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城市?此畫神秘美麗留給后世人巨大的想象空間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的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市)。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古畫。迄今為止,研究《清明上河圖》的論文有400多篇,為研究這幅畫開了三次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學(xué)術(shù)研討會,出了三本論文集??梢哉f,在學(xué)界,再沒有第二件中國古畫受到如此密切的關(guān)注。
但其實,對于《清明上河圖》的認識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還有很多謎團圍繞著這張傳世名畫。在“揭秘”之初,首先應(yīng)該介紹一下張擇端這個人,他的傳奇色彩決定了這張畫彌漫著諸多神秘的意味。
簡介
作于清代,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圖卷、絹本,設(shè)色畫??v:35.6厘米,橫1152.8厘米。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 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fēng)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jié),如戲劇、猴戲、特技、擂臺等等,是院畫中極精之作。
畫作深受皇帝珍愛 張擇端卻游弋在史料外
張擇端出生于北宋中期的東武(今山東諸城),正好是膠東半島到山東中部之間。他繪制《清明上河圖》的年齡大概是四十歲。后人最初所知張擇端的生 平,就是在畫卷卷尾有金代監(jiān)管御府書畫的朝臣張著所題寫的八十五字跋,說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自幼讀書,游學(xué)于京師,后來學(xué)習(xí)繪畫,他擅長畫界畫,尤其 是畫舟車、橋梁、城廓和街肆等,自成一家。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出生于一個什么樣的家庭。張氏名擇端,字正道,“擇端”出自《孟子》,“正道”來自《禮記》,可以說,他大概出生于一個儒家 思想比較濃厚的家庭,這影響了他選擇走科舉道路的決定,他在日后關(guān)注社會的精神應(yīng)也與此有關(guān)。在這個環(huán)境里長大的學(xué)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愛讀經(jīng)書,要走仕 途,即通過參加科舉考試去做官,張擇端也不例外。
張擇端曾“游學(xué)京師”,是為了學(xué)習(xí)詩賦論策,然后考中進士,最后到朝廷任官。他最終敗北,也不能回去,只能在京城謀生,所以張擇端應(yīng)是到后來才去學(xué)畫界畫的。終于有那么一天,他按照徽宗的要求考上了翰林圖畫院,開始了他的宮廷繪畫生涯。
但令人費解的是,這么一件輝煌巨作,卻沒有被收錄到宋徽宗時期將宮廷所藏的歷代著名畫家的作目錄編撰成畫史《宣和畫譜》中。由此許多學(xué)者判斷張 擇端為南宋或者是金人,《清明上河圖》成畫晚于宣和時期。但是史料記載宋徽宗是這幅畫的第一位收藏者,并為畫作題名蓋有雙龍小印。后世人且猜測宋徽宗題寫 “清明”謂之自己的統(tǒng)治為“清明盛世”含蓄的表達。按理說,一幅連皇帝都十分珍愛的畫作,其作者也會同樣受到“愛屋及烏”情緒的影響,受到皇帝的寵愛。最 令人費解的是,張擇端身為北宋的翰林,卻游弋在北宋的史料記載之外,讓他更顯神秘更為傳奇,留給后世人巨大的想象空間。
“清明”“上河”兩詞含義有多種解讀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如此巨制,一定是有寓意。那么《清明上河圖》中的“清...
查看詳情>>與“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城市?此畫神秘美麗留給后世人巨大的想象空間”相關(guān)的文章
搜索更多內(nèi)容
推薦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