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抑郁癥測試題
抑郁癥的情緒之痛比肉體更甚,他們應該如何讓心身重為一體?
抑郁癥患者身體停留在了當下,而頭腦卻一直在過去和未來之間跳動
自我療愈是每個靈長類生命生而具足的本能,我們不是沒有了這份能力,而是我們放棄了自我療愈的能力,當出現(xiàn)一點傷害就急于享受來自頭腦思維小我(ego)的安撫,當出現(xiàn)一些問題就急于比對與向外界求助幫助,從而忘卻了自身存在的能量足夠療愈你任何問題和創(chuàng)傷,生命是一種簡單的運作過程,內在的靈性從來就是簡單的一種存在狀態(tài),當人們牢牢的抓住頭腦思維里這些別人催眠給我們的一切,就會讓我們慢慢的失去真實的自己,甚至淹沒在頭腦思維當中,以一種無意識不覺知的小我(ego)身份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頭腦中的小我(ego)并非一無是處,它一直在我們的生命中充當保護者的角色,極大程度的壓抑我們的負面情緒,降低我們生命中的負向體驗,它利用頭腦給你講故事,它會給我們過去生活的經(jīng)驗,塑造了我們現(xiàn)在人格(character),告訴我們未來潛在的危險,但問題在于小我(ego)的本質就是控制,它意圖將我們監(jiān)禁在過去與未來的世界里,將你困在頭腦的世界里,與當下的世界分離開,將情緒帶來的痛苦留給了我們的身體,身體就成為了小我(ego)的犧牲品,身體停留在了當下,而頭腦卻一直在過去和未來之間跳動,因此在身體和頭腦之間就產(chǎn)生了一個分裂,心身開始脫節(jié)。
由于那個分裂,痛苦就產(chǎn)生了,有時候太過強烈的情緒無法承受的時候,小我(ego)就會將其壓抑下去,所以人們一直在苦苦追尋控制情緒的方法,盡管被控制的情緒像是高壓鍋一般嘶嘶冒著蒸汽,可依舊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但它們仍在我們潛意識層面運作,這就是我們痛苦的源頭,這種情緒如果夠強烈,它甚至會隨著人的意識被我們帶入下一個生命的輪回,你會被潛意識層面的痛苦卡在那里動彈不得,你會裹足不前很難投身下一個生命階段,當外界條件成熟,這個傷口被觸發(fā)時候,那些積壓與潛意識的情緒以及那些未曾被滿足的欲望,匱乏感會時刻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xiàn)在你面前,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恐懼癥等各種神經(jīng)癥會陸續(xù)找上門來,當心身分裂到難以彌合的地步,人格也開始分裂。
情緒之痛會更甚于肉體之痛,但情緒之痛往往會先于肉體之痛
情緒之痛會更甚于肉體之痛,但情緒之痛往往會先于肉體之痛,如果我們去感覺并體驗情緒之痛,它就會一直把信號傳遞給我們,直到我們接受并重視為止,它會揭示出我們在過去被卡住之處,以及我們需要療愈的傷口在哪里,它會展露出我們如何待人不誠實,或別人以何種方式對我們不誠實,如果我們注意到這種信號并能及時積極加以回應,那么肉體之痛會慢慢消失,否則它會逐漸在我們的身體上顯露出來,并會頑固不退,它一定要把信息傳遞給我們。
如同我們永遠不可能打敗小我(ego)除非你可以打敗頭腦思維,所以我們也無法驅逐痛苦,除非你可以驅除頭腦思維,痛苦也是頭腦思維的產(chǎn)物,痛苦具有傳染性,無論什么時候你和別人談論起自己的痛苦,你都是在向他們傳遞一種痛苦的生活和思維模式。那個人也許只是想「不...
查看詳情>>與“抑郁癥的情緒之痛比肉體更甚,他們應該如何讓心身重為一體?”相關的文章
抑郁癥患者家屬如何正確對待孩子?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
這篇文章將指引:
“抑郁癥患者家屬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家屬們”,如何去更好的理解抑郁癥患者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痛苦心境,家屬們理解這些之后,能夠更加感同身受去與患者共情,以此達到理解他們的地步。
這樣一來,不僅僅解決了家屬們的焦慮情緒,還能在無形之中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尊重他們的環(huán)境和氛圍......
很多孩子(患者)的父母跟我抱怨,說“孩子總是不配合家屬們的要求,每天就知道沉浸在游戲里面,黑白顛倒著,生活也極其不規(guī)律,我們真的是擔心死了!”
