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歷史上烽火戲諸侯是真的嗎 西周年間從來沒有使用過烽火
上古年間,周幽王有一個從來不笑的妃子褒姒,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結果美人笑了,周幽王自己卻涼了。
這個典故出自司馬遷所編寫《史記》之中: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
歷史上,周幽王真的用烽火戲諸侯嗎?西周年間,有烽火這個東西嗎?
史料中,最先記載褒姒此人的是《國語》,西周大司徒鄭桓公與周幽王的史官史伯的一場問答。在這場問答中,褒姒是個以王后身份干政的女人,并未有烽火戲諸侯的說法。
這場問答發(fā)生時間是周幽王八年,當時周幽王欲強行廢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史官擔心此舉會惹怒宜臼的外公申侯,引起王室與申侯之間的戰(zhàn)爭,萬一此時西戎趁虛而入,周將不守矣。
史伯是周幽王的史官,他的講述其可信度非常高。所以,周幽王身死國滅的真實原因應該是廢嫡立庶,激化了與各諸侯國的矛盾。
三年后,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聯(lián)合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死于驪山,西周滅亡。然后廢太子宜臼即位為周平王,東周開始。
司馬遷寫《史記》的素材來源于諸子百家的著作和各王室的檔案,里面的歷史事件不會空穴來風。那么問題來了,周幽王戲過諸侯嗎?答案是戲過,但不是用烽火。
成書于秦朝的《呂氏春秋》有這么一段記載:因為周都城鎬與西狄非常近,于是周幽王在各處大路上修建高抬安置大鼓,一旦西狄來犯便傳鼓相告,諸侯聞鼓聲則必須立即救援天子。為了看褒姒笑,周幽王就數(shù)次擊鼓戲諸侯。
后來西夷犬戎真的來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再次敲鼓卻無人響應。有人說是因為周幽王戲弄諸侯,所以諸侯不來救援。
個人覺得,前幾次戲弄都來了,唯獨這次沒來,也太巧合了。而且,一起攻打周幽王的聯(lián)軍中,申侯可是出了不少力的。那么,造成周幽王死于驪山的原因可能是,申侯與其他諸侯國的一次串聯(lián)。
周幽王死后,申侯的外孫成了周平王,而秦、晉、齊、楚這些諸侯國則越發(fā)興盛,其中秦國還獲得了不少周王室的土地。
周王室則漸漸沒落,對各諸侯的影響力趨于零,后來甚至連自己的王畿也不能保存,淪為一個高貴的乞丐。
與“歷史上烽火戲諸侯是真的嗎 西周年間從來沒有使用過烽火”相關的文章
宗法制最早源于什么時候 西周宗法制對歷史的作用
宗法制不是周朝的創(chuàng)造,而是對歷史的繼承和改良,只是宗法制在周朝發(fā)揚光大,影響直到當代。宗法制的產(chǎn)生最早可以追述到原始社會末期私有制的產(chǎn)生,私有制產(chǎn)生以后為了維持社會關系和權利、財富的繼承,出現(xiàn)了基于血緣制的宗法制。
夏、商都實行以血緣制為基礎的王位繼承制,但并未明確確立宗法制的核心嫡長子繼承制,商朝“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兩種權力的繼承方式基本是對等、穿插出現(xiàn)的,這種繼承方式的不確定性,導致商朝出現(xiàn)了持續(xù)近百年的“九世之亂”,國力削弱,國勢衰微。周武王克商建周之后,吸取了商朝的這一教訓,正式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并且在宗法制的實際的運行中處于核心地位。
