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福利|欧美v日韩v亚洲v最新在线|日韩女同在线二区三区|在线免费看片a欧美

      <td id="ivdo3"><tr id="ivdo3"></tr></td>
      <track id="ivdo3"><tbody id="ivdo3"><noframes id="ivdo3"></noframes></tbody></track>

    • 
      
      <center id="ivdo3"></center>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發(fā)布時間:2020-07-14
      1

      王昌齡最出名的七言詩《春宮怨》賞析,這首詩諷刺了什么?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王昌齡是唐代很出名的大詩人,被人稱為“詩中天子,七絕圣手”,從這個稱號我們就能看出來王昌齡善寫七絕詩,堪稱七絕詩中之最。小編本文要給大家分享的這首王昌齡的詩也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不僅無一怨字怨語,而且詩中所描寫的都是極盡歡樂的場面,就是這樣的一首詩卻是王昌齡最哀怨的詩歌之一。

      春宮怨

      唐:王昌齡

      昨夜風(fēng)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乍一看,王昌齡這首詩中所描寫的場景是美好而且歡樂的,這首詩中描寫的事件是漢武帝寵幸衛(wèi)夫子,遺棄陳皇后的歷史事件,這樣的歷史事件以如此美好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別有用心。這首詩出現(xiàn)的時候正是唐玄宗獨寵楊玉環(huán)一人只是,整個宮廷荒淫無度。這首詩就是借古諷今,以漢喻唐。

      這首詩的主旨是寫深宮之中,無情春怨,但卻無一怨語怨字。作者著力的方向是從背面襯托,用歡樂來襯托真正的春宮之怨。詩明寫新人受寵的歡樂,實則是暗中描寫舊人失寵后的怨恨,有虛有實,看似無怨無恨,實則是怨恨至深,弦外之音非常明確。

      這首詩通篇都是失寵者對“昨夜”的追述之詞。昨天晚上春風(fēng)吹開了露井旁邊的桃花,春風(fēng)和桃花兩個意象表明現(xiàn)在的時間節(jié)點就是冬天剛過,春天剛來的時候,這個時候天氣有點寒冷,但是桃花都已經(jīng)開了。在古詩詞中桃花代表著曖昧和女子,這里指的是衛(wèi)夫子的一夜歡愉。

      未央宮之前月亮高掛,月光撒了下來,一片銀白。月亮這個意象在古詩中一般代表著凄涼和思念,用在這里其實非常恰當(dāng),恰當(dāng)在這首詩就是以失寵之人的口吻所敘述的,月光的清冽配上自己失寵的哀怨,有情有景,在景色的襯托之下,失寵之人現(xiàn)在在做什么呢?可能是在想象著昔日自己和皇帝的開心時光吧。

      第三句說道平陽公主的歌女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歌女表明了受寵之人身份低微,雖然受寵了,但是絕對不會長久,一來是用她和自己作對比,她的地位不高,威脅不大。未央宮就是新人受寵之地,這個地方也是自己這個舊人所不能夠接近的地方。最后一句清晨天冷,新寵之人還能讓皇上為她披上袍子,此情此景讓人心塞。

      清代詩人沈德清這么評論:“只說他人之承寵,而己之失寵,悠然可會”,這句評論一針見血,正是這首詩真正索要體現(xiàn)出來的內(nèi)涵。不知道各位朋友們看了小編的介紹喜歡這首是么?


      查看詳情>>
      2

      王昌齡最出名的絕句詩《采蓮曲》賞析,在詩中可以看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采蓮曲二首》是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的絕句組詩作品,在這組清新的詩作中,王昌齡為我們描述了江南采蓮女子的美貌和活潑,充滿了詩情畫意和獨特韻味。這組七言絕句只有兩首,而后一首顯然要比前一首傳唱度更高,藝術(shù)成就更高,所以今天,我們便來重點分析一下“其二”。

