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霖(1818~1868)晚清詞人。字鹿潭,江蘇江陰人,后居揚州。咸豐中曾官兩淮鹽大使,遭罷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殺(一說仰藥死)。早年工詩,中年一意于詞,與納蘭性德、項鴻祚有清代三大詞人之稱,所作《水云樓詞》以身遭咸豐間兵事,特多感傷之音,詩作傳世僅數(shù)十首,稱《水云樓賸稿》。
生平
蔣春霖,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生,江陰城內(nèi)蔣家巷人。蔣春霖從小隨任湖北荊門直隸知州的父親蔣尊典在任所生活。少年蔣春霖穎悟聰敏,資性過人,所作詩賦曾壓倒詞壇前輩強手,故有“乳虎”之稱。蔣春霖性格坦爽,屢試不中,仕途不濟。道光二十八年(1848)后曾先后在蘇北兩淮地區(qū)任鹽官,署理淮南、東臺、富安場鹽大使。他一生落拓,早歲為詩,中年以后有大量詞作,大多為抒情、憶舊和感傷之作,其中不乏寄托思鄉(xiāng)之情?!∠特S七年(1857)后,蔣春霖母親和愛妻先后亡故,其生活更加潦倒,內(nèi)心愁悶,只能以填詞排憂。咸豐末年,40歲的蔣春霖遭罷官,先后居?xùn)|臺、泰州,生活困苦。時值太平軍與清軍交戰(zhàn),戰(zhàn)亂頻傳,蔣春霖憂心如焚。期間,他的詞對家國的飄搖、人民的流離失所都有極為深沉的描繪。歷代詞家評說蔣的詞婉約多姿,抑郁悲涼,有“詞史”之稱。和他同時代的詞人譚獻稱頌蔣春霖為“倚聲家老杜(甫)”。他與納蘭性德和項鴻祚同被譽為清代詞壇“三鼎足”。
同治七年(1868),蔣春霖離別蘇北,準備去浙江衢州投靠友人,路經(jīng)吳江東門外垂虹橋,面對“環(huán)如半月,長若垂虹”的江南第一長橋,感到前程茫茫,傷痛之余竟投水而亡。一代詞人懷著悲憤離開了人世,年僅51歲。
蔣春霖逝世后,邑人繆荃孫、金武祥等人先后收集并刻印了《水云樓詞》、《水云樓續(xù)詞》、《水云樓燼余稿》等詞稿共270余首。建國后,山東齊魯書社又出版了馮其庸的《蔣鹿潭年譜考略·水云樓詩詞輯?!芬粫瑸楹笕搜芯渴Y春霖提供了重要資料。
文學(xué)創(chuàng)作
蔣春霖早歲工詩,風(fēng)格近李商隱。中年,將詩稿悉行焚毀,專力填詞。據(jù)說他由于喜好納蘭性德的《飲水詞》和項鴻祚的《憶云詞》,因自署水云樓,并用以名其詞集,這個說法因為沒有蔣春霖留下的文獻證據(jù),受到一些研究者懷疑。他重視詞的內(nèi)容和作用,認為:“詞祖樂府,與詩同源。偎薄破碎,失風(fēng)雅之旨。情至韻會,溯寫風(fēng)流,極溫深怨慕之意?!?李肇增《水云樓詞序》)所作詞如〔臺城路〕《易州寄高寄泉》、〔卜算子〕“燕子不曾來”等,多抒寫仕途坎坷、窮愁潦倒的身世之感,悲惻抑郁。其詠時事之作,如〔臺城路〕“驚飛燕子魂無定”、〔渡江云〕《燕臺游蹤,阻隔十年,感事懷人,書寄王午橋、李閏生諸友》等,雖被譽為“倚聲家老杜”,但內(nèi)容大都抒寫太平軍掃蕩江南時,士大夫流離之感以及對風(fēng)雨飄搖的清王朝的哀嘆。
在藝術(shù)上,蔣春霖目無南唐兩宋,更不囿于當代浙派和常州派的樊籬。他的詞講究律度,又工造境,注意煉字煉句,在清末頗受稱譽。譚獻稱其“流別甚正,家數(shù)頗大,與成容若、項蓮生,二百年中,分鼎三足”(《篋中詞》卷五)。
《水云樓詞》,蔣春霖生前刻于東臺,后收入杜文瀾《曼陀羅閣叢書》中。蔣卒后,他的好友于漢卿搜集未刻之詞,與宗源翰所藏,合刻《補遺》1卷??娷鯇O也重刻過他的詞集。1933年出版的《詞學(xué)季刊》創(chuàng)刊號,又發(fā)表其未刻詞9首??傆嬍Y春霖詞今存170余首。詩作今存不及百首,由金武祥刻入《粟香室叢書》,題為《水云樓剩稿》。
詩詞大全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蔣春霖簡介,蔣春霖是哪個朝代的詩人,蔣春霖古詩大全,蔣春霖的詩,蔣春霖作品目錄
http://www.ahhzjsj.com/shiren_view_9bb5bd43ac9bb5bd/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