(yǎng)樹管理之不善遙相呼應。接著用鋪陳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種種表現(xiàn)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畫細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寫官吏們大聲吆喝,驅(qū)使人民勞作,一連用了三個“爾”,四個“而”和七個動詞,把俗吏來鄉(xiāng),雞犬不寧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最后以“問者”的口吻點出“養(yǎng)人術”三字,這個“養(yǎng)”字很重要??梢娛固煜麻L治久安,不僅要“治民”,更重要的還要“養(yǎng)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養(yǎng)息,在元氣大傷后得到喘息恢復的機會,也就是后來歐陽修說的“涵煦之深”。這才是柳宗元寫這篇文章的最終目的。

      綜觀全文,應注意三點:一是無論種樹或治民,都要“順天致性”,而不宜違逆其道;二是想要順天致性,必先掌握樹木或人民究竟怎樣才能“碩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三是動機效果必須統(tǒng)一,不允許好心辦壞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頭上。把這三點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養(yǎng)人術”。

      種樹郭橐駝傳文言現(xiàn)象

      詞類活用
      通假字
      1.早繅而緒(“而”通“爾”,你們)
      3.既然已(已通“矣”,了)
      句式
      1.判斷句
      以“……也”表示判斷。
      例:官理,非吾業(yè)也(非……也,表否定的判斷句)
      2.倒裝句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
      3.省略句
      傳其事以(之)為官戒也
      而卒以(之)禍
      茍有能反(于)是者
      然吾居(于)鄉(xiāng)
      移之(于)官理,可乎
      4.賓語前置
      故不我若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吾又何能為哉
      5.定語后置
      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
      名詞作動詞
      1.病瘺,隆然伏行。病,患…病
      2.早實以蕃。實,結(jié)果實
      3.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爪,作動詞用,手抓,掐
      4.而卒以禍。禍,受到禍害。
      5..其蒔也若子。子,對待子女
      6.名我固當。名:稱呼
      7.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壽:活得長久
      8.不知始何名。名:叫……名字
      9.傳其事以為官戒。傳:記錄,記載
      10.移之官理可乎?官:做官
      名詞作狀語
      (1)旦視而暮撫。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2)而木之性日以離矣。日,一天天
      (3)旦暮吏來而呼曰。旦暮,從早到晚
      形容詞作動詞
      1.非有能碩茂之也(碩茂:使動、形作動)
      使動用法
      (1)以致其性焉爾。致,使……達到
      (2)非有能碩茂之也。碩茂,使……碩大茂盛
      (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結(jié)得早;蕃,使……多
      (4)鳴鼓而聚之。鳴,使……發(fā)出響聲;敲響。聚,使……聚集。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繁榮。安,使……安樂。
      (6)見長人者好煩其令。煩,使……繁瑣。
      (7)遂而雞豚。遂,使……長成,喂大。
      意動用法
      駝業(yè)種樹。業(yè),以……為職業(yè)
      為動用法
      傳其事以為官戒。傳為……作傳
      其培之也培為……培土
      憂之太勤(雖曰憂之)憂:為……擔憂
      動詞作名詞
      或移徙移徙,移栽的樹

      一詞多義
      1.病
      病僂。(得…?。?br />故病且怠。(困苦)
      2.害
      不害其長。(妨礙)
      其實害之。(傷害)
      3.雖
      雖窺伺效慕。(即使)
      雖曰愛之。(雖然)
      4.故
      其土欲故。(舊,指原來培育樹苗的土)
      故不我若也。(所以)
      5.實
      早實以蕃。(結(jié)果實,名作動)
      不抑耗其實而已。(果實)
      其實害之。(實際上)
      6.若
      其置也若棄。(像)
      若不過焉則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7.而
      鳴鼓而聚之。(表承接,一說表目的,可不譯。)
      字而幼孩。(通“爾”,你們)
      旦視而暮撫。(表并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離矣。(表順接,可譯“于是”)
      早織而縷。(通“爾”,你們)
      8.為
      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從事)
      吾又何能為哉(做)
      9.以
      早實以蕃(而且)
      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用、來)
      爪其膚以驗其生枯(表目的,來)
      以子之道(把)
      10.名
      不知始何名(名字)
      甚善,名我固當(稱呼)
      11.業(yè)
      駝業(yè)種樹(以……為職業(yè))
      官理,非吾業(yè)也(職業(yè))

