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福利|欧美v日韩v亚洲v最新在线|日韩女同在线二区三区|在线免费看片a欧美

      <td id="ivdo3"><tr id="ivdo3"></tr></td>
      <track id="ivdo3"><tbody id="ivdo3"><noframes id="ivdo3"></noframes></tbody></track>

    • 
      
      <center id="ivdo3"></center>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司馬家族

      發(fā)布時間:2020-06-03
      1、

      司馬懿怎么死的?司馬懿活到了司馬家族都羨慕的歲數

      三國
      司馬懿之死
      司馬懿怎么死的

      三國時代出現了兩大超級家族,諸葛和司馬,尤其是司馬家族,潁州豪門。司馬懿后期,可以說掌控了整個魏國朝野。后期司馬炎廢魏建晉,將司馬家族推向頂峰。曹操和司馬懿是一生的對手,那么司馬懿是怎么死的呢?

      曹操去世時65歲,在當時算高壽了。但司馬懿比曹操年輕24歲,當時才41歲,正值壯年。曹丕沒他父親能活,39歲就去世了,當時司馬懿47歲,身體還杠杠的。

      司馬懿活到了72歲,足足歷經了曹家四代人,曹丕和曹叡兩父子加起來不過才74歲。

      司馬懿雖未出仕,卻盡知天下事。他拒絕了舉薦,借口自己得了風濕病,在家當了七年宅男,眼看袁紹要不行了,才放心投靠曹家。

      曹家人可能天生就是短命鬼,曹睿比他的父親還短命,在位三年就駕崩了,此時的司馬懿五十一歲,年僅八歲的曹芳即位,朝中政權由司馬懿,陳群,曹爽把持。曹爽是曹真之子,與司馬懿素來不和,故此兩人經常會出現爭執(zhí)。公元249年正月,史稱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奪取政權,誅殺曹爽,此時的司馬懿已經七十一歲了,而魏國的大權已經被司馬懿牢牢把持住了。

      司馬懿與曹丕的關系“亦師亦友”,可以說是相當的和諧,魏國的政治局勢也十分的穩(wěn)定,宗族和士族之間相處融洽,朝廷內部沒有激發(fā)斗爭的矛盾。

      其實早期的司馬懿即便是想要嶄露頭角,都沒有什么機會。曹操在世的時候,可謂是謀士如云,猛將如雨。先來說謀士,他身邊的程昱、荀彧、賈詡等人,都是頂尖的人才,而武將有張遼、許褚、夏侯惇等忠心耿耿的猛將,打起仗來一點都不含糊。

      司馬懿絕對是名門之后,祖上因為平叛有功被賜予司馬姓,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懿生于亂世,可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曹操起兵,用強制手段把司馬懿招到麾下。曹操發(fā)現司馬懿有“雄心壯志”,可又發(fā)現有“狼顧之相”心生猜疑,就和曹丕說:此人不會甘于為臣下之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事。可曹丕為爭太子之位讓司馬懿出謀,兩個關系很好!曹操死后,司馬懿因為有擁戴之功,被曹丕重用,他果真不負曹丕的希望,輔政平亂,立下奇功。可曹丕因為有曹操的話,對司馬懿還是不放心,但他死的時候,還是把司馬懿當作輔政大臣留給了兒子曹叡。因為三國后期,人才荒蕪,曹叡不得不重用司馬懿。司馬懿殺孟獲,平東遼,和諸葛亮對峙在五丈原,終于獲勝。曹叡死后,他又被曹叡托孤……新皇帝曹芳登基,他被曹爽排擠,于是出現了南宮政變!從此司馬家族開始了強權之路,直至篡位登基,建立晉朝。

      司馬家除了人丁興旺,長壽基因也是一大特色,司馬懿活了七十二歲,司馬懿是病死的,在當時人均壽命三四十的年代,絕對是個奇跡,但他還不是司馬家最高壽的,司馬孚更厲害,在司馬懿死后又活了二十年,最終以九十三高壽壽終正寢。這在當時可謂是神仙級別的長壽了,就是千年后的現代社會也是令人稱羨的高壽了。

      可惜,曹叡這個皇帝也是沒活多久,祖孫三代就一起共享天倫之樂了,臨終前,再次將司馬懿設為托孤大臣,準備輔助曹氏第四代君主,經過三代的君主時間的沉淀,司馬懿讓自己的兒子不...