      當(dāng)然,首先還是要簡單看一下第一首作品的。第一首描寫了江南女子的采蓮活動,以水、舟、花、月等事物來襯托這些采蓮女子的活動和美貌,給人極大的美感。詩曰:“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下面便讓我們來重點賞析一下第二首。這一首,作者以寫意的手法,將美麗的采蓮少女“藏匿”于艷艷荷花叢中,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少女和荷花,本就是十分美麗的,將這兩種極其美好的事物交織在,意境活潑優(yōu)美,引人遐想,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在這首詩詩歌中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其藝術(shù)構(gòu)思,更可謂是獨具匠心,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采蓮曲·其二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首二句,便以簡單的筆觸,十分巧妙的將少女和周圍的荷葉、荷花交織在了一起,組成了一個美麗而又和諧的統(tǒng)一整體?!昂扇~羅裙一色裁”,說采蓮少女的羅裙就像周邊的荷葉一樣鮮綠,這個比喻可謂是生動有力,少女置身蓮池之中,荷葉與羅裙一色,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既顯得生動樸素,又充滿了青春氣息,給人以無限美感。

      接著說道“芙蓉向臉兩邊開”,說少女身在蓮湖之中,紅艷艷的荷花好像正是向著少女的臉龐開放一樣。以荷花來比喻少女的臉龐,這并不是王昌齡的獨創(chuàng),但是此句妙在不單單只是比喻,而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種景象,結(jié)合上句更能展現(xiàn):在一片綠葉紅荷之中,采蓮少女的羅裙融入田田荷葉之中,采蓮少女的臉龐鮮艷如同剛剛盛開的蓮花一般,遠遠看來,很難分辨出何者為人,何者為花。于是,少女成為了自然的一部分,成為了荷花的精靈。

      第三句說“亂入池中看不見”,這是承接上兩句而來的,荷葉羅裙、芙蓉向面,自然和人本就很難分辨了,所以一不留神,采蓮少女混入蓮湖之中,便很難分辨出來了。這是“外人”很容易產(chǎn)生的一種尋覓感受,更妙的是最后一句接得十分巧妙。

      正當(dāng)望而不見的焦急時刻,“聞歌始覺有人來”,蓮湖中曼妙的歌聲響起,岸上觀看之人突然恍然大悟,原來她還在蓮湖之中!聞歌方才知有人,可謂是充滿了詩情畫意。在王昌齡這樣的描寫之下,不僅將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進行了統(tǒng)一,而且將采蓮少女們的青春活力和歡樂氣氛,全都展現(xiàn)了出來,給人“歌有盡而意無窮”的感受!


      查看詳情>>
      3、

      一首王昌齡最出名的詩《太湖秋夕》賞析,豪邁的邊塞詩人也有溫柔的一面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盛唐邊塞詩人當(dāng)中,王昌齡的詩歌很有特點。我們最熟悉的詩句,基本上都是他的七言絕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边@是王昌齡最精彩的詩句,也是邊塞七絕當(dāng)中的佼佼者。

      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的寫作,后世更是評論為“七絕圣手”,由此可以看得出文學(xué)史相對于他的認可。

      但是這樣一個寫邊塞風(fēng)光的詩人,卻來到了煙雨江南,寫出的詩詞更有一種詩情畫意。同時這樣一個以唐詩七絕為拿手好戲的唐代詩人,來到煙雨江南之后卻寫出了一首只有六句的五言詩,其中卻有說不盡的意境悠悠。

      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靜魂夢歸。

      暗覺海風(fēng)度,蕭蕭聞雁飛。

      這首唐詩就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太湖秋夕》,題目當(dāng)中就能夠看出這是一首寫太湖秋日美景的詩作,而且寫的是秋天的夜晚。

      “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深秋的夜晚,王昌齡住宿在太湖的一條小船上,他能夠收獲這一片湖光山色的月光。小船在湖州慢慢的移動。夜是如此的安靜,夜是由此的靜謐,湖水也是如此的平靜。

      但因為此時已經(jīng)是秋天,湖面上泛出一片寒氣,洞庭山下更是落下了一層霜。

      這樣的美景自然逃不過詩人的眼睛,他把這一切都寫入了詩歌當(dāng)中。美輪美奐的詩詞意境之美,讓今天的我們讀的如癡如醉?!霸旅饕浦廴?,夜靜魂夢歸”,在這樣美麗的夜景當(dāng)中,詩人乘坐的小船慢慢地在水面上移動。

      他收獲了慢船的星光,他收活了整個太湖上的無邊的夜色之美。詩人似睡非睡,似夢非夢,此時他已經(jīng)和這里美麗的景色融為一體,他本身和這條小船也成為了景色當(dāng)中的一部分。

