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福利|欧美v日韩v亚洲v最新在线|日韩女同在线二区三区|在线免费看片a欧美

      <td id="ivdo3"><tr id="ivdo3"></tr></td>
      <track id="ivdo3"><tbody id="ivdo3"><noframes id="ivdo3"></noframes></tbody></track>

    • 
      
      <center id="ivdo3"></center>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李嘉佑    lǐ jiā yòu 唐代詩人

      李嘉佑,唐代詩人,字從一。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天寶七載(748)登進(jìn)士第,授秘書省正字。李嘉祐,字從一(《新唐書藝文志》注云:別名從一。此從《唐才子傳》)趙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肅宗至德中(公元757年)前后在世。工詩,婉麗有齊、梁風(fēng),人擬為吳均、何遜之?dāng)?。與嚴(yán)維、劉長卿、冷朝陽諸人友善。天寶七年(公元748年)擢進(jìn)士第,授秘書正字。以罪謫南荒。未幾,有詔量移為鄱陽宰,調(diào)江陰令。入為中臺郎。上元中,出為臺州刺史。大歷中復(fù)為袁州刺史。嘉佑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本    名
      李嘉佑
      所處時代
      唐代
      出生地
      河北趙縣
      去世時間
      不詳
      主要作品
      《竹樓》 《雜曲歌辭·江上曲》 《江上曲·江心澹澹芙蓉花》 《夜聞江南人家賽神因題即事》 《古興·十五小家女》

      書籍記載

      今錄民國《臺州府志·名宦》卷九十六《李嘉祐傳》: 李嘉祐,字從一,趙州人,天寶七年(公元748年)進(jìn)士。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為臺州刺史,有詩名,有集一卷刊于《郡齋》(原注:錄自《嘉定赤城志》)。又嘗中臺郎竇常贊之曰:“雅登郎位,靜鎮(zhèn)方州?!?李嘉佑任臺州刺史時,李白在《送楊山人歸天臺》一詩中曾提到他,稱“我家小阮賢”,又贊譽(yù)為“詩人多見重”。高仲武《中興間氣集》推許為“中興高流”,并特別稱贊其“野渡花爭發(fā),春塘水亂流”(《送王牧吉州謁使君叔》)等詩句,譽(yù)為“文章之冠冕”。其詩大多寫自然景物,以綺靡婉麗著稱,但也有一部分詩篇比較真切地反映了當(dāng)時江南地區(qū)的社會動亂,如“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無人望斗牛”(《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江燕初歸不見人”(《自蘇臺至望亭驛人家盡空》),以及“處處空籬落,江村不忍看;無人花色慘,多雨鳥聲寒”(《自常州還江陰途中作》)等,寫出戰(zhàn)亂后郡邑殘破景象,較有現(xiàn)實(shí)意義。 李嘉祐是中唐肅、代宗兩朝時期的才子,是繼鄭虔之后向臺州傳播盛唐文化的第二位著名文人,位居刺史?!杜_州府志·名宦》鄭虔本傳與李嘉祐本傳緊連,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間隔時間約有半個世紀(jì),卻未見第三個名宦立傳,看來是歷史選擇了他們。鄭、李二人命運(yùn)多少也有些相似:同是才子;同處于肅宗即位,朝中排擠舊臣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罪”貶出長安(原因雖各不同:鄭虔由著作郎嚴(yán)譴臺州任司戶,李嘉祐由侍御史貶江西任鄱陽令);鄭虔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fēng),終于臺州不久,李嘉祐來臺州任刺史,未歸朝而卒。