      查看詳情>>
      2、

      從東晉皇帝列表看司馬家族的興衰,東晉的皇帝為什么都不出名?

      東晉
      東晉皇帝
      東晉皇帝列表
      東晉皇帝簡介

      晉朝(265—420年),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tǒng)朝代之一,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屬于六朝之一。

      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號曰晉,建都洛陽,史稱西晉,丞相、疏族瑯琊王司馬睿受到王氏和中朝勛臣的一致擁戴,317年三月在建業(yè)承制改元,即晉王位,改建業(yè)為建康,史稱東晉,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皇室后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政權,公元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zhàn)后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少數民族遷至中原,北人南遷,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公元420年,劉裕建立宋,東晉滅亡。

      晉元帝司馬睿

      司馬睿(276年——322年),字景文,東晉王朝的開國皇帝,宣帝司馬懿曾孫,瑯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瑯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晉懷帝任命他為鎮(zhèn)東大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軍事。

      西晉滅亡后,公元317年,時為西晉丞相的司馬睿在建康稱王,改元建武,次年稱帝,成為東晉的開國皇帝,318年—322年在位6年,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憂憤而死,時年47歲。

      晉明帝司馬紹

      司馬紹(298年——325年),字道畿,東晉的第二代皇帝,晉元帝長子,廟號肅宗,322年—325年在位4年,母親為代郡出身,他從小就聰明伶俐,為人豪爽,即位后,平定王敦叛亂,鞏固了東晉的統(tǒng)治,在位期間曾經中興,病死,終年27歲。

      晉成帝司馬衍

      司馬衍(321年——342年),字世根,漢族,明帝長子,明帝死后,司馬衍于325年10月19日繼位,由母親庾太后輔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導與庾亮輔政,325年—342年在位18年。

      晉成帝在位期間,由于蘇峻與祖約的叛亂,宮城遷移至石頭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蘇峻之亂后才遷回建康。

      晉成帝在位期間曾經命令庾亮北伐,但是敗于石虎,西元336年晉成帝頒布壬辰詔書,禁止豪族將領將山川大澤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斷方式將自江北遷來的世族編入戶籍,342年晉成帝病死,終年21歲,葬于興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晉康帝司馬岳

      司馬岳(322年——344年),字世同,東晉的第四代皇帝,342年—344年在位2年,明帝的兒子,母庾文君,是晉成帝的同母弟弟,326年被封為吳王,后封瑯琊王,342年晉成帝死后,由于權臣庾冰與庾翼力主之故,晉康帝才得以用兄終弟及的方式繼承帝位,344年患病身故,終年23歲,葬于崇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蔣山),其妻褚蒜子(崇德太后)生晉穆帝司馬聃,死后謚為康獻皇后。

      晉穆帝司馬聃

      司馬聃(343年——361年),康帝長子,344年由于晉康帝駕崩,2歲的他走向皇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輔政,何充過世后改由蔡謨與司馬昱輔政,344年—361年在位17年。

      晉穆帝在為期間東晉雖然北伐失敗,但是由于桓溫消滅了在四川立國的成漢,并且于356年奪回洛陽,雖然不久就因為糧運不繼而撤退,...

      查看詳情>>
      3、

      “八王之亂”完完全全就是司馬家族的家事,卻害的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八王之亂”害的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八王之亂”是司馬家族的家事