提到嫡長子繼承制,就不得不說到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說,在宗法制的體系內(nèi)和這種婚姻制度下,只有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才能稱作嫡長子,正妻所生的其余兒子稱為嫡子;其余妾所生的兒子稱為庶子,即便是妾生下長子也只能稱作庶長子。嫡長子繼承制規(guī)定,嫡長子具有天然的、優(yōu)先的法定繼承權,并有了“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說法。
在國家層面上,以周天子為天下之大宗,周天子的兒子中除去嫡長子做為太子外,其余諸子分封在外,對周天子而言是為小宗;在諸侯國內(nèi),諸侯王是大宗,諸侯王除去嫡長子作為世子之外,其余諸子被進一步分封為卿大夫,對諸侯王而言是小宗;卿大夫之下的士和平民也是如此。在宗法制中,大宗享有政治特權和家族特權。
如此,周朝通過宗法制將男權、政權、族權、神權綜合為一體,并與分封制緊密配合,建立了一套以血緣關系為基準的自上而下、較為完備的宗法體系,保證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建立并維護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秩序,同時加強對平民和奴隸的統(tǒng)治。
所以,就其本質(zhì)而言,宗法制是維護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隨著時間的推移,宗法制的觀念融入華夏民族的血液,深入中華文化的骨髓,并深刻影響了中國兩千余年的歷史。
宗法制對于中國歷史的影響
一、對古代歷史的影響:
1、在周代,宗法制和分封制緊密配合。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王位的傳承,大部分的諸侯和周天子的血緣關系就逐漸疏遠;同時井田制的崩壞造成土地私有制的確立,造成了諸侯的崛起,周天子的統(tǒng)治地位不復存在,這也是造成周代陷入長期分裂和滅亡的原因之一。
2、宗法制的實際運行中,實則是以家族男性成員為主體的,將家族的女性排斥在外。所以,中國古代自進去父系氏族社會直至清朝滅亡,實際上是父權時代,即男性掌握絕對權力,擁有絕對地位;造成了中國古代乃至現(xiàn)在“重男輕女”的男權思想。
父權時代下,儒家所強調(diào)的“三綱五常”
3、進入封建社會后,封建君主們對宗法制進行改良,使之成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工具;具體表現(xiàn)為國家承認宗法制體系下家族的地位,通過家族制度維持封建統(tǒng)治秩序,維護封建禮法等。
4、宗法制的廣泛施行,造成了家族制度的確立和興盛。家族制度除卻維護封建統(tǒng)治之外,還起到了其他作用:①祖宗祭祀②維護地方安定③傳承中華文化④建立了以道德、...
查看詳情>>與“宗法制最早源于什么時候 西周宗法制對歷史的作用”相關的文章
西周歷史并沒有那么復雜,用這幾件歷史事件就可以概括
周人是一個后起的姬姓部族,興起于今陜甘一帶,十分重視農(nóng)業(yè)。周人圖騰以熊(大人)為標志,后稷的父、母系分別為陜甘一帶姬姓有熊氏(堯舜時期有熊氏只是方國,已經(jīng)失去數(shù)百年前黃帝的尊號)和姜姓有邰氏長期通婚之后裔。
公劉時為了發(fā)展農(nóng)業(yè)又遷至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異的豳。到達豳地以后,周人開墾田地、營建房屋、并確立了一套舉行祭祀、宴會的禮儀?!熬薄ⅰ熬煛本褪窃醋怨珓r代對國都的稱謂。 商王武丁時期,周成為商的封國。古公亶父(后來被追尊為周太王)時,為避免西北戎狄部落的滋擾,周人再次遷都至岐陽周原。這時政治設施有了長足發(fā)展,王宮設皋門、應門,國都設宗廟、社稷即始于此時。
太王死后,少子季歷繼位。由于與太伯所建吳國、任姓諸侯保持友好,加之商朝國力衰微,周的力量不斷壯大。商王武乙時期,周開始武力開拓領土,首先花了三年時間征服鬼方。之后,季歷繼續(xù)進攻山西地區(qū)的戎狄,在攻打燕京戎時受挫,然而接著還是攻克了余無戎。打敗余無戎后,季歷被商王文丁任命為牧師(一種相當于方伯的職位)。由于季歷將周國的領土大大向西北擴展,受到了文丁的猜忌,終于被文丁害死。
