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壁仕至禮部尚書、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端明殿學士、賜資政殿學士。 李壁少聰穎,日誦萬余言,詞精練,文采飛揚,宰相周必大見其文,大為驚異,“謫仙李白之才也”,即召為秘書省正字,寧宗 初升遷著作郎,權(quán)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開禧初年奉旨出使金國,大義凜然,慷慨陳辭,不辱民族氣節(jié),令金人嘆服。次年,彈劾奸臣秦檜,討伐金國奏章被皇上獲準,進階權(quán)禮部尚書,后任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李壁一生雖然長期肩負中樞和地方軍政重任,卻嗜學如饑渴,群經(jīng)百家之書無所不讀,熟知歷朝典章制度,為文雋逸。不僅在當時是政壇顯要,他的大量文學、史學、政論著作也享譽千秋。一生著述近千卷,如《雁湖集》、《中興奏議》、《清塵錄》、《中興戰(zhàn)功錄》、《臨汝閑書》、《內(nèi)外制》、《援毫錄》等。他還為大詩人王安石詩集作箋疏,有《王荊公詩注》50卷,其引證廣博,箋注詳備,是宋人注宋詩的范本。宋史《李璧傳》稱:“璧父﹝李燾﹞與弟埴﹝李埴﹞蜀人比之三蘇”。今人方氏國佐﹝方國佐﹞有聯(lián)曰:著書千卷,言精意博,宰相驚呼“謫仙才”;誓血國仇,瀝膽披肝,金人嘆佩“蘇武節(jié)”。
史籍記載
《宋史》卷398·列傳第一百五十七·李璧傳 李璧字季章,眉之丹棱人。父燾,典國史。壁少英悟(穎悟,聰明,思路敏捷),日誦萬余言,屬辭(指詩文或撰寫詩文)精博,周必大見其文,異之曰:“此謫仙(指李白)才也?!毙⒆趪L問燾:“卿諸子孰可用?”燾以璧對。以父任入官,后登進士第。召試,為正字。 寧宗即位,徙著作佐郎兼刑部郎、權(quán)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時韓侂胄專國,建議恢復(fù),宰相陳自強請以侂胄平章國事(地位高于宰相,以示尊寵),遂召璧草制,同禮部尚書蕭達討論典禮,命侂胄三日一朝,序班丞相上。 璧受命使金,行次(指旅途暫居的處所;或指行旅到達)揚州,忠義人朱裕挾宋師襲漣水,金人憤甚,璧乞梟裕首境上,詔從其請。璧至燕,與金人言,披露肝膽,金人之疑頓釋。璧歸,侂胄用師意方銳,璧言:“進取之機,當重發(fā)而必至,毋輕出而茍沮?!奔榷惥翱∈贡边€,贊舉兵甚力,錢象祖以沮兵議忤侂胄得罪貶。璧論襄陽形勢,深以腹心為憂,欲待敵先發(fā),然后應(yīng)之,侂胄意不懌(不悅,不歡愉),于是四川、荊、淮各建宣撫而師出矣。 璧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檜首倡和議,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復(fù)開于臣子之口。今廟謀(猶廟算,兵略)未定,士氣積衰,茍非激昂,曷克(曷:文言疑問詞,為什么;克:能夠)丕應(yīng)(很好地應(yīng)和)。臣愚以為宜亟貶秦檜,示天下以仇恥必復(fù)之志,則宏綱舉而國論明,流俗變而人心一,君臣上下奮勵振作,拯潰民于殘虐,湔(jiān,洗滌)祖宗之宿憤。在今日舉而措之,無難矣?!笔枳?,秦檜坐追王爵。議者謂璧不論檜之無君而但指其主和,其言雖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 初,侂胄召葉適直學士院,草出師詔,適不從,乃以屬璧,由是進權(quán)禮部尚書。侂胄既喪師,始覺為蘇師旦所誤,一夕招璧飲,酒酣,及師旦事,璧微擿(tī,挑出,挑剔)其過,覘(chān,窺探,偵察)侂胄意向,乃極言:“師旦怙勢招權(quán),使明公負謗,非竄謫(貶官放逐)此人,不足以謝天下?!睅煹┳H官。璧又言:“郭倬、李汝翼僨軍(使軍隊覆?。┱`國之罪,宜誅之以謝淮民?!卑輩⒅?。 郭倬、李汝翼兵敗宿州:開禧二年(1206)五月,宋下詔伐金后,金派兵固守宿州(今安徽宿縣)。宋馬軍司統(tǒng)制田俊邁率眾往襲失敗,池州(今安徽貴池)副都統(tǒng)郭倬、主管軍馬行司公事李汝翼率兵五萬前來助戰(zhàn),包圍宿州城,但力攻不下。此時正值大雨,宋軍勞倦。金將納蘭邦烈遣騎二百突擊宋軍背部,宋軍亂而潰退。金軍圍追,郭倬以把田俊邁交給金人作為條件,得以逃脫。后來事露,郭倬被宋廷處死。 