      西晉初年也是西晉末年(西晉國祚51年,前14年東吳和蜀漢等割據政權還在),中國發(fā)生了一次歷時動蕩16年的混亂。西晉帝國遭遇毀滅性打擊,北方士族南渡建康(今南京),中國從此跨入大分裂時代,這一分裂就是273年。南方先是東晉后南朝,北方先是五胡十六國后北朝。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那場歷時16年的大動蕩,史稱“八王之亂”。統(tǒng)稱八王之亂,實際參與其中的西晉王爺有十余位,比較重要的有八位:司馬乂、司馬越、司馬穎、司馬瑋、司馬亮、司馬倫、司馬颙、司馬冏。這場動蕩天下的八王之亂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實就是司馬家家事,但皇家之事從無小事,即使大家都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司馬家得國不正是舉世公認,許多人說曹魏也是欺負孤兒寡母得國不正,但人家好歹打下天下,保留漢室最后一點尊嚴;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三父子則不然,明明白白地權謀篡國,大力提倡“以孝治國”,根本不敢提“忠”。有誰更比司馬家更不忠嗎?司馬篡魏,是占著曹魏宗室無能,藩王不足為慮才被司馬家抓住機會。

      曹魏加強中央集權的辦法,卻留下一大隱患——中央王室有難,地方藩王束手無策。以史為鑒,當司馬炎奪得天下后,大肆分封諸侯王,將司馬家?guī)资恍值茏又斗址鉃榈胤綄崣喾?。司馬炎想的是:再不濟這天下也不會給外姓人奪去,只要還是司馬家的人做皇帝就行。因此西晉朝廷不僅沒有抑制藩王,反而助長其聲威權勢。

      西晉帝國諸侯王們權力很大,較后世唐朝后期的藩鎮(zhèn)節(jié)度使有過之而無不及,軍隊權、財政權和人事權都較為獨立。例如財政權,封國內的所有財賦收入三分之一留給封國諸侯王;人事權,除核心職位外全由封國諸侯王安排人選。這是西晉帝國的政治特點,強宗室而弱外臣,富藩國而窮中央。這是八王之亂的背景。

      晉武帝司馬炎有些才能,生育能力也不錯,除八位夭折未封王的子嗣外,還有十八位封王稱帝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排名第二,母親是武元皇后。司馬衷歷史出名和當時出名的“癡呆兒”,其父司馬炎卻執(zhí)意要讓他為太子,時年九歲,并為司馬衷安排了一位貌丑善妒的妻子賈南風為太子妃。說實話,這讓人很難理解,司馬炎為何要這樣安排身后事,將帝國置于如此危險的境地。經過細細琢磨,司馬炎這樣做的信心和勇氣有三:一是司馬炎認為天下初定,沒什么動搖國本的大事發(fā)生,不需要什么大才能大智慧的接班人,現在求的是穩(wěn)定;二是司馬家藩王勢大,西晉不可能被外姓人篡奪,況且他們還相互制衡不敢隨意生亂;三是司馬衷是傻子,其妻子可不是善茬,司馬炎是了解的。

      司馬炎安排身后事,給司馬衷安排兩位輔政大臣,一是自己老丈人楊駿(外戚),二是自己四叔司馬亮(宗室元老)。司馬炎駕崩,司馬衷即位,小楊后(楊駿女兒)篡改遺詔,讓自己父親楊駿獨自執(zhí)政,把代表宗室勢力的司馬亮排除在外。眾諸侯王心里自然不滿意,后來作為皇后的賈南風又跑出來興風作浪,更加挑動著他們的神經。

      300年4月,經過三次政變的西晉中央,癡傻皇帝司馬衷徹底變?yōu)椤肮录夜讶恕?,太后、太?..

      查看詳情>>
      4

      建立晉朝的司馬懿居然與火神祝融還有這樣的關系

      司馬家族
      司馬懿
      晉朝
      祝融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208年,強行辟為文學掾。曹操封魏王后,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249年,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奪取權力,誅殺曹爽。251年,司馬懿病逝,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司馬氏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遠古至商朝世代襲承夏官這一職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稱司馬。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為族姓。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為河內郡,司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

      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印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為河內郡,司馬家族便世代居住在此地。

      此間,司馬懿家族依然是人才輩出,他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

      老爺子司馬防可不簡單,他的名字雖然叫司馬妨,但是由于當時沒有計劃生育政策,所以他也就不需要怎么“妨”,于是腎好的他生了八個兒子,因每個兒子的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