      個人經(jīng)歷

      李嘉祐祖籍趙州,趙州今河北趙縣,趙郡李氏始于秦,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趙郡李氏出自秦司徒曇三子云牧齊為趙相,始居趙郡。李嘉祐有詩《送竇拾遺赴朝因寄中書十七弟》,據(jù)岑仲勉先生《唐人行第錄》所考,這個“十七弟”即李紓,屬趙郡李氏南祖房,唐代宗大歷十年(公元775年)官中書舍人;紓兄縱,官員外郎、常州別駕。知三人為從兄弟關(guān)系。李嘉祐還有送紓詩《送從弟歸 河朔》(《全唐詩》卷二O六),詩中說:“故鄉(xiāng)那可到,令弟獨(dú)能歸”,稱“河朔”為“歸”,喻河朔是其故鄉(xiāng)也?!缎绿茣さ乩碇尽罚黑w郡屬河北道,傳統(tǒng)上屬河朔地區(qū),故李嘉祐祖籍趙州無疑。原先有人說他是袁州人,是因其曾仕袁州刺史以官地而誤。李嘉祐又有《送族叔陽冰祗召赴都》詩,陽冰姓李,曾為宣州當(dāng)涂令。詹锳先生《李白詩文系年》指出:“按(李)白于陽冰亦稱族從叔,應(yīng)與嘉祐同輩,自不當(dāng)以嘉祐為侄?!?李嘉祐比鄭虔少30余歲。其生卒年基本定為:約生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約卒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史家對其生年認(rèn)識略同,卒年則不一,今筆者據(jù)《全唐文》卷四九三的權(quán)德輿《送鈕秀才謁信州陸員外(即陸長源)便赴舉序》:“故臨海守李君,予從父戶部,皆以文藝風(fēng)騷為師友?!卑搓戦L源于唐德宗興元元年(公元784年)秋為信州刺史;“從父戶部”即權(quán)德輿之叔權(quán)器,卒于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按德輿寫有權(quán)器祭文,存《全唐文》卷五O八),“臨?!奔磁_州,“故臨海守李君”即臺州刺史李嘉祐,推知李嘉祐必卒于權(quán)器之前,臺州為李嘉祐終官。 李嘉祐少年才華出眾,中進(jìn)士第較早,登天寶七年(公元748年)楊譽(yù)榜進(jìn)士,年僅26歲。仕途得意,任秘書省正字,曾奉使去揚(yáng)州、饒州搜集圖書,繼升補(bǔ)闕殿中侍御史、監(jiān)察御史等職。肅宗至德、乾元間以“罪”謫鄱陽令,原因史無載,唯劉長卿詩《初貶南巴至鄱陽題李嘉祐江亭》中“稚子能吳語,新文怨楚辭。憐君不得意,川谷自逶迤?!蓖浦?,恐像屈原那樣為“新文”招“怨”,實(shí)無辜。他放逐江西鄱陽令,前后四年,有詩“四年謫宦滯江城,未厭門前鄱水清?!碧泼C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量移江陰令;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回朝任拾遺、司勛員外郎。唐代宗大歷六年(公元771年)出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至大歷九年冬(公元774年)卸任,回至吳興、晉陵一帶,后定居蘇州。詩僧皎然上人有《七言奉酬李員 外使君嘉祐蘇臺屏營居春首有懷》:“移家水巷貧依靜,種柳風(fēng)窗欲占春?!庇钟幸皇孜逖裕差}“蘇臺有呈袁州李使君,”推知嘉祐在蘇州閑居非短日,且生活并不富裕,故有“貧依”兩字。