      “暗覺海風(fēng)度,蕭蕭聞雁飛”,正在此時,他隱隱的感覺到有風(fēng)吹過,聽到遠方有大雁南飛的聲音。秋天真的已經(jīng)來了,雖然是這當(dāng)中帶著陣陣寒意,但并不妨礙我們身臨其境進入詩情畫意當(dāng)中。

      豪邁的邊塞詩人也曾經(jīng)有如此溫柔的詩作,這就是唐詩之美,這就是祖國的壯麗山河之美。


      查看詳情>>
      4、

      王昌齡最出名的閨怨詩《西宮秋怨》,同樣是寫閨怨,與李白的有什么不同?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兩首宮怨詩,李白與王昌齡的對決,一樣的氛圍,不同的感慨

      俗話說,文如其人。李白和王昌齡都是盛唐時期超一流的詩人,李白的詩風(fēng)浪漫夸張,就如他的為人風(fēng)流瀟灑。王昌齡的作品含蓄曲折,也似他的性格深沉隨和。李白可以斗酒詩百篇,無酒不成詩;王昌齡雖然也喜歡喝酒,卻總在清醒時才開始創(chuàng)作。下面欣賞兩首宮怨詩,李白與王昌齡的對決,一樣的氛圍,不同的感慨。

      長門怨

      唐代:李白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這首詩著重言情,通篇以“我”觀物,緣情寫景。詩人一開頭就揭出“愁”字,后面所寫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見、心中所感。首句“桂殿長愁不記春”,揭示出宮人們長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使春臨大地,萬象更新,也絲毫不減這種愁怨。由于愁怨難遣,她們的記憶中已經(jīng)沒有春天。

      第二句“黃金四屋起秋塵”,作者含蓄地指出屋內(nèi)到處都積塵,卻寫得很美。金屋雖好,卻沒有人住,所以滿屋生塵;又因正逢“螢火流”的季節(jié),所以“起秋塵”。后兩句依然寫景,卻暗表詩人的感嘆,“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明月高懸中天,已經(jīng)照到長門,讀者仿佛也在月光下看到了“長門宮里人”。

      這位宮中佳人對季節(jié)、環(huán)境和月光的感受與眾不同,“不記春”,表明春天似乎久已不到人間;起秋塵”,好像屋中的塵土只屬于秋季,給人以蕭瑟的季節(jié)感。而明月本來高懸天上,普照眾生,這里卻說“獨照”,仿佛明月也有意制造相思之苦。正所謂無理而妙,傷心人別有懷抱。

      西宮秋怨

      唐代:王昌齡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fēng)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王昌齡也是描寫宮怨的高手,這首詩也是在秋夜,依然是月光皎潔,但詩人描寫的角度去有所不同。全詩大意是:芙蓉花雖美,也不及盛裝的美人好看。水殿旁和風(fēng)吹來,珠翠散發(fā)的香氣四溢。誰正用秋扇遮掩面容,默默哭泣,已是朗月高懸,卻還不見君王的到來。

      這首詩中的女主人公雖然遭受著煎熬,卻沒有絲毫的反抗意識,即使一年到頭見不到君王,也只會掩面而泣。這位佳人也是花容月貌、國色天香,竟讓人人皆夸的芙蓉也不敢與之比美??墒侨龑m六院七十二妃,個個都是閉月羞花,豈是誰都能得到寵幸!

      一句“空懸明月待君王”,飽含了無數(shù)宮女的悲愁,也寄托了她們很多的期望。雖然無奈又凄涼,也明知是一種奢望,但對于水深火熱中的她們,又能有什么其他辦法。

      縱觀這兩首宮怨詩,李白的詩活用《長門賦》中的句子,卻另成境界,雖然以《長門怨》為題,卻并不抱泥于陳皇后的故事,而是展現(xiàn)了深宮中廣大宮人的悲慘景況。王昌齡詩中的主角是在愁怨中希冀得到君王的寵幸,卻只是消極地等待,任憑他人主宰自己的命運。

      同樣是明月下的愁怨宮女,李白希望她們可以早日與家人團聚,擺脫困苦的局面??梢娫娤煞爬瞬涣b的性格,已經(jīng)深刻地影響到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


