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為什么唐朝歷史上的女子在政治上表現(xiàn)如此出色?
在唐玄宗李隆基迫使其姑母太平公主自殺之前,大唐帝國的朝政實際上超過一半的時間是掌握在宮廷內(nèi)部的女性手中的。
首先登場的是以賢德著稱的長孫皇后,她是直接促成和建立“貞觀之治”的最大幕后功臣。緊隨其后的則是統(tǒng)治時間最長,也是最著名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同時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再往后,中宗李顯的妻子韋皇后,女兒安樂公主和才女上官婉兒構(gòu)成的小集團幾乎完全掌控了朝政,不過,很快在與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集團斗爭中敗北,最后,唐玄宗李隆基發(fā)現(xiàn)并挫敗了姑母太平公主政變的陰謀,至此,一個女子積極又密集的參與政事的、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時代宣告落幕。
皇后和公主是參政的主力,而上官婉兒則是曾經(jīng)的宰相之后、武則天的女官、皇帝的妃子,故而她們身上的共同特點是出身高貴,自幼便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上官婉兒的教育是其同樣被貶為婢女的母親在掖庭內(nèi)部完成的)。假如推導大唐的宮廷女性在政治上表現(xiàn)出色的根本原因,很容易會把前面的結(jié)論當成主因,可實際上并非如此。
出身豪門并且受到良好的教育,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具有女性和男性的社會地位平等的開明社會風氣,假使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們恐怕非但不會有受教育的機會,更不用說讓直接參與宮廷政治了。
唐代之所以在對待女性方面具有如此開明,堪比現(xiàn)代的開明風氣,乃是由于上接北朝主體的胡族傳統(tǒng),即承襲自游牧民族的傳統(tǒng)。在北方草原上的游牧生活當中,家庭主婦的角色和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當中,成年男子白天在外放牧,主婦負責在家操持家務(wù),養(yǎng)育孩子,晚上牧群回家之后,男子只管吃飯睡覺,晚上照看牧群,擊退野狼襲擊,擠奶等工作全都由家庭主婦負責,既辛苦又考驗人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家庭主婦決定了牧群和人丁是否興旺,相應(yīng)的,她在家庭事務(wù)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quán)。例如,在匈奴、突厥和蒙古等民族當中,男性家長去世之后,在長子成年之前,他的遺孀將完全掌管他的財產(chǎn)和全部的權(quán)力。
最典型的例證有兩個,其一是成吉思汗崛起之后的蒙古宮廷政治當中,皇后和太后總是在其中扮演的極其重要的角色,比如窩闊臺死后,整個朝政完全掌握在他的皇后脫列哥那手中,硬是憑借一己之力,把兒子貴由送上了汗位。
其二是近現(xiàn)代從西方傳播過來的尊重女性和女性優(yōu)先的觀念,其最初的來源并非西方主流的基督教文化,而是日耳曼蠻族部落的習俗。部落時代的日耳曼人,生活方式與中國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極其相似,女性的社會地位遠遠高于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社會,當進入封建時代之后便將其帶入了西歐的主流意識當中。
大唐之后的朝代當中,偶爾還能看到個別的宮廷女性掌握朝政,但無論是在規(guī)模范圍還是時間跨度上,都遠不能與唐代相提并論,究其原因,乃是儒家輕視女性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必然結(jié)果。
與“為什么唐朝歷史上的女子在政治上表現(xiàn)如此出色?”相關(guān)的文章
唐朝女子服飾裹胸,竟然這么開放
閑翻古籍,我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女子的妝飾,登峰造極者當首推唐朝;而唐代之代表,又首推皇室。白居易《上陽人》云:“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yīng)笑,天寶末年時世妝?!边@首詩的意思是說,一些白發(fā)宮女,在冷宮中消磨了40多年光陰,一直保持著進宮時最時髦的打扮,卻不知道已徹底過時了。這不僅說明唐代已經(jīng)有了非常明確的時尚概念和“時世妝”的說法,而且也告訴今人唐代女子追求時尚是堅持與時俱進的。
至于什么叫“時世妝”以及唐代女子追求時尚到了何種程度?《舊唐書》里有一段話,現(xiàn)在讀來仍然叫人忍俊不禁:“風俗奢靡,不依格令,綺羅錦繡,隨所好尚……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不諱?!边@簡直就是男人對女子不服管束、追逐時尚的滿腹牢騷和相當不滿。至今一些保存比較完整的唐代女俑壁畫也對當時男人的指責“供認不諱”:唐代女性的化妝的確是濃艷、大膽、奢華、標新立異。
當然,唐代的一切時尚都是從長安開始的?!逗鬂h書》中長安時諺:“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雖然本意是譏諷“上之所好,民必甚焉”,但若從時尚的角度來考察,卻也絕好地說明了長安不僅是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時尚之都。總體來說,唐代女性時尚的主要潮流是:由遮蔽而趨暴露(樣式),由簡單而趨復雜(花紋、妝飾),由簡樸而趨奢華(服裝風格),由清秀而趨豐腴(身材和體型)。
具體說,唐代女子追求時尚是全方位的,在“發(fā)”、“眉”、“唇”、“胸”以及“衣”等諸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xiàn)。她們的發(fā)式愛梳“高髻”和“墮馬髻”;眉毛的化妝也有兩種,一種是細而長、一種寬而廣,但畫得都很淡,即所謂的“淡掃蛾眉”;嘴唇喜歡注烏膏。白居易《時世妝》詩曰:“烏膏注唇唇似泥?!薄短茣の逍兄尽芬灿杏涊d:“元和之末,奇異化妝流行,不施朱粉,唯以唐代女子的‘時世妝'(烏膏注唇)。”至于露“胸”,可以說中國古代社會沒有哪一個朝代敢與唐代女性媲美。唐代女俑和壁畫是這方面形象的鐵證,“她們”無視禮法,一反傳統(tǒng),坦然表現(xiàn)出對人體美的大膽追求;服裝上,唐代就更不用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唐裝”,雖然是中國傳統(tǒng)服裝的統(tǒng)稱,但足以說明唐代服裝的千姿百態(tài)、燦爛奪目。據(jù)《舊唐書》載,唐代女子的服裝主要有三大類,即上衫下裙、胡服和男裝。“唐裙”中最負盛名的就是石榴裙,而胡服則為唐代的舶來品,元稹曾說過:“女為胡婦學胡妝……五十年來竟紛泊。”也有研究者認為,唐朝統(tǒng)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導致胡服流行。至于唐朝為什么流行男裝,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唐代女子喜歡穿男裝的始作俑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據(jù)說,有一次,太平公主參加唐高宗的內(nèi)宴,不但男裝,而且全副武裝,弄得高宗和武則天都大笑不止,由此引領(lǐng)了女性男裝化的熱潮。不過,研究者認為,唐朝社會開放,女性自我意識強,加上女性參與社會活動較多,為了體現(xiàn)曲線美和方便拋頭露面,男裝便自然而然地引起女...
查看詳情>>與“唐朝女子服飾裹胸,竟然這么開放”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