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春秋五霸的這四個人頗受爭議 到底誰才是名副其實的霸主
關(guān)于“春秋五霸”在史學(xué)家向來都是有很大的爭議。常見的“春秋五霸”的說法有兩種,一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另一個則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在這兩種說法中,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這三位霸主的地位是雷打不動的。所有的爭議在秦穆公、宋襄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四人當(dāng)中。那么這四個人當(dāng)中,誰的霸主地位最無爭議的呢?
判定一個國君是否是霸主的最主要依據(jù)就是國家的軟實力跟硬實力,所謂的軟實力就是指諸侯國的文化、國君的血統(tǒng)等等,至于硬實力毫無疑問就是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
首先分析一下四國的國家軟實力,四國當(dāng)中要說國家文化最高級的、國君血統(tǒng)最高貴的,當(dāng)屬宋襄公。首先宋國地處中原大地,是正兒八經(jīng)的中原文化,從國家文化層面來分析就遠高于其他三國。再加上宋國的先祖是商朝的王族紂王的兄長微子啟,國君的血統(tǒng)也遠勝于其他三個諸侯國。所以就國家軟實力方面,這四個人當(dāng)中宋襄公最有資格擔(dān)當(dāng)霸主。
其他三個國家的軟實力就不那么出彩了,秦國自古就在隴西一帶活動,向來就被中原諸侯國視為與草原戎狄無異的外族,秦國的文化自然是不入中原諸國的法眼。但是其實關(guān)于秦國的看法是完全被誤解的,要知道秦國的封地可是周天子的舊地,因為周平王東遷無力收回才“賜予”秦國。但是秦國先祖的血統(tǒng)就不那么高貴了,始祖秦非子一開始只不過是一個給周天子養(yǎng)馬的“弼馬溫”。
至于吳國、越國國家軟實力方面實在是不敢恭維,雖然吳國自稱是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父)的長子太伯建立的、越國自稱是夏朝中興之主姒少康之后,但是畢竟年代久遠無從考證。再加上兩國先祖南下時間久遠且其先祖南下為了建國主動接受了吳越文化,其國家文化早就與中原文化相差甚遠。所以即便吳越兩國血統(tǒng)皆源自夏、周兩朝,但是在國家軟實力方面也無法與宋國一較高低。
雖然宋襄公贏在國家軟實力,但是卻在國家硬實力方面輸?shù)靡粩⊥康亍5靥幹性撬螄膬?yōu)勢也是它的劣勢,因為中原向來都是四戰(zhàn)之地。宋國本身就是一個小國,宋襄公之所以敢于稱霸,僅僅是因為齊桓公的“托孤”。在齊桓公去世的時候,齊國因為五子奪位,發(fā)生了內(nèi)亂。在宋襄公協(xié)助下,齊國太子昭得以回國即位。正是這一次,對齊國的干預(yù)讓宋襄公稱霸的信心倍增,但是與楚國的泓水之戰(zhàn)徹底揭露了宋國的弱小,國家軍事的實力讓宋襄公成為最名不副實的霸主。
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其他三國雖然在國家軟實力方面輸給了宋國。但是在軍事實力方面卻遠勝于宋國。秦穆公,雖然遇到強大的晉國而不能東出爭霸,但卻也能夠“兼國十二,開地千里”、“稱霸西戎”。吳王闔閭在孫武、伍子胥的幫助下,攻破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越王勾踐更是在與吳王闔閭的戰(zhàn)爭中獲勝。后來雖然輸給了吳王夫差,但是也能夠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最后完成了對吳王夫差的復(fù)仇、吞并了吳國,并北上徐州與中原諸國爭霸。
綜合比較下來,秦穆公、越王勾踐無疑比宋襄公、吳王闔閭更有資格成為“春秋五霸”。
與“春秋五霸的這四個人頗受爭議 到底誰才是名副其實的霸主”相關(guān)的文章
勾踐采用這種方法滅吳,成為春秋最后一個霸主
越國君主允常在位時,與吳國君主闔閭多次作戰(zhàn)。允常死后,其子勾踐繼任越王之位。
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年),吳王闔閭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出兵攻打越國。勾踐組織大批越國死囚組成“敢死隊”在陣前分批自刎,這種悲壯的“視死如歸”讓吳軍陣腳大亂,越軍趁機大敗吳軍。越國大夫靈姑浮用戈攻擊吳王闔閭,斬落吳王闔閭腳拇指。吳王闔閭被迫撤軍,軍隊退至七里,吳王闔閭因傷重去世,吳王闔閭臨終前,告訴兒子夫差說:“一定不要忘記越國。”
吳王闔閭?cè)ナ篮?,其子夫差繼位。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的復(fù)仇之師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軍,勾踐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偕夫人入?yún)菫榕?,受盡凌辱。為奴三年后,夫差不顧國相伍子胥的勸諫,釋放勾踐返越。