      《晉書》有記載:“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這句話明確的告訴我們祝融是夏官的官名。除了《晉書》以外《左傳》也有祝融是夏官官名的記載?!蹲髠?昭公二十九年》說:“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里面提到的木正即春官,火正即夏官,金正即秋官,水正即冬官。所以《左傳》所說的火正曰祝融,意思就是夏官的官名叫祝融?!妒酚?楚世家》說:重黎居火正就被命曰祝融,吳回復居火正就為祝融。楚國始祖祝融本名重黎,因為火官的身份而被帝嚳命名為祝融。


      查看詳情>>
      5、

      司馬家族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帶你了解司馬家族的凄慘下場

      司馬懿
      晉朝

      我國古代的封建制王朝,自秦始皇開創(chuàng)帝制以來,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在這兩千多年的日子里,產生過無數的朝代,也產生過無數位的皇帝。

      在這么多的改朝換代當中,有起義上位的,也有篡位上位的。在這些上位的皇帝當中,要問誰的名聲最差,那么必定有司馬一族。

      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叡三朝,終于憑借著悠久的壽命,成為了魏國舉足輕重的人物。隨后,他更是發(fā)動高平陵之變,一舉掌握魏國朝政,成為了魏國實際上的皇帝。

      司馬懿在奪得魏國實權以后,以謀反的罪名殺害了自己的宿敵曹爽一黨的三族,手段之狠辣,令人發(fā)指。

      不過,也許是司馬懿殘忍的行為激怒了上天。在司馬懿的后代,也就是晉朝的皇族也被手下的大臣篡了位,還被滅了族。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語:“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說的就是司馬懿一族吧。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對曹爽一族展開了血腥屠殺

      在歷史上,類似司馬懿這種形式的篡位,大抵都是因為權臣手握大權,而皇帝年紀尚小,以至于皇權的實力無法抵抗權臣,最后慘遭篡位。

      司馬懿這里也是如此。

      魏明帝即位以后,僅僅在位十二年就去世了。其去世之時,甚至沒有留下后代,以至于魏明帝只能將皇位傳給自己年僅八歲的養(yǎng)子曹芳。

      而在他去世以后,一共留下了兩位輔政大臣,分別是司馬懿和曹爽。本來,曹爽憑借著自己的宗室身份,在和司馬懿的爭斗中一直都處于上風。

      但是曹爽此人過于自大,有沒有什么才能,以至于朝中的大臣對其多有不滿。于是,司馬懿就利用曹爽的這個弱點,一直養(yǎng)精蓄銳,并乘著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之時發(fā)動了高平陵之變,一舉掌握了整個洛陽城。

      不過,此時的曹芳其實并沒有走投無路,因為他手中還掌握著最大的依仗,那就是皇帝曹芳。只要他利用曹芳的天子之名,號召天下群雄抗擊司馬懿,那么司馬懿未必能夠獲勝。

      然而,此時的曹爽被司馬懿這么一嚇,早就六神無主,惶惶不可終日了,哪里還有什么想法。而司馬懿就是利用了曹爽的這個弱點,對其許諾,只要他投降,就能保留他的爵位。

      就這樣,司馬懿僅僅憑借著幾千死士,就推翻了曹爽的專政,實現了咸魚翻身。而司馬懿在打倒曹爽以后,也沒有兌現諾言,而是將曹爽三族盡滅。

      對于曹爽的行為,我只能想到一句話,那就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如果曹爽身邊的謀士早知曹爽是如此天真之人,恐怕早就跑了吧。

      劉裕篡位,滅司馬一族

      司馬懿的后人司馬炎建立西晉以后,并沒有起到一個帶頭作用。因此,在西晉建立以后不僅,整個國內就爆發(fā)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而西晉也由此滅亡,東晉建立。

      東晉建立以后,司馬家族的皇帝依舊不思進取,只求在南邊安居一隅,并沒有想著北伐奪取原來的土地。

      但是司馬家族的人不想,并不代表別人不想。劉裕就是一心想要北伐之人。因此,對于司馬家族的無能,劉裕十分不滿。

      于是,在時機成熟以后,劉裕索性取而代之,滅了東晉,建立了劉宋。建立了劉宋以后,劉裕的心思就開始變了。

      因為自此以后,這整個江山不再姓司馬,而是姓劉。作為開國皇帝,...

