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去二三里古詩原文和翻譯
運用白描這種寫作手法的古詩詞我們有所了解,比如那首著名的“枯藤老樹昏鴉”,但和白描類似卻比白描更加巧妙的“列錦”,大家知道多少呢?今天,好工具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以列錦為特色的這首小詩吧!
一去二三里古詩原文
山村詠懷
邵雍 〔宋代〕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譯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
亭臺的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在綻放。
注釋
1.去:指距離。
2.煙村:被煙霧籠罩的村莊。
3.亭臺:泛指供人們游賞、休息的建筑物。
賞析
這首詩通過列錦的表現(xiàn)手法把煙村、人家、亭臺、鮮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創(chuàng)造出一種淡雅的意境,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在陽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輝縣)游玩時,看到了鄉(xiāng)間野外的駘蕩春光和迷人的鄉(xiāng)村風物,為了表達詩人的閑適心緒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所以寫下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
邵雍(1012 -1077),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家、數(shù)學家、道士、詩人,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讀書并游歷天下,后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并著有《皇極經(jīng)世》《觀物內(nèi)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定居洛陽,以教授為生。嘉佑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自號安樂先生。出游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佑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宋哲宗元佑中賜謚“康節(jié)”,后世也稱“邵康節(jié)”。
其子邵伯溫著有《邵氏聞見錄》,其孫邵博著有《邵氏聞見后錄》。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