勾踐回國后,時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踐在自己的屋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都要嘗嘗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jīng)歷!他身著粗布,頓頓糲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種。勾踐夫人帶領(lǐng)婦女養(yǎng)蠶織布,發(fā)展生產(chǎn)。勾踐夫妻與百姓同甘共苦,激勵了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奮發(fā)圖強,早日滅吳雪恥。勾踐又采用大臣建議,賄賂吳王,麻痹對方;收購吳國糧食,使之糧庫空虛;贈送木料,耗費吳國人力物力興建宮殿;散布謠言,離間吳國君臣,施用美人計,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問政事,殺害伍子胥。
《吳越春秋》記載,越王勾踐十二年(公元前485年),勾踐想起一個對付夫差的“陰招”,也就是“送美女給事吳國君臣,亂其心志”。
勾踐命大臣范蠡派遣大批會面相的人在越國各地找尋美女,最終選中西施、鄭旦。
勾踐的另一個重要的大臣文種認為,真正的美人應(yīng)該具備三條:一曰容貌美,二曰善歌舞,三曰形體佳。西施、鄭旦只具備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條。于是,勾踐便命人在會稽城外的土城建起一座美人宮,讓文種負責(zé)訓(xùn)練西施、鄭旦,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越王又命人為她們定制華麗適體的宮裝,派范蠡帶著兩位美女去吳國進獻。
好色的夫差見到如此絕色美女,自然大悅。伍子胥急忙勸阻說:“不可,王勿受也……臣聞賢士國之寶,美女國之咎:夏滅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p>
夫差根本不聽伍子胥的這番美女“禍國論”,得西施、鄭旦后便神魂顛倒。命筑姑蘇之臺,橫亙五里。建造春宵宮,為長夜之飲;筑天池,池中設(shè)青龍舟,舟中大擺妓樂,輕歌曼舞,日夜與西施、鄭旦為水嬉;營造供歌舞表演與歡宴的館娃宮、海靈館,用珠玉裝飾楹檻,美輪美奐。
吳王夫差從此沉迷于西施、鄭旦的美色,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顧人民的困苦,經(jīng)常出兵與其它國家打伏。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jīng)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lǐng)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后,急忙帶兵回國,并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
查看詳情>>與“勾踐采用這種方法滅吳,成為春秋最后一個霸主”相關(guān)的文章
鄭莊公是怎樣成為春秋霸主的?帶你了解鄭莊公是怎樣的人
姬友是周厲王最小的兒子,也就是周宣王的弟弟。盡管一般的王孫后代都有自己的封地,但是姬友因為當(dāng)時年還小,沒有治國理政的能力,所以也就沒有獲得封地。
直到周宣王執(zhí)掌天下二十二年后的一天,姬友被叫到了宣王的身邊,這時候的姬友已經(jīng)成年了。宣王對他講:“當(dāng)年你年齡小,沒能力處理政務(wù),先王擔(dān)心那么早就給你封地,你一旦治理不好的話,不僅會敗壞你的名聲,還會讓百姓們受苦。”
宣王又看了看弟弟姬友,接著說道:“如今你也長大成人了,也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了,我今天就把鄭地封賞給你,你去到那里做君王。但是到了那里以后一定要專心治國,千萬不要做任何對不起百姓的事,你聽清楚了嗎?”
姬友點了點頭,把兄長的話牢牢地記在了心里,于是啟程前往自己的封地,之后在那里即了位,成為了第一位鄭王,這就是鄭桓公。
當(dāng)?shù)氐陌傩找娭芴熳影炎约旱牡艿芘蓙碜鏊麄兊闹餍墓?,都感到非常高興,也都非常擁護桓公?;腹仓斢浶醯慕陶d,認知治國,給當(dāng)?shù)氐睦习傩諅冝k了不少好事。
后來,宣王去世了,他的兒子周幽王姬宮湦繼承了王位,成了新的周天子。幽王特意把桓公從鄭國叫到身邊,讓他來做司徒,處理諸侯們之間的關(guān)系。當(dāng)時,幽王十分寵愛王后褒姒,整天飲酒作樂,從來不過問朝廷的政事。正因如此,很多諸侯們都覺得幽王不是一位明主,于是就紛紛背叛了幽王。
桓公深深地知道人心向背的道理,他預(yù)感到事態(tài)要是再這么發(fā)展下去的話,周朝將會發(fā)生危險。為了避免周朝會落得像商朝那樣被天下人推翻的后果,桓公就親自來找太史伯,問道:“幽王現(xiàn)在不理朝政,整天只顧著享樂,照這么下去的話,周王室將會大難臨頭的,到時候我也不能獨善其身。那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免除災(zāi)禍呢?”
