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三國演義》中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怎么誕生“迅雷不及掩耳”這個成語的?
《三國演義》是許多人喜愛的小說?!肚嗝分缶普撚⑿邸分v的是曹操與劉備的故事。話說東漢末年,朝廷無力,軍閥群雄并起,各自擁兵自重,目標都是控制朝廷,最終形成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的態(tài)勢。最先占領都城,控制皇室的是曹操。當時的劉備還處于沒有根據(jù)地、四處流浪的處境,一度以“皇叔”名義在朝廷任職,號稱“劉使君”。因為漢獻帝已經(jīng)是在曹操控制下的傀儡皇帝,劉備實際上是投靠在曹操門下。而曹操總覺得劉備絕非“池中之物”,有除掉他的念頭,但是一時下不了決心。雖說曹操的處世哲學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钡?,在對待劉備這個問題上還是比較謹慎的,他必須弄清劉備有沒有與他爭雄的野心,如果沒有什么野心,把劉備留在身邊也是可用之才。于是,他要多方試探。
青梅成熟的時節(jié),曹操令人釀好青梅酒,請劉備到曹府中品酒。席中,曹操有意無意與劉備談論天下英雄人物。曹操問劉備,當時天下的英雄人物都有誰。劉備說出一系列的人名,如袁紹、公孫瓚、劉表等,都被曹操否定。談到孫權,曹操只說了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劉表之子如犬豚?!痹诓懿倏磥懋敃r孫權還是個孩子,只是個“好孩子”而已。劉備問曹操,你認為誰才是英雄呢?曹操說:“當今天下英雄,乃吾與使君耳!”(使君是劉備在朝廷的官稱,人們稱他劉使君。曹操這話的意思就是說:當今天下英雄就數(shù)你我二人而已!)這下子可把劉備嚇得不輕,因為一旦曹操認定他是英雄,他的死期就不遠了。劉備下意識地手中筷子應聲落地,而此時正好天雷炸響。曹操問劉備:“何故驚慌?”劉備說:“迅雷不及掩耳!”曹操心想,一聲驚雷就把你嚇成這樣,如此膽小之輩,不足為慮。因此暫時打消了殺劉備的念頭。后來,劉備果然抓住機會,脫離了曹操的控制,幾經(jīng)周折,三顧茅廬請出了孔明,終于在“赤壁之戰(zhàn)”中,在孔明的幫助下聯(lián)合東吳孫權擊敗了曹操的南下大軍,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就派生出“迅雷不及掩耳”這個成語,這個成語經(jīng)常用來表示軍事行動迅速的意思,如:國共和談破裂,人民解放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破長江天險,......。當然,在描寫企業(yè)集團內斗的小說中,也會用這個成語來描寫主人公如何迅速除掉對手的情節(jié)??磥?,我們當今所用的成語,很多與歷史典故有關。足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與“《三國演義》中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怎么誕生“迅雷不及掩耳”這個成語的?”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