      查看詳情>>
      6、

      曹操一生有25個兒子,為什么最后卻被司馬家族奪取了政權?

      曹操的后人為什么不長壽
      曹操的后人怎么樣
      曹操的后人怎么輸給司馬家的

      東漢末年,三分天下。那是一個群雄并起,英雄輩出的年代。一代梟雄曹操應時而動,他所開創(chuàng)的曹魏集團,最終一舉滅掉蜀、吳集團建立起了晉朝。結束了狼煙四起的戰(zhàn)亂年代,將中國歷史帶入了新的和平時期。

      然而,曹操與劉備、孫權死磕了幾十年而辛辛苦苦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卻只傳了四位皇帝,便被自己的老部下司馬懿給搶走了。

      那么問題來了,曹操一共生了25個兒子,而且?guī)缀趺總€兒子都文武兼?zhèn)?、胸懷遠略,但他們卻為什么守不住皇位呢?

      曹魏集團的最高權力最終被司馬氏家族竊取,絕不是曹操子孫的能力太弱。只能怪對手司馬懿以及其家族人的壽命太長。

      在整個三國亂世當中,司馬懿的智商是非常之高的,唯有諸葛亮的才華可與之匹敵。如果他僅僅只是聰明那也就算了,更要命的是他的壽命還長得一塌糊涂,在壽命普遍不長的古代一口氣兒活到了70多歲。

      如果僅僅他一個人長壽也就算了,偏偏他的整個家族,都遺傳了他長壽的基因,一個個壽命長得跟老烏龜似的。他們家族的人不但長壽,還人才輩出,幾十年間,涌現出了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等50多位厲害角色,其家族的勢力也是根深蒂固,遍布朝野內外。

      然而相比之下,曹操的兒子們的壽命卻普遍不長,活得最長的曹植,也不過活到了41歲。

      馬氏家族這種普遍長壽的基因,無疑成了摧毀曹魏政權最最致命的武器。

      司馬氏家族硬是把曹操家族中那些文武雙全的兒子以及他手下那些有能力的文臣武將都給活活耗死了。

      長子曹昂,文武雙全還性格溫和,曹操一直將他做為接班人來培養(yǎng),可惜在征討張繡的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沙場。

      第二個兒子曹丕,把曹操一代梟雄的氣質完整的遺傳了下來。曹操去世后,司馬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廢掉了漢獻帝,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曹丕做皇帝時,軍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時的司馬懿還是很老實的,不敢有什么越軌的動作??上У氖?,曹丕皇帝沒當幾年就駕崩了。

      曹丕駕崩之后,他的長子曹睿繼承皇位。曹睿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到他的手中,司馬懿還是繼續(xù)裝瘋賣傻,不敢輕舉妄動。

      可惜曹睿的壽命比他老爹曹丕的壽命還要短,沒做幾年皇帝就駕崩了。

      曹操的第二子曹彰,也是非常的優(yōu)秀,不但武藝過人,而且志向遠大,但他也只是活到了35歲就死了。

      曹操還有一個極為疼愛的最小的兒子叫曹沖,不錯,就是在小學課本中出現過的“曹沖稱象”的那個曹沖,是三國時期的神童級人物,然而不幸的是,他在13歲便被人害死了。

      曹操其余的兒子曹昂,曹植等等,一個個都是文韜武略,都有做天子的潛質??梢哉f,只要有其中任意一個兒子能活到曹操的壽命65歲,那么曹魏政權就不可能落到司馬氏的手中。

      可惜天不假年,時不佑曹,曹氏集團的能臣干將們逝世之后,傳到第三位皇帝曹芳之時,皇權便落到了潛伏在朝堂中苦心經營了數十年之久的司馬氏家族手中。到第四位皇帝曹髦時,完全成了傀儡皇帝。

      然而大權旁落的曹髦,不愿茍且偷生,親自率兵討伐司馬昭,最終壯烈赴死,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曹髦死后,司馬炎代魏稱帝,最終奪取曹氏的江山而一統(tǒng)三國,建...