李嘉祐何時赴任臺州刺史?原有二說:一說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見《嘉定赤城志》。一說大歷末、建中初(公元779—780年)。今采用后說,是據(jù)權(quán)德輿祭其叔權(quán)器一文(見上)。又考劉長卿大歷末至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尚在睦州司馬任上,寫有《送臺州李使君兼題國清寺》詩(《劉隨州詩集》卷九),其“露冕新承明主恩”句,指明李嘉祐是由閑居蘇州起用臺州刺史的;而題目“國清寺”為天臺山名寺,人人皆知,接著有“晴江洲渚帶春草,古寺杉松深暮猿”句,說嘉祐是春天時節(jié),赴臺州任的那時唐王朝正處代宗與德宗皇位交接之時((代宗卒于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德宗起用了代宗時一些被貶謫的官吏,因此不久劉長卿也由睦州司馬升為隨州刺史。 隋唐以后,人們稱中央機(jī)構(gòu)尚書省六部諸曹司郎中、員外郎為郎官。唐人頗重視郎官人選,認(rèn)為郎官乃清要之職,與翰林一樣,視為內(nèi)相。據(jù)說那時員外郎比郎中更顯得有聲價,嘉祐少年得志,在朝曾任御史,拾遺、司勛員外郎等清要之職,在外又歷任袁州、臺州刺史,故時人贊譽(yù)他“雅登郎位,靜鎮(zhèn)方州?!鼻鍎诟瘛短评晒偈}名考》錄有其名。 安史之亂后的中唐,由于統(tǒng)治階級的戰(zhàn)亂和剝削掠奪,曾經(jīng)繁華富裕的江南地區(qū)變成一片凄涼荒敗的殘破景象。在當(dāng)時一些詩人中,如劉長卿、皇甫冉、嚴(yán)維等都可以找到某些詩句,但李嘉祐在這數(shù)年中,則比其他人寫得更多些、更真切些,這一點(diǎn),是一向?yàn)橹螌W(xué)者所忽略的。 嘉祐晚年,仕途遭受挫折之后,好禪理喜結(jié)僧侶。如他寫的《登郡北佛龕》五言詩,用詞精煉,描寫了登北固山頂,遙望巾山的情景:“石壁江城后,籃輿晚踅登。古龕千塔佛,秋樹一山僧。清磬和虛籟,香泉吐暗藤。愿將身灑掃,求官復(fù)作能?!睉?yīng)該說,嘉祐在臺州刺史任上,對郡城的名勝風(fēng)景是熟知和有感情的。中唐時江東詩僧有8大名僧,稱為方外工文者,李嘉祐等詩人與他們酬唱甚密,如靈一,靈澈,皎然等名詩僧。有興趣讀者可翻閱細(xì)讀《唐才子傳》。 據(jù)上述有兩點(diǎn)需再一次明確: 一、李嘉祐任臺州刺史具體時段似可定在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至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約卒于公元781年,比較符合史料記載。據(jù)《嘉定赤城志·職官表》載:大歷十一、十二年有四個任職官名:韋倫、韋方憲、韋宥、郭慶;大歷十三年有一人:刺史王光胄。大歷十四年至建中一年,則未明。李嘉祐似可補(bǔ)缺。 二、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前后,《嘉定赤城志中》臺州刺史空白,僅記鄭虔任司戶參軍,時李嘉祐在江陰令任上! 李嘉祐終官臨海,與他交往密切的二個詩僧,靈澈和皎然均比他遲卒23年至34年左右。他們留世的《詩集》,可能為臨海北宋時在北固山上建造“嘉祐寺”帶來某種因果影響?!這是筆者一點(diǎn)遐想。