其實,父母們的這種擔憂是極其正常的,試問這個世界上,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但是,諸多的父母們卻因此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家屬們常常愛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夸大事實,這種夸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焦慮情緒。”
那么,家屬如何克服因孩子患抑郁癥而產(chǎn)生的焦慮情緒呢?
比如:家屬們認為孩子愛玩游戲,天天就知道玩游戲,這樣下去不僅僅耽誤學業(yè),還會導致本有抑郁癥的孩子更加的嚴重起來,那么人生就廢了,一旦廢了,怎么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又或者要是出了點意外怎么辦?”
家屬們這種擔憂,既是合理的,但卻可能夸大了,又或者過于悲觀了,所以會使得自己變得異常的焦慮起來。
所以,家屬們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建議還是理性樂觀去看待孩子身上存在的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因為過度焦慮往往會使陪伴關系陷入到更加惡劣的狀態(tài)之中,那么這不僅僅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還會間接的影響到孩子的病情。
因為家屬一旦焦慮,就會“看不慣孩子的行為”然后無止盡的去孩子面前嘮叨,用語言的嘮叨折磨著孩子的身心。試問這種陪伴環(huán)境,能夠使患者得到安寧和空間嗎?不能!
相反過度嘮叨和過度焦慮,都將是加劇患者身心創(chuàng)傷的一把把利劍。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語言有時候比暴力更能傷人?!?/p>
可見,過度嘮叨更是比暴力還暴力。
一個抑郁癥患者是不能接受如此暴力的摧殘的,他們需要的是空間、理解、走心的懂他們,而不是機關槍一樣的去掃射他們,那無疑是害上加害。
也因為此,家屬父母如果過度嘮叨,那么彼此之間的關系,必然就會惡化下去,這給陪伴的工作將帶來了巨大的阻力,要么孩子直接就不再理父母了,不溝通了;
要么嫌棄父母不理解自己,“整天就知道說說說,我都快被你們逼瘋了!”當然這最后一句,恐怕是很多孩子們當場的發(fā)怒語言,又或者是內中心當中的潛臺詞。
不管是哪種,總之家屬們,在陪伴抑郁癥患者的時候,這兩點核心要記?。骸安贿^度焦慮,不過度嘮叨”。抓住這兩點,那么陪伴的關系就會得到一定的緩解,反之就會惡劣起來。
家屬要時刻審視自己這兩件事情,有無做到?如果一旦發(fā)覺自己過度了,那么就必須及時剎住車了,好好的審視下自己,然后進行逐步地去改善,切不可因為自己的焦慮而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從而做出一些傷害患者的言語和行為來。
與“抑郁癥患者家屬如何正確對待孩子?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相關的文章
抑郁癥將成為人類“殺手”,它都有哪些表現(xiàn)?
一、抑郁癥的危險性
抑郁癥是精神科一種常見疾病,它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嚴重的后果。大多數(shù)抑郁癥患者是在恐慌中渡過一生的,有許多抑郁癥的患者由于不能忍受長期精神上的痛苦與折磨而提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據(jù)文獻報道:約15%的抑郁癥患者死于自殺。
二、抑郁癥患者將成為人類的主要殺手
1. 情緒引發(fā)自殺與他殺。
2.情緒引發(fā)交通事故、死亡。
3.情緒引發(fā)安全生產(chǎn)事故、死亡。
4.情緒引發(fā)集體沖突、民族沖突、死亡。
三、在醫(yī)院門診和住院病人,軀體疾病伴精神障礙的患者越來越多,這里面不免混有許多抑郁癥的患者,從我院藥劑科統(tǒng)計精神科用藥已占全院用藥總量的3-4%,其中大部份是治療抑郁癥的藥物如羅拉等,所以學習一點相關精神病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及了解點抑郁癥的預防就非常有必要了。
四、北京市精神衛(wèi)生條例:本條例是在2006年12月8日北京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的,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必須首先明確三個概念:
1.精神健康促進的概念:是指通過普及精神衛(wèi)生知識、處置心理問題和干預心理危機等方式,提高公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2.精神疾病的概念: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下人的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xiàn)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
3.重性精神疾病的概念:是指精神活動嚴重受損,導致對自身健康狀況或者客觀現(xiàn)實不能完整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為的精神疾病。
北京市精神衛(wèi)生條例的主要精神:
1.醫(yī)療機構應當向就醫(yī)者宣傳精神衛(wèi)生知識,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為社會開展精神衛(wèi)生知識宣傳和服務提供技術指導。