      查看詳情>>
      5

      王昌齡很出名的詩《閨怨》賞析,寫了女子的什么心情?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古代的詩人往往都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正是這個原因,也使得他們的作品深入人心,也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而對于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么對于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其實說到底,這也正是文學(xué)的魅力,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上,精神世界是最重要,所以關(guān)注心理的變化,出現(xiàn)了問題要及時調(diào)整,這樣才能活得更為真實。而唐詩就是關(guān)心人的心理,盡管看似只有那么短短的幾句,可是真正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什么是人生,什么才是生活。

      唐詩它作為一種精神的象征,文學(xué)的代表,在這一千多年來,對于后世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一些作品可能看似很普通,但是只要細細品來,則又是會發(fā)現(xiàn)別具一格,譬如盛唐詩人王昌齡的這首《閨怨》,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這首詩意境凄美,寫得很是真誠,字里行間也是流露出了無限的憂愁。

      《閨怨》

      唐代: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那么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閨怨詩,對于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來說,也都希望自己可以蔭妻封子,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而當(dāng)時的女子,也都支持丈夫,所以無數(shù)的男子,他們遠離故土,去到邊塞從軍,希望可以在戰(zhàn)場上建功立業(yè),成就一番事業(yè)。而王昌齡這首詩并沒有直面描寫,而是以另一種表現(xiàn)手法,從而描寫了女子的心理變化,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使得此詩充滿了憂愁。

      大部分的詩人他們是直面描寫現(xiàn)實的世界,以及邊塞殘酷的戰(zhàn)爭,但是王昌齡并沒有這樣去描寫,而是通過對于貴婦心理變化來描寫,從而也是營造出了一種凄美的意境,使得我們在這首詩中立馬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真誠,還有女子內(nèi)心的悲痛的世界,正是由于丈夫常年在外,也令這些女子其實是很后悔,不應(yīng)該讓他們出門,美好婚姻是彼此時刻相守在一起。

      第一二句則是寫出女子天真燦漫的一面,這樣的一種描寫,也正是為下面的兩句做鋪墊,“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那生活在深閨中的女子,她們是不可能懂得憂愁,畢竟她們也沒有經(jīng)歷過,每當(dāng)?shù)搅舜禾熘?,每個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興高采烈地登上翠樓春色。這兩句看上去寫得很一般,可是結(jié)合下面的兩句,則是會發(fā)現(xiàn)充滿了詩意。

      第三四句又是直入主題,把內(nèi)心的憂愁之感,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寫出了貴婦心中的無奈,“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些女子突然發(fā)現(xiàn)那外面柳樹枝頭,重新生長出了嫩芽,有了濃濃的春意,只是后悔讓丈夫從軍去了邊塞,為得是建功立業(yè),只是現(xiàn)在想要出門在外的丈夫才發(fā)現(xiàn)內(nèi)心其實是很是后悔。

      王昌齡的詩也是充滿了憂愁,而這首《閨怨》正是描寫了貴婦的心理變化,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讓人們感受到女子內(nèi)心最真實的心理變化,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對于現(xiàn)實的感知,還有骨子里所流露出來的一片深情。詩人正是由于給予了那些女子同情,畢竟戰(zhàn)爭很殘酷,很多的人出門征戰(zhàn),可能再也回不來,所以那些女子很明顯是后悔了,從而寫得很...

      查看詳情>>
      6、

      王昌齡很有名的詩《梁苑》,隨著時代的變遷,昨日的輝煌再也不見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古詩詞所涵蓋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題材也有很多,比如有的寫送別、有的寫羈旅、有的寫山水田園,還有思鄉(xiāng)、追悼、愛情思念等等,可謂是五花八門。而在其中,詠史懷古題材的詩詞一直都備受文人墨客的喜愛,這一類的題材雖然讀起來顯得有些沉重,但是卻很好地反映了當(dāng)時國家、人民以及詩人自身的種種機遇。

      窮而后工,在歷史中其實很多出名的詩人或詞人,他們的人生都是非常坎坷的,因為受到“學(xué)而優(yōu)則仕”這種思想的引導(dǎo),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走入仕途,取得一番成就。古時候雖然有科舉,但是卻遠非我們的高考這樣公正,這些文人們寒窗苦讀十年、二十年,卻始終考不出什么成績,就算考上了,想要發(fā)展也非易事。

