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
(1) 古地名。春秋鄭邑
(2) 南氾。在今河南省襄城縣南
(3) 東氾。在今河南省中牟縣
(4) 古氾水的省稱 。一條故道在今河南省中牟縣南。久湮。另一條故道在今山東省曹縣北,從古濟水分出,東北流至定陶縣北。注入古荷澤。久湮
晉軍 函陵, 秦軍 氾南。——《左傳》
(5) 古國名
氾,國名?!稄V韻》
(6) 另見
動詞
(1) 大水漫流;淹沒
河水決濮陽,氾郡十六。——《漢書·武帝紀(jì)》
(2) 漂浮。后作“泛”
是故氾舟于河?!秶Z》
形容詞
(1) 地勢低下的
有氾下漸澤之壤?!豆茏印ど絿墶?/p>
(2) 以范圍廣為特征的
且倘佯而氾觀?!冻o·劉向·九嘆》
(3) 另見
氾【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2畫
《唐韻》《集韻》《韻會》孚梵切,音汎。水延漫也?!睹献印窔餅E於中國?!肚皾h·武帝紀(jì)》河水決濮陽,氾郡十六。
又《玉篇》普博也?!抖Y·少儀》氾埽曰埽?!妒琛窔?,廣也。大賔來,主人宜廣埽之。
又《郊特牲》氾埽反道。
又與汎同。《左傳·襄二十八年》慶封氾祭。《杜註》氾祭,遠散所祭?!墩x曰》論語,汎愛衆(zhòng)。汎是寬博之語,故知氾祭爲(wèi)遠散所祭,言其不共也。
又不定之辭。《楚辭·卜居》將氾氾若水中之鳧。《前漢·賈誼傳》氾乎若不繫之舟。
又搖動貌?!冻o·招魂》光風(fēng)轉(zhuǎn)蕙,氾崇蘭些。
又水名。《水經(jīng)注》河水東北出于定陶縣,北屈左合氾水。《前漢·高祖紀(jì)》漢王卽皇帝位于氾水之陽。《註》張晏曰:在濟隂界,取其汎愛弘大而潤下也。師古曰:據(jù)叔孫通傳曰,爲(wèi)皇帝於定陶,則此水在濟隂是也。音敷劒反?!妒酚洝に麟[》音似,非。音似者,乃汜水,在成臯。詳三畫汜字註。
又《揚子·方言》氾,洿也。自關(guān)而東或曰洼,或曰氾,音汎。
又《廣韻》《集韻》《正韻》符咸切,音凡。地名?!蹲髠鳌は宥哪辍吠醭鲞m鄭處于氾?!抖旁]》鄭南氾也。《正義曰》南氾在襄城縣南,東氾在滎陽中牟縣南。
又《襄二十六年》楚伐鄭,涉氾而歸?!墩x曰》氾是地名,非水名,是於氾地涉水耳。
又國名。
又姓?!稄V韻》出敦煌濟北?;矢χk曰:本凡氏,遭秦亂,避地於氾水,因攺焉。漢有氾勝之,晉有氾毓。
又葉孚絢切,音現(xiàn)。《陸機·文賦》闕太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淸氾。雖一唱而三歎,固旣雅而不豔。從?,與從巳別。
說文解字
氾【卷十一】【水部】
濫也。從水?聲。孚梵切
說文解字注
(氾)濫也。玄應(yīng)引此下有謂普博也四字。楚辭?居。將氾氾若水中鳬乎。王逸云。氾氾、普愛衆(zhòng)也。若水中之鳬、羣戲遊也。論語。汎愛衆(zhòng)。此假汎爲(wèi)氾。從水。?聲。孚梵切。七部。
氾的方言集匯
◎ 粵語:faan3
◎ 客家話:[梅縣腔] fam5 [寶安腔] fam5 [客英字典] fam5 [海陸豐腔] fam6 [客語拼音字匯] fam4 [臺灣四縣腔] fam5
◎ 潮州話:何汪3<粘唇>[澄海]何汪3(泛),huam3(huàm) [澄海]huang3(huàng)
氾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