2.各單位和組織應當關心職工的精神健康、普及精神衛(wèi)生知識、創(chuàng)造有利于職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環(huán)境,提高職工的精神健康水平。
3.精神病報告制度:醫(yī)療機構應按衛(wèi)生局規(guī)定的內容、程序、時限和方式將確診的患者精神疾病的患者情況向所在區(qū)縣的精神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建議我院的醫(yī)務人員不要下精神疾病診斷,可請本院精神科或東城區(qū)精神病防治所會診)
4.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限制精神疾病患者的人身自由,精神疾病患者享有參加與其身體、精神狀況相適應的生產(chǎn)勞動并取得相應的勞動報酬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精神疾病患者參加生產(chǎn)勞動,應當依法保護精神疾病患者的隱私權。
5.法律責任:
對違反本條例的情況,依情況后果可以予罰款、追究民事責任以及刑事責任。
抑郁癥的臨床表現(xiàn):
1.主要是以苦悶的情感與心境為代表性癥狀,還有生活興趣減退,動力缺乏,活力喪失為特征。嚴重者反映在失望、悲觀、產(chǎn)生死亡的思想和自殺觀念。 2.伴發(fā)強迫癥狀:患者對某些事件明知不會發(fā)生,對所做的事也沒有必要反復,但在內心世界卻無法擺脫這種無意義的思想、沖動和行為。
3.強迫癥狀后引發(fā)焦慮:主要是煩燥、坐立不安、神經(jīng)過敏、緊張以及引起驚恐發(fā)作。
4.焦慮引發(fā)人際關系敏感:在人際交往中往往產(chǎn)生自卑感,在人際交流中...
查看詳情>>與“抑郁癥將成為人類“殺手”,它都有哪些表現(xiàn)?”相關的文章
抑郁癥到底是什么?怎樣緩解抑郁情緒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抑郁癥根本不是一種病,僅僅被認為是心情不好,而事實上,抑郁癥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病、消化性潰瘍等一樣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據(jù)有關資料顯示,在二十一世紀以后,抑郁癥將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二殺手。
你對抑郁癥知曉多少呢?你想了解自己有沒有患“心靈感冒”嗎?
抑郁癥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
抑郁癥是一種心理疾病,一種情緒障礙:以情緒低落,悲傷、失望、興趣下降、無樂趣為主要特征,常伴隨緊張不安,失眠早醒,體重下降,周身不適等軀體癥狀。抑郁癥是常見病,被稱為心理疾患中的“感冒”,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質量。
抑郁癥患者常有什么不舒服?
情緒低落、心境悲觀、愉快感喪失、自我感覺不好、對日常生活興趣缺乏、常有自我責備、自我評價降低、持續(xù)性疲乏;
睡眠差、沒有食欲、記憶減退、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學習、家務能力下降、心煩意亂、渾身說不出的難受及疼痛等。
抑郁癥不要“諱疾忌醫(yī)”
如果你認為自己或是親友可能患了抑郁癥,最好盡快去專業(yè)機構尋求幫助,不要認為是過分脆弱或是“小毛病”而“羞于求醫(yī)”或“無需求醫(yī)”。
如果你(或親友)同時存在幾個下述癥狀,請盡快找專業(yè)人員咨詢,不要再拖延。這樣會使你避免更多的痛苦和損失。
檢查一下你過去兩周或更長時間內是否出現(xiàn)以下癥狀:
絕大多數(shù)時間感到悲傷或是情緒低落;
對多數(shù)活動或性生活失去了興趣;
體重或食欲發(fā)生了變化;
睡眠不好;
坐立不安,急躁或易激惹;
易出現(xiàn)疲勞感;
內疚,無價值感或無助感;
記憶或集中注意力困難,做事猶豫不決;
反復出現(xiàn)死亡或自殺的想法,覺得活著還不如死了好。
緩解抑郁情緒的方法
1.注意與人溝通
無論醫(yī)生還是家人、朋友,他們的關心,都有賴于你的回應。也許談論與疾病有關的不適或內容有些為難,但他們是你能夠信賴的人,主動與之交流,可以得到他們的支持,而且他們還能夠給你一些很好的建議,與你一起,共渡難關。
2.定期運動
定期的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舒緩壓力,增加活力,改善睡眠和放松心情。
3.健康的飲食
選擇健康的食物,可以保持您最佳的感覺。如蔬菜、水果及低脂食物等。應避免糖類、油炸及高脂飲食。
4.充分的休息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您更有活力,更有信心、壓力減輕。
5.給自己一些時間
由于疾病往往有生理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無論是自己調整心理行為,還是服用藥物,不能期望用藥后立竿見影,藥到病除。藥物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效,堅持服藥,相信自己,依靠大家,你就能撥云見日,生活重現(xiàn)彩虹。
抑郁癥治療與防復發(fā)
1.抑郁癥的治療通常需要抑郁藥物的治療,同時輔以心理治療。
2.對于已經(jīng)治愈的抑郁癥患者需要繼續(xù)維持治療一段時間,應繼續(xù)服藥6-12月以防復發(fā)。
3.運動康復訓練。選擇簡單、有一定強度的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舒緩壓力、增強活力,有利于防止抑郁發(fā)作。
4.對自己生活加以規(guī)劃,尋找解決應對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多與家人、朋友交流,保證充足睡眠、合理飲食。
與“抑郁癥到底是什么?怎樣緩解抑郁情緒”相關的文章
抑郁癥:這場漸發(fā)的“感冒”,我們該怎樣正確面對?