      所以在他們的心中也是有著很多怨言的,但是在那種社會條件之下,他們卻不能直白地表達出,于是只好借助一些歷史中發(fā)生過的事件來隱晦地嘲諷如今。很多著名的詩人都留下了這樣的佳作,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則是王昌齡的一首詩。

      梁苑

      梁園秋竹古時煙,城外風(fēng)悲欲暮天。

      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

      詩題所說的“梁苑”其實是西漢梁國的都城睢城內(nèi)一處宏大的皇家園林,是梁孝王劉武所建。梁孝王是漢景帝劉啟的弟弟,在爆發(fā)七國之亂時,他負責(zé)率兵抵抗吳楚聯(lián)軍,死死地守住了睢城。后來因為野心的膨脹,他企圖奪得漢景帝之位,但是不久卻因病離世。

      當(dāng)時他在建造梁苑之時,用盡了能工巧匠,在那里,各種亭臺樓閣,奇花異草,山水陵園,應(yīng)有盡有。不僅如此,他還在那里招攬了當(dāng)時天下的諸多人才,并且形成了影響非常大的文學(xué)群體,比如司馬相如就曾經(jīng)在此做過賓客并寫了了很多精彩篇章。唐朝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等人也都慕名前來此地,李白還曾經(jīng)在這里住了很久,寫過一首《梁園吟》。

      王昌齡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雖然并沒有在這里住很長時間,但是他的文采也是非常非凡的,對于歷史也非常熟悉,很了解當(dāng)時的這段典故。最主要的是他雖然生于盛唐,但是卻對未來隱隱有些擔(dān)憂,于是在這個曾經(jīng)非常繁華的地方,他靈感突發(fā),便寫下了這首詩。

      在這首詩的前兩句中,詩人主要是描繪這里的環(huán)境與氛圍,畢竟雖然時間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但是在這里還是有著很多的遺址的,曾經(jīng)的繁華現(xiàn)在都已煙消云散,浮現(xiàn)于眼前的唯有滄桑。所以詩人用了“秋”“竹”“煙”“悲”這幾個字,突出了自己心中的那種傷感,千百年過去,如今宏達繁華的良緣,也只剩下人去樓空的凄涼之感,在詩中這種今昔對比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而在詩文的后兩句中,詩人則是想到了這里往日的輝煌,畢竟梁孝王當(dāng)初也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在他的名下有各種各樣的將軍將領(lǐng),也有當(dāng)時著名的文豪。只可惜隨著時代的變遷,昨日的輝煌再也不見。

      不得不說,王昌齡被稱之為七絕圣手果然非凡,僅憑短短28個字,就引人無限遐想,實在是一首絕妙之作。


      查看詳情>>
      7、

      王昌齡最出名的一首詩《聽流人水調(diào)子》,詩人是如何表達這種遷客愁?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無論是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中的離人愁,還是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中的羈旅愁,亦或是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家國愁,都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讀后扣人心弦?!俺睢?,似乎也成為了我國古典詩詞里最普遍的思想感情。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聽流人水調(diào)子》,來共同體會古典詩詞里的“愁”。與一般寫“愁”詩所不同的是,王昌齡這首詩通篇無一愁字,卻句句是在寫愁,即含蓄地將詩人內(nèi)心的愁表達了出來。據(jù)記載,這首詩大約是王昌齡晚年遭貶赴龍標貶所(今湖南黔陽)途中,偶聽流人箏樂有感而發(fā)。因此這首詩主要表達的就是遷客愁。

      《聽流人水調(diào)子》是王昌齡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雖然它只有短短4句,但毫無疑問,它是一首扣人心弦、令人斷腸的寫愁佳作。在具體看王昌齡是如何表達這種遷客愁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幾個特定詞的含義。題中所說的“流人”,也就是流落江湖的樂人?!八{(diào)子”,即水調(diào)歌,屬樂府商調(diào)曲。至于遷客,便是王昌齡這樣遭遇貶謫的人。

      《聽流人水調(diào)子》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首句“孤舟微月對楓林”,即月下有一葉孤舟正獨自面對楓林。這里的孤舟、微月、楓林意象,無疑構(gòu)成了一個極為凄清的意境。在古典詩詞里,通常江月多寫羈旅愁,如王昌齡在另一首詩《盧溪主人》中的“行到荊門向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這里便是有著突出詩人及流人羈旅愁的意味。但同時它也為下文寫流人演奏箏曲安排了一個典型的環(huán)境。