金遣使來,微示欲和意,丘崈(同“崇”)以聞,璧貽崈書,俾遣小使致書金帥求成,金帥報書以用兵首謀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復(fù)以和為意。璧言:“張浚以討賊復(fù)仇為己任,隆興之初,事勢未集,亦權(quán)宜就和。茍利社稷,固難執(zhí)一?!眮腚胁宦牐詮垘r代崈,璧力爭,言丘崈素有人望,侂胄變色曰:“方今天下獨有一丘崈邪!” 吳曦叛(1207年),據(jù)蜀稱王,楊巨源、安丙誅之。事聞,璧議須用重臣宣撫,薦制置使楊輔為宣撫使,而使安丙輔之。丙殺楊巨源,輔恐召變,以書舉劉甲自代,侂胄疑輔避事,璧曰:“孝宗聞吳璘病,亟詔汪應(yīng)辰權(quán)宣撫使職事,蜀賴以安,此故事也?!庇谑敲讬?quán)宣撫使。 方信孺使北歸,言金人欲縛送侂胄,故侂胄忿甚,用兵之意益急。璧方與共政,或勸其速去,毋與侂胄分禍,璧曰:“嘻,國病矣,我去誰適謀此?”會禮部侍郎史彌遠謀誅侂胄,以密旨告璧及錢象祖,象祖欲奏審,璧言事留恐泄,侂胄迄誅,璧兼同知樞密院事。御史葉時論璧反復(fù)詭譎,削三秩,謫居撫州(江西撫州市)。后輔臣言誅侂胄事,璧實預(yù)聞,乃令自便。復(fù)官提舉洞霄宮,久之,復(fù)以御史奏削三 秩,罷祠。 越四年,復(fù)除端明殿學士、知遂寧府,未至,而潰兵張福入益昌(今四川廣元市元壩區(qū)昭化鎮(zhèn)),戕王人,略閬(閬中)剽果(南充),至遂寧,璧傳檄諭之,福等讀檄泣下,約解甲降。會官軍至挑賊,賊忿,盡燔(fán,焚燒)其城,顧府治曰:“李公旦夕來居,此其勿毀。”璧馳書大將張威,使調(diào)嘉定黎雅砦丁、牌手來會戰(zhàn),威夜遣人叩門,來言曰:“賊壘堅不可破,將選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辫翟唬骸皩彔枺ü嫒绱耍囟鄽⑹孔?,盍先斷賊汲路與糧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以長圍法授之,威用其謀,賊遂平。 璧尋引疾奉祠。嘉定十五年(1222)六月卒,進資政殿學士致仕,謚文懿。右圖是位于丹棱縣楊場鎮(zhèn)境內(nèi)九龍山丞相灣的李壁墓。
生平
李壁仕至禮部尚書、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端明殿學士、賜資政殿學士。 李壁少聰穎,日誦萬余言,詞精練,文采飛揚,宰相周必大見其文,大為驚異,“謫仙李白之才也”,即召為秘書省正字,寧宗初升遷著作郎,權(quán)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開禧初年奉旨出使金國,大義凜然,慷慨陳辭,不辱民族氣節(jié),令金人嘆服。次年,彈劾奸臣秦檜,討伐金國奏章被皇上獲準,進階權(quán)禮部尚書,后任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李壁一生雖然長期肩負中樞和地方軍政重任,卻嗜學如饑渴,群經(jīng)百家之書無所不讀,熟知歷朝典章制度,為文雋逸。不僅在當時是政壇顯要,他的大量文學、史學、政論著作也享譽千秋。一生著述近千卷,如《雁湖集》、《中興奏議》、《清塵錄》、《中興戰(zhàn)功錄》、《臨汝閑書》、《內(nèi)外制》、《援毫錄》等。他還為大詩人王安石詩集作箋疏,有《王荊公詩注》50卷,其引證廣博,箋注詳備,是宋人注宋詩的范本。宋史《李璧傳》稱:“璧父﹝李燾﹞與弟埴﹝李埴﹞蜀人比之三蘇”。今人方氏國佐﹝方國佐﹞有聯(lián)曰:著書千卷,言精意博,宰相驚呼“謫仙才”;誓血國仇,瀝膽披肝,金人嘆佩“蘇武節(jié)”。
社會評價
德元雖為狀元,又官職顯赫,而不能入張賢祠,但在流坑千年的歷史上,以其科名最高、仕宦最尊、爵位最崇,朝廷對其上輩的封贈之多(共10人),其子孫蔭補之眾(共6人),是流坑歷代眾多官宦不可相比的,給其家族帶來了極高的政治聲望。除狀元樓外,董氏在村中為紀念他等,還建有宰相”狀元坊“、”文武魁元坊“、”子男封坊“和”三元坊“等。
詩詞大全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李壁簡介,李壁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李壁古詩大全,李壁的詩,李壁作品目錄
http://www.ahhzjsj.com/shiren_view_9b90d843ac9b90d8/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