抑郁癥:“它是一場心靈的感冒,而每個人都有可能患上感冒?!?/strong>
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有大約3.4億人與抑郁障礙為伴,抑郁癥的患病率都顯示在8至10%,可見抑郁障礙是常見病,非常普遍,甚至比高血壓和糖尿病更普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抑郁癥的發(fā)病率還在不斷增加。
我們無從得知,每天擦肩而過的陌生人里,有多少正遭受著心靈的折磨,甚至正籌謀著一場殘忍的自殺,在高強度工作壓力和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下,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呈現(xiàn)出抑郁心理的癥狀,當面臨較大精神壓力或一些不如意困境時,出現(xiàn)短暫的心情低落抑郁是正常的,但如果長時間無法擺脫,就極有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抑郁障礙(抑郁癥)不是一時的情緒感覺和表現(xiàn),它實實在在是一類疾病,一類很常見的精神疾病,各種原因都可能引起,主要表現(xiàn)是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心情不好)、樂趣喪失(高興不起來)、興趣缺失(感興趣的事不愿做)、精力減退(疲乏感),會對個體的工作、生活、人際交往等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也可引發(fā)生理疾病。
根據(jù)癥狀的數(shù)量和嚴重程度,抑郁癥可分為輕度、中度或重度。在飽受精神困擾下,輕度抑郁癥患者在進行日常活動上有一定的難度,但仍可進行日?;顒?而重度抑郁癥患者就不太可能繼續(xù)日常活動,失去社交能力,甚至自殺。
抑郁癥患者的內心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與尊重,更需要成就感來填補內心的自卑。所以,讓抑郁癥患者適當幫一些小忙,其實相當于行為治療中的行為激活。
但一定要注意,發(fā)出邀請時一定要給抑郁癥患者選擇的余地,必須是患者愿意的。不要一上來就帶著不容置疑、不容推脫的語氣。否則反而導致患者的抵觸情緒。
當他們同意幫忙以后,一定要及時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具體的肯定,這樣能夠讓他們感覺到自身的價值感,形成良性循環(huán)。
與“抑郁癥:這場漸發(fā)的“感冒”,我們該怎樣正確面對?”相關的文章
從抑郁癥的角度,來了解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性
抑郁癥是一種情緒障礙為主的疾病總稱,而且它的發(fā)病率也是很高。而抑郁癥發(fā)病原因有很多種,通常是由生物的、社會的、心理的、個體的因素等等綜合因素造成的,還有部分患者可能會有遺傳基因的影響,這也會加大抑郁癥患病幾率。而缺乏維生素也很可能導致抑郁癥,今天就具體來看以下兩種吧。
維生素d ?