      即此情此景,對于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流人來說,他的愁懷唯有音樂才能排遣,因此王昌齡緊接著便說“分付鳴箏與客心”。它的意思是說,演奏的箏曲聲分別排遣了流人和詩人的心。我們知道流人注重的肯定是流落江湖、漂泊無定的羈旅愁,而詩人所注重的是遭遇貶謫的遷客愁。但這里從“分付”和“與”來看,這兩種不同的愁,卻在箏曲聲下有了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心境共鳴。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即山嶺籠罩在萬千重雨霧中,彈斷了的弦則好像要將這萬千重雨霧收作淚痕。我們說詩的首句寫景,次句寫箏曲,而這兩句詩卻不僅寫了景色,也兼顧形容了箏聲。也就是說,詩人在“孤舟微月”的景色下,又體會到了天氣的多變,看到了嶺色在雨霧中的迷蒙。同時也可以指詩人所遇到的流人,所彈奏的箏曲聲,具有一種“石破天驚逗秋雨”的感覺。

      因此“嶺色千重萬重雨”,不僅是視覺形象,也是音樂形象。它所起到的藝術(shù)作用,便是暗示了彈箏人內(nèi)心復(fù)雜的愁緒。所以彈箏人彈著彈著,愁緒到達一個頂點后,竟然把箏弦彈斷了。而作為聽箏者的詩人,因為有共鳴,于是情緒激動后,留下了斷腸的淚。淚水之多,竟然是箏弦收集嶺上的萬千重雨化成。這便是詩的最后一句“斷弦收與淚痕深”。

      我們再回到王昌齡寫這首詩的背景,即晚年遭貶赴龍標貶所(今湖南黔陽)途中,偶聽流人...

      查看詳情>>
      8、

      王昌齡一首最出名的詩《春宮曲》描寫了什么?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艷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古代的詩人往往都喜歡借古諷今,其實這也是為了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了前人的歷史,一定要把握當(dāng)下。而在眾多的唐詩中,尤其以王昌齡的詩最具有諷刺意味,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寫得很深刻,無論是對于性的探討,還是對于現(xiàn)實諷刺,那都是令人震撼,特別是這首經(jīng)典的《春宮曲》,所描寫得正是漢朝衛(wèi)子夫,如何從一個普通的歌女變成了皇后,最后又是下場很凄慘的故事。

      衛(wèi)子夫原本只是平陽公主府中的歌女,但是由于長得漂亮,最后被漢武帝劉徹看中,被帶入到宮中,從此成為了皇后,當(dāng)真是飛上枝頭變鳳凰,這樣的人生經(jīng)歷,也是令人羨慕,不過她后來的下場,其實是很悲慘,兒子在叛亂中被處死,自己也最終落得下場凄慘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王昌齡在這首詩中,雖然沒有描寫她后來的遭遇,只是寫了她與漢武帝相遇的故事,但是很顯然,正是通過這樣的一種描寫,從而告訴了世人,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艷。

      《春宮曲》

      唐代:王昌齡

      昨夜風(fēng)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王昌齡也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同樣也是才華橫溢,在這首《春宮曲》中,他雖然是描寫了衛(wèi)子夫的故事,可是通過對于他的描寫,以此來表達內(nèi)心的憂愁,告訴了世人,他原本是有著過人的才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yè),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不如意。這也正是此詩最具有諷刺意味的地方,而我們通過這么一首小詩,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骨子里的悲痛之苦。

      衛(wèi)子夫的一生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正由于她是女子,所以可以有更為快捷的路可走,這對于詩人來說,他是很羨慕,所以在這首詩中,他寫得很具有諷刺意味,揭露了封建帝王喜新厭舊的荒淫腐朽生活,雖然這首詩也是屬于宮怨詩,但是卻沒有寫一個怨字,整首詩則是以另一個視角來描寫。

      第一二句則是在寫景,這也是為了襯托出故事的背景,也令這整首詩有一種獨特的韻味,”昨夜風(fēng)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昨夜突然起了一陣風(fēng),這是最早的春風(fēng),春風(fēng)來了之后,吹開了露井邊的桃花,開出來的花朵也是艷麗無比,讓人看了贊嘆不已。后面的一句依舊還是在寫景,此時此刻未央宮前的一輪明月,正高高地掛在天上。