      查看詳情>>
      7、

      三國之戰(zhàn)熬到最后成立的王朝,為何如此短命?

      三國
      司馬懿
      西晉司馬家族
      西晉滅亡

      東漢滅亡后,曾經的漢王朝分裂成了三個政權,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魏蜀吳三國,從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取代漢朝建立魏國到西晉咸寧六年(280),西晉滅亡東吳??偣?0年的時間里,三國之間相互攻伐,交替混戰(zhàn)。

      直到司馬家得勢,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代司馬家族掌權者的經營,司馬家族逐漸控制了曹魏政權。在司馬昭統(tǒng)治時期,曹魏消滅了蜀漢政權,三國時代開始走向了結束。到了其子司馬炎即位晉王(司馬家封爵),司馬家族正式取代曹魏,建立西晉政權。并且在14年后(279),西晉發(fā)動了滅吳之戰(zhàn),終結了長達60年的混戰(zhàn)局面。

      但是,如此強大的西晉王朝卻在統(tǒng)一全國后的短短36年內,由強盛走向混亂,最終走向滅亡。這一戲劇性的轉變,不由的讓我們產生疑問,為什么結束了三國混戰(zhàn)的西晉。會在短短的36年內走向滅亡呢?

      筆者認為其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西晉其自身在建立之初的體制存在問題,為王朝走向混亂埋下了隱患。由于魏晉實行九品中正制,世族的勢力逐漸壯大,尤其在各個地方,其影響力和地位甚至超過中央的皇帝,司馬家族之所以能夠取代曹魏,與這種制度和形勢是息息相關的。

      晉武帝司馬炎在取代曹魏之后,為了避免其他世族、權臣效仿,便大肆分封其宗室子弟,讓他們到各個地方為王,作為在地方上維護皇室的力量。并且實行占田制和蔭客制,限制世族的土地面積和數量以及他們可以擁有的食客的數量,以此來限制世族的勢力。

      但統(tǒng)一后司馬炎在位僅十年,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加上司馬炎之前大肆分封宗室的行為,造成了皇族勢力的壯大,成為了又一支地方割據勢力。在晉武帝司馬炎死后,地方的皇族勢力不久就掀起了八王之亂,晉王朝自此由盛轉衰。

      而另一方面,從東漢以來,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南遷中原,成為另一股割據勢力,為后來的五胡亂華埋下伏筆。從東漢王朝開始,朝廷就常常通過招引或者強制的方式讓北方的游牧民族內遷。目的是方便監(jiān)視各族,并增加兵員和勞動力。魏晉時期,更是不遺余力地將匈奴、羯、氐、羌、鮮卑等少數民族內遷,以至于到了后來,其遷入的人數與關中一帶的晉人差不多,形成了極具威脅的割據勢力。

      到晉惠帝統(tǒng)治時期,便爆發(fā)了氐帥齊萬年之亂。在八王之亂時,趁著司馬家宗室互相攻伐的時機,原本臣服于晉朝的匈奴人劉淵軍團割據漢地建立漢國。在東方河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領袖如石勒、王彌等也起兵對抗晉朝,并且宣布依附于漢國,得授漢國官職,使得漢國成為嚴重威脅晉朝統(tǒng)治的軍事力量。

      永嘉五年(311),劉淵之子劉聰繼位后,派遣大將呼延晏率軍攻打洛陽,一路摧枯拉朽,到六月于前來增援的王彌和劉曜會合,攻入了晉國都城洛陽,并且俘虜了打算西出長安的晉懷帝,在洛陽城中燒殺搶掠后,焚毀了洛陽皇宮,帶著玉璽和一些晉朝大臣班師回朝。這就是史書上所講的“永嘉之亂”。在此不久后,西晉走向了滅亡。

      所以,曾經強盛一時的西晉王朝,其實是在內部宗室的內亂和南遷的的少數民族的叛亂的聯合作用下,迅速地由強盛走向混亂,最...

      查看詳情>>
      8、

      宋武帝劉裕篡晉自立后,為什么一定要把“前任”司馬家族往死里整?