季歷死后,其長子昌繼位,是為周文王,他曾被商王冊命為西伯。崇侯虎向紂報告了西伯對處死九侯的不滿,西伯因此被囚禁于羑里,直到西伯的屬下進貢美女和財物后才被赦免。周文王一面殷勤侍奉殷王紂,一面借口征討叛國四處開拓領土,周的勢力得以大幅度擴張。文王團結諸侯,解決了虞、芮兩國的爭端,先后征服了犬戎、密(密須)。之后又滅掉了山西地區(qū)的黎,并攻克盂(又作于、邗)。崇侯虎所在的崇是當時的東方強國,也在激烈的攻城戰(zhàn)之后被周攻占。文王在克崇后遷都到豐(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qū)灃西新城),仁政愛民,并建立了一套以卿士為首的官制,健全了政治機構,積聚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貴族,為周王朝的建立打下基礎。
武王伐紂
至公元前11世紀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強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國,擴充實力;一面把它的都邑從周原遷到今長安區(qū)灃水西岸,建成豐京。它不斷向東進逼的勢態(tài),加劇了與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商紂王)一度將西伯昌囚于羑里。周臣用美女、珍寶進獻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國內(nèi)后,進一步加緊了伐商的準備。此時,商王朝政治腐敗,內(nèi)外矛盾空前尖銳。周文王(昌)長子伯邑考先于文王而死(死因未載;《封神榜》稱其被紂所殺),立姬發(fā)為太子。文王認為伐商條件已成熟,臨終前囑太子發(fā)積極準備伐商。武王即位以后,趁商朝主力征戰(zhàn)在外之際,周武王率軍東征,武王九年,大會諸侯于盟津,(今孟津,為古代重要渡口)。前來參加大會的諸侯和部落首領,據(jù)說有八百之多。在大會上,周武王舉行了誓師儀式,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盟津之誓”。是一次“諸侯所由用命”的重要會盟。出兵車300乘、士卒4.5萬人、虎賁3000人,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fā)。庸、蜀、羌、鬃、微、盧、彭、濮等許多小國也率兵配合。
到二月五日,武王的聯(lián)軍就在殷都的郊外牧野與紂...
查看詳情>>與“西周歷史并沒有那么復雜,用這幾件歷史事件就可以概括”相關的文章
西周滅亡是歷史上必然的定數(shù),并非跟這個典故有關
周,是我國歷史上不得不一起的一個朝代。其繼承了奴隸社會并開啟了封建社會,是我國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其所確立的宗法分封制度,使得家國一體思想延續(xù)千年,也令西周的統(tǒng)治看似牢不可破,其繼承并極大地拓展了前代的領土,是我國歷史上奴隸制社會的巔峰。然而其落幕則是更倉促,一個烽火戲諸侯事件成為了其句號。那么真的就是一個簡單的烽火戲諸侯便將西周摧毀了嗎?
大眾所熟知的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是我國的重大典故。相傳,周幽王無道,寵信愛妃褒姒。為博得美人一笑,連續(xù)多次假借狼煙,召集周圍的各個諸侯率軍勤王,抵御外來入侵。褒姒看到諸侯們狼狽的樣子,總是莞爾一笑,而周幽王也覺得找到了秘籍,于是三番五次利用這種方法。最終,當犬戎真的入侵時,面對熊熊的狼煙,諸侯們不再前往救援,風光一時的周天子以及西周王朝伴隨著犬戎軍隊攻入首都鎬京而煙消云散了。這是我們很多人從小便知的版本,并以此告誡自身不要近女色,要審時度勢,以免出大問題,那么確實如此嗎?