      第三四句又是重點描寫了平陽公主府中衛(wèi)子夫,她是如何與漢武帝相遇的故事,這樣也使得這整首詩更具有張力,”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平陽公主歌女,最近剛剛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因為此時外面還很寒冷,所以他獲得了賞賜錦袍,可見漢武帝對他寵愛有加。最后這兩句正是借衛(wèi)子夫的故事,以此來告訴世人,女子是容易獲得寵愛,可是對于一位有才華的男子來說,那是極為困難。

      王昌齡的詩自成一派,也是寫得很深刻,大部分的作品都充滿了諷刺意味,在這首《春宮曲》中,他正是描寫了衛(wèi)子夫如何得寵,而自己一身的才華,卻又是沒有用武之地,這也使得他很是傷感,所以寫得也是極為深刻。我們從這么一首詩中,也是最能夠體會到封建時代的殘酷,畢竟對于很多有才華的人來說,他們是沒有多少的機會,最終他們的才華都將被淹沒,這也就是為什么...

      查看詳情>>
      9、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送魏二》賞析,詩人客中送客,更顯蒼涼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王昌齡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也是與李白齊名的大作家。他的詩風(fēng)委婉曲折,意境深遠,經(jīng)常以慷慨激昂的深情打動讀者。

      比如他的邊塞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他的閨怨詩“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等等,無不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體現(xiàn)了語言的力量和氣勢之美。下面介紹王昌齡水平高超的詩作,刻畫細膩,七絕圣手果然不凡。

      送魏二

      唐代: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fēng)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唐玄宗天寶后期,王昌齡被貶龍標尉,一個清秋之日,作者送別友人,在宴會上即興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詩的大意是:橘柚飄香的清秋時節(jié),江樓上醉飲話別,江風(fēng)寒涼,細雨飄進船艙。瀟湘月明,君將獨自遠行,夢中猿啼悲鳴,更令人滿懷愁情。

      魏二即將遠行,詩人和幾個朋友特地來為他餞行。首句“醉別江樓橘柚香”,交代時間地點。深秋時節(jié),大家相約來到臨江的一家小酒樓,窗外橘柚飄香,屋內(nèi)美酒斟滿,大家稍微寒暄幾句,就端起酒杯先敬魏二?!白韯e”二字,表明大家要盡醉而別,既說明友情深厚,又因為離懷之苦。

      三杯下肚,大家卻默坐無語,心里都在回憶著曾經(jīng)的美好。想當(dāng)初,他們一起泛舟江上,聽江水激蕩、觀鷗鷺飛翔;還曾經(jīng)共同在早春踏青,不顧風(fēng)寒露冷,卻無比開心。相聚的日子如此難忘,可是幸福的時光卻總是短暫,詩人思前想后,更為朋友的前途擔(dān)憂。

      淚水在眼眶里打轉(zhuǎn),王昌齡趕緊站起身來,到窗前假裝眺望江景。此時江風(fēng)吹來,細雨入懷,也打濕了詩人的臉龐,他順便擦干眼角的淚水?!敖L(fēng)引雨入舟涼”,這一句表面是寫天氣狀況,江風(fēng)颯颯、秋雨飄飄,但它與身遭貶謫之人的心緒十分合拍。

      一個“引”字和一個“入”字,顯得很自然,如水流無痕地表達出來。這種手法和《芙蓉樓送辛漸》里“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钡摹斑B、入”二字相同。只是這里多了一個“涼”字,便蘊含了人的感情。首二句敷陳其事,卻巧妙地寄寓著離情。

      后二句是送別后的想象,“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分手后,魏二將在瀟湘上航行,即使朦朧入睡,那兩岸凄厲的猿聲,也會使他難以成夢,更會愁緒滿懷。首二句實寫進行鋪墊,后二句虛擬地把送別的心情,刻畫得很細膩。

      柳永《雨霖鈴》中有名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边@種懸想的手法雖然在詩詞中很常見,但王昌齡的用筆卻更簡練,設(shè)想對方此去凄清孤寂,正表示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益見友情的深篤。