      劉裕
      司馬家族
      宋武帝

      比起頂著“山陽公”頭銜歡度晚年的漢獻帝劉協,以及“此間樂不思蜀”的蜀漢劉家與“歸命侯”東吳孫家。因為“三國歸晉”而在野史里走紅,亦因自作孽釀成“五胡亂華”國難的晉朝司馬家族,亡國后的待遇顯然慘得多。

      劉宋永初二年(421)九月,將東晉江山“禪讓”給劉宋武帝劉裕的晉恭帝司馬德文,以“零陵王”的新身份定居秣陵。這位丟了江山的亡國之君,求生欲依然極強,每天從早到晚,都和妻子褚氏“宅”在屋里不出門,就連日常飲食飲水,都是褚氏親自“把關”——就怕“新皇帝”劉裕不放過他。

      如此“嚴防死守”,也叫之前打遍南北的劉宋武帝劉裕,一度都無計可施。直到司馬德文的兩個小舅子(褚氏的兩個弟弟)主動配合,假裝跑到司馬德文家找姐姐拉家常,把褚氏騙出臥室。幾名劉裕的親兵趁機翻墻鉆進來,用被子蒙住司馬德文的臉,將這位晉朝“末代皇帝”活活捂死。劉裕這才算了卻一樁心事,甚至還“朝率百僚舉哀于朝堂”。給這位“心腹大患”好好送了送行。

      如此唏噓一幕,也只是劉裕屠戮司馬皇室的冰山一角,從在東晉朝廷內大權獨攬,到徹底篡晉自立,開創(chuàng)劉宋王朝。劉裕對司馬家族的追殺,幾乎就沒停過。早在當年作為“東晉重臣”時,他就逮住東晉宗室狠打,陸續(xù)殺死司馬文寶、司馬文祖、司馬宣期、司馬貞之等人,逼得司馬休之司馬楚之等人逃亡北方,而后又殺死晉安帝扶持了傀儡晉恭帝,最后殺死毫無抵抗能力的原晉恭帝司馬德文?那只是輕松一擊。

      如此一幕幕血流成河的情景,當年靠超強“裝瘋賣傻”本事奠定晉朝家業(yè)的“晉高祖”司馬懿若有知,真不知會是什么滋味。

      那么問題來了,同樣是“開基建國”,為什么劉裕就不能像之前各位“前任”那樣,用優(yōu)待“廢帝”的方式博取美名,反而一定要把“前任”司馬家族往死里整呢?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劉裕的性格。

      雖然是“篡晉自立”,但打了一輩子仗的劉裕,也堪稱是位“馬上創(chuàng)業(yè)”的英武皇帝??稍谥袊魑弧榜R上皇帝”里,軍事才能卓越的劉裕,猜忌心也公認極重。民國年間出版的《兩晉南北朝史》就形容劉?!叭徊录梢嗵厣酢!彪m然猜忌心算是帝王們的“通病”,但劉裕的“病情表現”卻比較特殊——“小算盤”打得過度精明。

      比如義熙十三年(417)年,當已成為“東晉實際統(tǒng)治者”的劉裕揮師北伐,一口氣直下長安。打出了自“五胡亂華”以來,東晉北伐的最光輝戰(zhàn)績。但就是這大好形勢下,劉裕卻“精明過頭”:離開長安南返時,他留下自己十歲兒子劉義真坐鎮(zhèn)長安,讓“互相不服”的兩大悍將沈田子與王鎮(zhèn)惡領兵鎮(zhèn)守,還暗示沈田子“彼(王鎮(zhèn)惡)若欲為不善,正足自滅耳?!币簿褪且麄z互相牽制,這般“算盤”,套老百姓俗話說,那叫“不嫌事兒大”。

      如此“不嫌事兒大”,結果就是出大事兒:劉裕前腳剛走,沈田子與王鎮(zhèn)惡后腳就窩里反,先是王鎮(zhèn)惡被沈田子所殺,然后沈田子又被劉義真的幕僚王修正法,沒多久王修又被劉義真冤殺。強悍的東晉大軍陷入內亂,被趁虛而入的夏國軍隊一頓吊打,好不容易拿下的關中平原丟了個精光。如此被司馬光...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