史料記載有所不同
首先通俗的版本出于《史記》,然在成書更早的《呂氏春秋》中,明確記載是用擊鼓而非烽火來傳遞信號。根據(jù)成書時間,往往越貼近當代越準確。因而第一個疑點出現(xiàn)了:西周時期可能沒有烽火臺。根據(jù)目前考古研究,一般認為西漢之前沒有烽火臺,太史公所提的烽火臺乃是根據(jù)西漢時期的情況加以聯(lián)想而記述的。
自然而然地根據(jù)不同信息傳遞方式,軍隊的集合速度也就成了另一個關注焦點。要知道古代受限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水平,完全脫產(chǎn)的職業(yè)兵很少。大多會實施屯墾制度,半農(nóng)半兵。而交通自身的限制使得要迅速集合士兵趕過去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西周時期,作戰(zhàn)是貴族的權利,但是為其后勤服務的人員只多不少,還會更慢。那么一個遲到至少3-5天的耍人游戲有什么快樂嗎?褒姒會因為這樣低俗的劇情而歡笑?顯然不太會。
在《史記》中,有如下記載
"幽王又廢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乃與繒西夷犬戎共攻幽王。王舉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之下,虜褒姒,盡取周之財而去。"
這是烽火戲諸侯的下半段,這段比之前可刺激多了。首先,其明確記載周幽王首先是廢后,隨后廢長立幼,更換儲君。而這,讓太子的舅舅申侯不干了,直接勾結犬戎一起殺死了周幽王。
烽火戲諸侯的影響
不論歷朝歷代,儲君之事都是大事。這關乎無數(shù)大家族幾十載的命運。可以類比為一種風險投資。大家分別下注不同的繼承人,真正繼承人,自然會回報擁立之功,而站錯隊的顯然會遭到各種不幸。所以每次面對繼承人變更都會引發(fā)動蕩。甚至會引發(fā)內(nèi)戰(zhàn)。而申侯作為周天子的近親本身十分高貴。也是親上加親,而褒姒和幼子的存在則改變了這一切。似乎一切明朗了不少。
不妨進一步分析一下。首先這里說周幽王舉烽火而諸侯兵未至。這里有一個小錯誤。其實有兩個諸侯趕上了:一個是周幽王的叔叔,鄭桓公,不過兵力太少和周幽王一起殉國了;還有一個其實當時還不算諸侯,是為周王室養(yǎng)馬的秦襄公。不過最終鎬京還是淪陷,...
查看詳情>>與“西周滅亡是歷史上必然的定數(shù),并非跟這個典故有關”相關的文章
這件眾所周知的歷史事件原來是假的,西周滅亡究竟該怪罪于周幽王嗎?
烽火戲諸侯故事的來源便是司馬遷的《史記》,這位史學大家很是一本正經(jīng)地敘說了這個故事——可惜,他被騙了。2012年,當清華大學整理戰(zhàn)國時期的竹簡之際,發(fā)現(xiàn)其實根本就沒有這檔子烽火事,司馬遷顯然是收集資料時被愛講故事的人給騙了。
那么,沒有烽火戲諸侯,西周又是怎么走上滅亡之路的呢?
原來,愛上褒姒的周幽王下定了決心,要廢舊后、立新后,而他的“舊后”,就是娶自申國。如此一來,原本作為周室重要護翼的申國便爆了,申侯想到的辦法就是拉人來一起把周幽王做掉!
做掉天子?這個任務不簡單,可是申侯卻有辦法!
周室動蕩至此,其實許多諸侯已然放棄了對周天子的期望。其中最典型的,就數(shù)周幽王的司徒、鄭桓公姬友先生。眼看著申后與太子被廢,褒姒和她所生的兒子伯服上位,姬友覺得很不妙。
說起鄭國,其實立國時間不長。鄭桓公本人就是鄭國的開國之君,他是周厲王的弟弟,據(jù)說最初受封在陜西的鳳翔,后來又遷到華縣,不過依舊在鎬京附近。
這時的姬友,眼看周幽王的統(tǒng)治一天不如一天,遲早有不行的意思,他便想先走一步。
可是去哪呢?姬友先生問太史伯,太史伯倒也爽快,告訴他,最好去“雒之東土、河濟之南”,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鄭州一帶。
姬友感到奇怪,為什么是這塊呢?太史伯說你還不懂么,這地方靠近虢國和鄶國,這兩個諸侯國的國君“貪而好利”,所以不得人心,現(xiàn)在你是大周的司徒,老百姓都愛戴你,你去那,送點好處給那兩個國君,多少分點土地,先住下來,過不了多久,這虢、鄶兩國的百姓,都會成為你的臣民!