      縱觀王昌齡的這首絕句,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充分表現(xiàn)了七絕圣手的文學(xué)才華。首句寫景如畫、又飽含深情;次句煉字精準、選材恰當(dāng),很好地傳達了羈旅的苦悶,詩人客中送客,更顯蒼涼。后兩句更是想象豐富,瀟湘月、清猿啼,營造了一份凄涼的意境氛圍,更拓展了表現(xiàn)空間。


      查看詳情>>
      10、

      王昌齡一首出名的古詩《初日》,背后有著什么樣的故事?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古代以右為尊,所以官員被貶謫又被稱為左遷,左遷對于一個充滿政治理想和抱負的人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從某種程度上預(yù)示著自己政治之路的階段性失敗。唐代的劉禹錫,柳宗元,宋代的蘇軾都有著被貶謫的經(jīng)歷,有些人重新走了出來,有些人則永遠地留在了遠離家鄉(xiāng)的窮鄉(xiāng)僻壤中。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想,被貶官,也往往意味著一段新生活的開始,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身份,遇見不同的人。因為京官被貶謫,大部分是貶謫到地方去,不再在中央任職,對于他們來說,就可以接觸到一種新鮮的文化風(fēng)貌地方特色,可以充實自己的人生履歷和寫作素材。當(dāng)然,獲得這種好處的前提,是你能夠經(jīng)受住貶謫的打擊,堅持自己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盛唐有一位很著名的邊塞詩人,經(jīng)歷了一次很著名的貶謫。著名不是因為他自己,而是因為詩仙李白為此寫了一首詩送給他。詩的名字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最后一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一直被人稱道,連帶的王昌齡左遷龍標這件事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也非常高。

      王昌齡貶謫的原因,史書上記載比較模糊,大概是因為詩人的不拘小節(jié),不顧細謹。而他被貶謫的地方,也正如李白所說“聞道龍標過五溪”,五溪也是個地方名,居住此地的少數(shù)民族被當(dāng)時稱為“蠻族”。王昌齡被派去龍標,其職務(wù)也就是管理這些“未開化”的蠻族人。

      出乎意料的是,王昌齡不僅是個好詩人,還是一位好的父母官,自從他到了龍標之后,漢蠻之間的爭斗消失殆盡,沒有了日常的爭吵,更沒有了大動干戈。在充分了解當(dāng)?shù)孛袂榈幕A(chǔ)上,王昌齡秉持著無為而治的作風(fēng),絲毫不為自己出風(fēng)頭,默默地守護著龍標的安定和平。

      然而有一天,在王昌齡的府衙之中卻發(fā)生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一位漂亮得出奇的蠻族少女長跪遮道,擋住了王昌齡的路。王昌齡在位多年,對于當(dāng)?shù)氐拿耧L(fēng)民俗已經(jīng)是了然在胸,卻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禮節(jié)規(guī)矩。于是走上前去,想要問清究竟,原來,這位少女跪在這里是為了索要一首詩。

      為什么要索要這首詩,在這里先賣個關(guān)子,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詩的內(nèi)容。

      《初日》

      初日凈金閨,先照床前暖。

      斜光入羅幕,稍稍親絲管。

      云發(fā)不能梳,楊花更吹滿。

      還沒有給大家透露具體的創(chuàng)作背景,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猜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

      詩的內(nèi)容其實是在描述初生的太陽照進一位女子的閨房這樣一個場景。

      太陽照進閨閣,給其中的一切染上了金色,最引人注意的,自然是被曬得明艷而暖和的大床。斜斜的光線照進落幕,映射在房間中的樂器上,愈發(fā)顯露出主人的文藝與高貴。清晨起來整理頭發(fā),還沒有理齊呢,一陣風(fēng)吹進來,帶來了滿房的楊花。

      就是這樣一首即興之作,是王昌齡參觀蠻族公主閨房之后的即興作品,也是這位少女此時此刻跪在這里的原因。

      與阿朵交談之后,王昌齡知道阿朵是索要自己的這首詩稿,是出于對王昌齡的欣賞愛慕,還是女兒家的害羞之情,這就不得而知了。我的私心里自然是想要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然而青史無情,這些微妙的情愫都被掩埋在了歷史的煙塵之中。

      前日之因?qū)е铝私?..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