      古今異義
      1.故鄉(xiāng)人號之“駝”。故鄉(xiāng)(古義:兩個詞,所以鄉(xiāng)里;今義:指家鄉(xiāng)。)
      2.既然已。既然(古義:已經(jīng)這樣;今義:連詞,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論。)
      3.不抑耗其實而已。其實(古義:它的果實;今義:副詞,承接上文轉(zhuǎn)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4.若不過焉則不及。不過(古義:不是過多;今義:連詞,表轉(zhuǎn)折,只是。)
      5.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小人(古義:我們小民;今義:指人格卑下的人。)
      6.得養(yǎng)人術。養(yǎng)人(古義:治理百姓;今義:養(yǎng)活別人)
      7.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官理(古義:官治,當官治民;今義:官方之理,與“民理”相對。)

      種樹郭橐駝傳題解

        《種樹郭橐駝傳》(zhòng shù guō tuó tuó zhuàn)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散文。柳宗元在參加“永貞革新”前兩年,即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見習官,可以和御史一樣“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可以到各地檢查工作,民事、軍事、財政都可以過問,品秩不高而權限較廣。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間寫的,是針對當時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現(xiàn)象而作的。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的先聲。

        《種樹郭橐駝傳》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文。文章通過對郭橐駝種樹之道的記敘,說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是“養(yǎng)樹”的法則,并由此推論出“養(yǎng)人”的道理,指出為官治民不能“好煩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擾民、傷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這種借傳立說,因事出論的寫法,別開生面。文章先以種植的當與不當作對比,繼以管理的善與不善作對比,最后以吏治與種樹相映照,在反復比照中導出題旨,闡明事理。文中描寫郭橐駝的體貌特征,寥寥幾筆,形象而生動;記述郭橐駝的答話,莊諧雜出,語精而意豐。全文以記言為主,帶記言中穿插描寫,錯落有致,引人入勝。

      種樹郭橐駝傳背景

        本文是寓言體的傳記。柳宗元早年在長安任職時期的作品。郭橐駝種樹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學者多認為這是設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xiàn)象而為言的。中唐時期,豪強地主兼并掠奪土地日益嚴重,“富者兼地數(shù)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僅有一點土地的農(nóng)民,除了交納正常的捐粟外,還要承受地方軍政長官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據(jù)《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各地官僚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競相向朝廷進奉,加緊對下層的盤剝,于是“通津達道者稅之,蒔蔬藝果者稅之,死亡者稅之”,民不聊生。這就是柳宗元寫作本文的社會背景。

      種樹郭橐駝傳觀點

        種樹人有“勤慮害樹”的錯誤,做官者也有“煩令擾民”之過。

        本文是帶有寓言和政論色彩的人物傳記文。名“傳”,實際上是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長安任職時期的作品。郭橐駝種樹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學者多認為這是設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xiàn)象而言的。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散文。柳宗元在參加“永貞革新”前兩年,即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見習官,可以和御史一樣“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可以到各地檢查工作,民事、軍事、財政都可以過問,品秩不高而權限較廣。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間寫的,是針對當時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現(xiàn)象而作的。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的先聲。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更多

      柳宗元的詩(共231首詩)
      •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查看譯文
      • 《早梅》
        早梅發(fā)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查看譯文
      •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粵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方。
        查看譯文
      • 《重別夢得》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查看譯文
      •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查看譯文
      • 兵車行
        杜甫杜甫〔唐代〕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 喜定號
        王珪王珪〔唐代〕
        憶昨懷君詔,章臺聽暮鐘。
        人從太微下,書自道山共。
        彩鳳看飛筆,長虹見吐胸。
        冤家成行對,側(cè)理入腰封。
        海闊珠難采,山輝玉易攻。
        別吟平樂賦,高第唱西廱。
      • 尚書打球小驄步驟最奇因有所贈
        徐夤徐夤〔唐代〕
        善價千金未可論,燕王新寄小龍孫。
        逐將白日馳青漢,銜得流星入畫門。
        步驟最能隨手轉(zhuǎn),性靈多恐會人言。
        桃花雪點多雖貴,全假當場一顧恩。
      • 贈張云容舞
        楊玉環(huán)楊玉環(huán)〔唐代〕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
        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 江西裴常侍以優(yōu)禮見待又蒙贈詩輒敘鄙誠用伸感謝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一從簪笏事金貂,每借溫顏放折腰。
        長覺身輕離泥滓, 忽驚手重捧瓊瑤。
        馬因回顧雖增價,桐遇知音已半焦。
        他日秉鈞如見念,壯心直氣未全銷。

      古詩大全

      http://www.ahhzjsj.com/shici_view_9a46b543ac9a46b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