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歷史人物 人物事件
歷史上真正的曹操墓是什么樣的?
曹操墓即安陽高陵,位于河南安陽市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鄴北城(位于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西12公里處。據(jù)《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陽,靈柩運到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鄴北城),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經(jīng)考古發(fā)掘得到確認,其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南,得到國家文物局認定就是曹操墓。根據(jù)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批準的《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專項規(guī)劃》河北省鄴城遺址含河南安陽高陵。
一、基本簡介
從現(xiàn)存史料和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曹操并沒有秘葬,更未設疑冢,只不過是主張喪葬從簡,沒想到這"簡辦"了的喪事反而給歷史平添了不少繁雜。據(jù)《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陽,靈柩運到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鄴北城,距河南安陽市中心18公里),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沒有封土建陵,沒有隨葬金玉器物,也沒有建設高大堅固的祭殿。數(shù)百年后,墓葬簡單的曹操墓就湮沒在歷史的陳跡之中了。宋代以后曹操被視為奸雄,其墓址不詳也成了他奸詐的一個證明,七十二疑冢等說法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廣為傳布,不少人信以為真。
昔日的鄴城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一帶,曹操墓引發(fā)了當?shù)匾恍┪奈铩⑽氖饭ぷ髡叩臉O大興趣。近人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中記載,1922年河北磁縣農(nóng)民崔老榮發(fā)現(xiàn)過一個古墓,其刻石所敘為曹操,刻石由縣署保存。邯鄲市的考古工作者對這一線索進行了專門的核實,結(jié)果沒有找到可靠的依據(jù)。
安陽曹操墓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經(jīng)考古發(fā)掘得到確認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南,最終得到確實就是曹操墓。之后,國家文物局認定河南安陽東漢大墓墓主為曹操。
二、陵墓特色
曹操的喪葬比較簡單,卻在歷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跡。因為簡單,使之在以厚葬為主的中國帝王喪葬史上“另起一段”。
中國帝王厚葬源遠流長,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震驚世界,漢武帝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宮室制度宏麗,不異人間”。就是最后一個帝陵光緒崇陵,雖然墓主生前很郁悶,但陵墓還是頗壯觀。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開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樹、不隨葬金玉器物。漢代一個諸侯王劉勝死后都穿著2498塊玉片、1100克金絲構(gòu)成的金縷玉衣,號為武帝的曹操卻只穿補過的衣服入殮。曹魏以至兩晉帝王都有薄葬者,但唐代以后,帝王厚葬又成了傳統(tǒng),最后一個帝陵修到1915年,這已是民國的第四個年頭了。
自古以來厚葬是主流,這有深厚的社會文化基礎(chǔ)。“孝莫重乎喪”“以孝治天下”的統(tǒng)治者重視喪葬,也不全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zhì)占有欲望。曹操雖然引領(lǐng)幾位帝王,書寫帝王喪葬史上薄葬的一段,但終不能產(chǎn)生更多影響。而且在厚葬為主的氛圍中,薄葬者不被理解和支持也是難免,曹操墓之所以成謎,或也與此有關(guān)。許多人不相信,貴如曹操會簡單地打發(fā)自己。魏晉的薄葬,與漢末戰(zhàn)亂,許多厚葬之墓被盜掘有...
查看詳情>>與“歷史上真正的曹操墓是什么樣的?”相關(guān)的文章
三國曹魏政權(quán)締造者曹操死后,他的墓穴在哪里呢?
曹操墓:曹操,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那么曹操死后,他的墓穴又在哪里呢?
關(guān)于曹操墓所在地,1000多年來說法眾多,諸如許昌城外說,漳河水底說,銅雀臺下說,河北彭城說,最著名的莫過于七十二疑冢之說——曹操臨死前害怕墳墓遭到盜掘,吩咐死后將72座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抬出鄴城,埋葬在漳河旁72個不同的方位,布下迷局。眾多的傳說中,哪些更為可靠?真相如何?曹操墓究竟在何地?
據(jù)說許昌有兩座曹操墓
今年夏天,在許昌采訪三國文化遺跡時,曾聽到曹操墓在許昌之說,這勾起我們探訪曹操墓的興趣。
我們的尋訪首先從許昌開始。在許昌,據(jù)說有兩處曹操墓:一處在今魏都區(qū)大十字街原土特產(chǎn)門市部的后院,這里傳說在日軍侵占許昌時,曾遭到日軍一個連隊的盜挖;上個世紀50年代,遺跡尚存,但已經(jīng)沒有文物可做佐證了;我們今日探訪,已經(jīng)看無可看。
另一處在許昌清潩河中。說曹操墓在此河中,來源于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曹操?!芬晃模骸霸S城外有河水洶涌,近崖深黯。盛夏時,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斷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轉(zhuǎn)相驚怪。邑宰聞之,遣多人閘斷上流,遏其水。見崖下有深洞,中置轉(zhuǎn)輪,輪上排利刃如霜。去輪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漢篆。細視之,則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寶盡取之?!?/p>
在該文的最后,蒲松齡還曾感嘆地說:“后賢詩云:‘盡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君尸?!瘜幹乖谄呤哨V夂?奸哉瞞也!”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多采自民間志怪傳奇,但這篇似乎言之鑿鑿,成為曹操墓所在地眾多說法中的一種。
許昌市文物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由于缺乏實物佐證,曹操墓在許昌之說不足為憑。而真正的曹操墓很可能在漳河兩岸的安陽與河北臨漳境內(nèi)。
曹操七十二疑冢說最流行
在關(guān)于曹操墓地的說法中,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莫過于“七十二疑?!绷?。曹操做過盜墓賊,挖掘過黃巾軍將領(lǐng)張角的墳墓,而其生性多疑且又奸詐的性格,使很多人相信:他完全有可能臨死設下“七十二疑冢”。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特別寫道:“(曹操)又遺命于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fā)掘故也?!?/p>
安陽市原地名辦主任許作民介紹,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說法最早產(chǎn)生于宋代,正如《三國演義》所說,曹操是怕后人盜挖才設下的。古代寫曹操疑冢的詩詞很多,如北宋王安石《疑冢》詩云:“青山如浪入漳州,銅雀臺西八九丘。螻蟻往還空隴畝,麒麟埋沒幾春秋?!边@里所說的“八九丘”即指七十二疑冢。
在南宋詩人范成大《攔轡錄》中,寫他出使金國途中經(jīng)過相州時看到“(講武)城外有(曹)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數(shù)里間。傳云操冢在古寺中”。古寺即好事者所建的曹公廟,在七十二疑冢中。
元代納新的《河朔訪古記》中也曾提到“(講武)城外高丘七十二所,參錯布置,壘然相望,世云曹操疑冢。初,操之葬為惑后人,不致發(fā)掘故也。...
查看詳情>>與“三國曹魏政權(quán)締造者曹操死后,他的墓穴在哪里呢?”相關(guān)的文章
搜索更多內(nèi)容
推薦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