      個人作品

      詩文詩風(fēng)

      李嘉祐詩風(fēng),中年后從描寫風(fēng)景轉(zhuǎn)向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shí),特別是他描寫江浙一帶戰(zhàn)事頻繁(安祿山后,劉展、袁晁等相繼為亂),造成平民流離失所之苦,比較真切,對后代有認(rèn)識價值。如,寶應(yīng)年間寫有《和袁郎中破賊后經(jīng)剡縣山水上李太尉》(《全唐詩》卷二O七):“長驅(qū)下會稽”、“回軍馬自嘶”、“看花入剡溪”等,知是郎中袁傪直接鎮(zhèn)壓袁晁于會稽剡溪一帶的,李太尉(光弼)是唐軍統(tǒng)帥,他們打 敗起義軍后暢游剡溪山水而歸。同卷《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移家避寇逐行舟,厭見南徐江水流。吳越征徭非日舊,秣陵凋弊不宜秋。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毖怨偌覚M征暴斂,民不堪負(fù)重,同卷又有《自蘇臺至望亭驛,人家盡空,春物增思,悵然有作因寄從弟紓》:“野棠自發(fā)空臨水,江燕初歸不見人”、“那堪回首長洲苑,烽火年年報虜塵?!蓖んA在無錫,是說袁晁作亂時,他與同僚們狼狽逃奔他處,十室九空。又詩《自常州還江陰途中作》:“處處空籬落,江村不忍看?!薄盁o人花色慘,多雨鳥聲寒”顯示富庶的江南地區(qū)遭到劉展之亂后,廣大農(nóng)村不見人跡,一片荒涼凄慘?!缎绿茣に囄闹尽范〔考泟e集類著錄李嘉祐詩一卷,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為二卷(《臺州府志》引錄為一卷,乃刊誤)《全唐詩》共存詩二卷134首并附有簡傳。

      贈王八衢

      丹地偏相逐,清江若有期。腰金才子貴,剖竹老人遲。 桂楫閑迎客,茶甌對說詩。渚田分邑里,山桂樹罘罳。 心靜無華發(fā),人和似古時。別君遠(yuǎn)山去,幽獨(dú)更應(yīng)悲。

      與鄭錫游春

      東門垂柳長,回首獨(dú)心傷。日暖臨芳草,天晴憶故鄉(xiāng)。 映花鶯上下,過水蝶悠飏。借問同行客,今朝淚幾行。

      送客游荊州

      草色隨驄馬,悠悠共出秦。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 帆影連三峽,猿聲在四鄰。青門一分首,難見杜陵人。

      登秦嶺

      南登秦嶺頭,回望始堪愁。漢闕青門遠(yuǎn),高山藍(lán)水流。 三湘行客去,九陌故人游。從此辭鄉(xiāng)淚,雙垂不復(fù)收。

      江湖秋思

      趨陪禁掖雁行隨,遷向江潭鶴發(fā)垂。素浪遙疑八溪水,清楓忽似萬年枝。 嵩南春遍傷魂夢,壺口云深隔路歧。共望漢朝多霈澤,蒼蠅早晚得先知。

      李嘉佑的詩(共131首詩)
      • 《竹樓》
        傲吏身閑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南風(fēng)不用蒲葵扇,紗帽閑眠對水鷗。
      • 《雜曲歌辭·江上曲》
        江上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獨(dú)浣紗。可憐應(yīng)是陽臺女,坐對鸕鶿嬌不語。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蒼梧秋色不堪論,千載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盡是湘妃泣淚痕。
      • 《江上曲·江心澹澹芙蓉花》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獨(dú)浣紗。可憐應(yīng)是陽臺女,對坐鷺鷥嬌不語。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語。蒼梧秋色不堪論,千載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盡是湘妃泣淚痕。
      • 《夜聞江南人家賽神因題即事》
        南方淫祀古風(fēng)俗,楚嫗解唱迎神曲。鏘鏘銅鼓蘆葉深,寂寂瓊筵江水綠。雨過風(fēng)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堯山。月隱回塘猶自舞,一門依倚神之祜。韓康靈藥不復(fù)求,扁鵲醫(yī)方曾莫睹。逐客臨江空自悲,月明流水無已
      • 《古興·十五小家女》
        十五小家女,雙鬟人不如。蛾眉暫一見,可直千金余。自從得向蓬萊里,出入金輿乘玉趾。梧桐樹上春鴉鳴,曉伴君王猶未起。莫道君恩長不休,婕妤團(tuán)扇苦悲秋。君看魏帝鄴都里,惟有銅臺漳水流。

      古詩大全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李嘉佑簡介,李嘉佑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李嘉佑古詩大全,李嘉佑的詩,李嘉佑作品目錄

      http://www.ahhzjsj.com/shiren_view_9b994443ac9b9944/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