太史伯回答說:“現(xiàn)在天下只有洛水以東、黃河以南那一片地方能安居樂業(yè),你還是趕緊到那兒去吧,晚了的話地盤兒就被別人搶走了?!?/p>
鄭桓公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繼續(xù)詢問,太史伯回答說:“那一帶附近有兩個國家,分別是虢國和鄶國,這兩國的國君都是昏君,生性貪戀,總是在民間到處搜刮,所以當(dāng)?shù)氐陌傩崭揪筒粨碜o他們?!?/p>
太史伯話鋒一轉(zhuǎn),繼續(xù)說道:“您現(xiàn)在是司徒,又在天下有著很好的名聲,百姓們提起您,都愿意和您親近。您要是到了那兒的話,虢國和鄶國的那兩個昏君肯定會因為仰慕您的名望,把自己土地送給您,自然而然地,兩國的百姓也會歸附您,由您來管理。”
桓公又問:“那我要是往南去的長江附近那一帶會怎么樣呢?”
太史伯回答說:“長江流域幾乎都是楚國的地盤,楚君是祝融的后代。在很久以前的時候,祝融在高辛氏那里做火正,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他的子孫后代卻到今天也沒有真正興盛起來?,F(xiàn)如今,幽王不理朝政,周朝王室衰敗,楚國就肯定會抓住這個機會,逐漸讓自己興旺起來,可這么一來,就會對鄭國不利?!?/p>
桓公繼續(xù)問道:“那我要是往西去會怎么樣呢?”
太史伯答道:“西方千萬去不得,那兒的百姓個個都非常貪婪,你給他們多少好處,他們也不滿足,還經(jīng)常變本加厲地讓你拿出更多好處來給他...
查看詳情>>與“鄭莊公是怎樣成為春秋霸主的?帶你了解鄭莊公是怎樣的人”相關(guān)的文章
鄭莊公腹黑又心機,為什么沒把鄭國統(tǒng)治成春秋霸主?
提起鄭莊公,可能對春秋戰(zhàn)國歷史有了解的人對他都不是非常的陌生。
鄭莊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鄭氏,名寤生,鄭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被稱為“春秋三小霸之首”,是鄭國第三位國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鄭莊公這個人十分的腹黑,特別有心機.而且他背后的勢力十分的強大。身邊有很多的可用之才,可謂是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和很大的政治能力,幾乎當(dāng)時都快成為了中原霸主。
既然如此,那么鄭國為何沒有成為春秋霸主呢?鄭國又為何會滅亡呢?
今天小編就通過這幾點來跟大家分析一下,這究竟是為什么:
第一.先天不利
鄭莊公當(dāng)時在位的時候把國家給遷都了,他遷都的所在的地方本來就地勢非常的不利,四周有很多強大的國家和一些小的國家,靠著楚國等國家。楚國是那樣的大國,鄭國又怎么敢跟他比擬呢?周圍都被這些國家給圍繞了,那么只有一個發(fā)展趨勢就是它東面,東面沒有大國圍繞。
第二.發(fā)展趨勢
所以說對于鄭國來說,當(dāng)時發(fā)展的趨勢就只能向東發(fā)展。而且其他一些國家它都惹不起,也不能惹。還有周圍的一些小的國家,雖然看似非常的小,但是也不是能夠好惹的。所以他必須在發(fā)展的時候還要兼顧這些問題,也就是說這樣的話,他需要反復(fù)的思量自己發(fā)展的趨勢,還要去考慮別人的看法,所以就導(dǎo)致了他怎么都沒有辦法迅速的發(fā)展。
第三.大國打壓
鄭國雖然背后有一定的勢力,可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真正強大的國家只有楚國,齊國,秦國,晉國。所以說鄭國就算再怎樣也不能和這四個大國相比的,有這四個大國的打壓,鄭國她再怎么發(fā)展也不行。
第四.皇位之爭
鄭國當(dāng)時的國內(nèi)情況十分混亂。鄭莊公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們都互相殘殺,想要爭奪皇位。這讓鄭國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損害了國家的一些根本。
綜上所述,鄭國不但沒有成為春秋霸主,而且很快銷聲匿跡了
查看詳情>>與“鄭莊公腹黑又心機,為什么沒把鄭國統(tǒng)治成春秋霸主?”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