維生素是一體必須的微量無素,不需要太多,但必須得有。比如,缺少維生素d,不僅會影響骨密度,增加骨折的風險,還會情緒低落、抑郁,引起抑郁癥。
維生素d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該維生素不足會影響骨質吸收,增加骨折風險。據(jù)《印度時報》報道,美國《醫(yī)學假說》雜志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缺少維生素d還可能影響心理健康,導致抑郁癥。
新研究中,美國佐治亞大學教育學院的艾倫·斯圖爾特博士和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邁克爾·金姆林博士對100多篇相關論文進行梳理分析發(fā)現(xiàn),維生素d水平與季節(jié)性情感障礙癥(sad,季節(jié)性抑郁)之間存在重要關聯(lián)。維生素d缺乏是sad關鍵病因,維生素d在sad發(fā)病過程中起到關鍵調控作用。
斯圖爾特博士表示,該病與地理位置關系密切,是一種與季節(jié)變化有關抑郁癥。sad患者每年都會出現(xiàn)同樣癥狀,癥狀從秋季開始,一直持續(xù)整個冬季。金姆林博士補充說,有關證據(jù)表明,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偏低與抑郁癥有關,因此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抑郁癥也就完全合乎邏輯。
維生素d水平與膚色深淺有關。皮膚越深的人維生素d水平相對較低。因此皮膚黝黑的人更應注意補充維生素d,預防心理和精神疾病。美國醫(yī)學研究所建議,血液維生素d含量應保持在50納摩爾/升以上。
維生素b12
俗話說的好,病從口入,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身體里如果缺少維生素b12就容易患上老年抑郁癥,所以建議大家要合理飲食。
研究發(fā)現(xiàn)年紀大的婦女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b12,她們患嚴重抑郁癥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如果老年人缺乏b12,她們患抑郁癥的可能性比沒有缺乏b12的老人高出一倍。
現(xiàn)在還不清楚是b12 缺乏引起抑郁癥或反之。因為有抑郁癥的病人往往不象 健康人一樣注意飲食衛(wèi)生。維生素b12在一般的食物中含量不低,而很多輔助食物的含量就更高。但現(xiàn)在還不清楚是否應給抑郁癥患者加b12去緩解病癥。
發(fā)現(xiàn)有14%的婦女有中等程度的抑郁癥,同時發(fā)現(xiàn)有17%的婦女有嚴重抑郁癥。在嚴重抑郁癥患者中有21%的婦女缺乏b12,在中等程度患者中有17%缺乏b12,而健康婦女中只有15%缺乏b12 。 由此可見,抑郁癥越嚴重,b12缺乏的比率越高。反之亦然,b12 缺乏的比率越高,患嚴重抑郁癥的可能性就越大。
與“從抑郁癥的角度,來了解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性”相關的文章
抑郁癥“三低”是指什么,患者的情緒有什么變化?
【什么是抑郁癥】
抑郁是一種低落的情緒狀態(tài)。身處抑郁的人其實心境悲觀,愉悅喪失,自身感覺不佳,對日常生活的內容缺乏興趣,常有自責傾向及自我評價底下,還會伴有失眠。乏力、疲勞。疼痛及食欲不振等軀體方面的不適,抑郁癥則是一種心理障礙。
【什么是抑郁行為的“三低”】
1.憂郁情緒低:病人十分消沉,對前途悲觀失望,對人和事物失去興趣。還伴有焦慮、緊張情緒,從而加劇抑郁程度。
2.活動動力低:輕者感到全身乏力,動作緩慢;重者長期臥床,少言少食。
3.思維活力低:表現(xiàn)為思維遲鈍,病人自覺“腦子變笨了”記憶衰退,工作學習效率降低。
【拖拉懶散也會是抑郁嗎】
古人曰: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完事成蹉跎。這正是在告誡后人,不要因拖拖拉拉的習慣而荒廢時光,虛度人生。然而如今卻有一些人明知道自己整日懶懶散散,事事拖拖拉拉,也知道這種狀態(tài)不好,卻遲遲不能改正。旁人多半認為這是缺乏毅力和勇氣、缺乏斗志和干勁的表現(xiàn),但是眾人卻并不知道這是不健康的心態(tài)在作怪,是抑郁心境的一種負面表現(xiàn)。患有抑郁的人有一些共同的表現(xiàn)特征,那就是“慢”、“縮”、“拖”、“呆”。
【抑郁在一天中是否有起伏變化規(guī)律】
1.早晨比死還難受:早晨是抑郁癥病人地獄般的時光。不少病人四五點鐘就醒來。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表達就是“胡思亂想,迷迷蒙蒙等天亮”。
2.上午忍受難熬:整個上午來說是忍受難熬的時段,上班屬在崗位上是混混沌沌,干事不在狀態(tài),又很難向別人傾訴。學生在課堂上精神怠慢,注意力難以集中,聽課沒有效率。他們自己也很想振作精神,但往往是心有余力不足。
3.午后稍稍減輕:午飯以后病人的精神狀態(tài)開始有些轉折,心理壓力會逐漸減輕。這種轉變是緩慢的,不知不覺的。
4.黃昏時有所好轉:到了下午四五點鐘,抑郁的人會感到情緒開始有些放松,有點緩過氣來的感覺。
5.晚上狀態(tài)尚佳:吃過晚飯后抑郁癥病人會感到這是一天中最爽的時光,似乎陰霾已經(jīng)驅散,好像又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
6.睡前焦慮又起:好景不長,沒過幾個小時又得上床睡覺了。此時又開始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是否能很快入睡,擔心自己是否會早醒,擔心明天白天自己的狀態(tài)會怎樣。結果抑郁就這樣開始邁進情緒起伏的又一天。
與“抑郁癥“三低”是指什么,患者的情緒有什么變化?”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