話雖如此,姬友還是想動別的念頭,譬如去南方長江中游怎么樣?太史伯笑,你去那里,楚國會怎么樣?那地方人可野蠻得很,你能拼得過楚?
好吧,既然往南不行,那么索性朝西邊走怎么樣?太史伯更是冷笑,你以為那個地方的君侯好當么?其民貪而好利,那可不是久居之地。
兩個方案都被否決,鄭桓公姬友也想明白了,那就去河南,找虢、鄶兩國買地立身。
也就在姬友找地方搬遷的同一年,被廢黜的前太子宜臼逃到了娘舅家申國,請舅舅申侯幫他主持公道。申侯也明白:這忙必須得幫,要不然倒霉的不但是宜臼娘倆,申國遭禍害也是遲早的事!
可是造幽王的反,這可不是件容易事,要知道他是天子,當年的周要造殷商的反,那還反復猶豫,折騰了好些年呢!申侯他要舉兵,那就得找?guī)褪帧_@頭一個,便是與申國相距不遠的鄫國。鄫侯倒也爽快,沒多想這就答應了。但是申侯還是不敢妄動,因為對方畢竟是周朝天子,得找個橫的幫手才有把握!
這么一來,申侯勾搭上了西方的游牧部族——犬戎,叫他相幫來教訓這個拋妻棄子的周幽王。過程倒也很順利,犬戎主幾乎是一口答應,原因很簡單,誰都知道鎬京的繁華,可是正常情況之下,豈有犬戎染指的可能?
然而就在申侯的使者來回奔波之際,鎬京城里的周幽王卻先動手了,他的理由很簡單,似乎也很正義,申侯身為臣子,竟然與戎狄勾結到一塊了,這還得了!一聲令下,號召天下諸侯,齊討叛逆。
據(jù)說,天下諸侯未到,周幽王的皇家部隊,便和申鄫...
查看詳情>>與“這件眾所周知的歷史事件原來是假的,西周滅亡究竟該怪罪于周幽王嗎?”相關的文章
西周滅亡的原因看起來好像很簡單,西周的歷史現(xiàn)實告訴你其實復雜的很
可能關于西周的滅亡,大家的印象都停留在“烽火戲諸侯”這一事件上,大概的故事就是當年周幽王娶了一個叫做褒姒的美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這個美女一直都不會笑,為此周幽王想盡辦法。也不知道怎么會想到引燃烽火,博美人一笑這種事情上。事實證明,這個主意還真管用,褒姒看到被烽火引來的眾人,終于開懷一笑。這種事情做一次還好,做多了就變成了“狼來了”的故事,最后被西戎人入侵殺害,最終以周平王東遷西周歷史而結束。
我們咋一看,西周滅亡的原因好像很簡單。但事實上,歷史的現(xiàn)實往往沒有這么簡單。西周真正滅亡的原因絕對不是周幽王或者褒姒一個人的原因,所以我并不贊成用紅顏禍水這個詞來形容褒姒。畢竟一個朝代的興衰并不會因為某一個人的原因而導致,如果非要找一個原因,那就是長期的積累,最終導致這個朝代的結束。
西周真正滅亡的原因我們要追溯很久,如果非要追溯到底的話,那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周穆王了。那是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時代,那個時候周穆王可以說是十分風光,也因為周穆王的原因,西周國力達到了最巔峰。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周穆王武力鼎盛,四方臣服。可謂是“成也蕭何敗蕭何”,因為常年征戰(zhàn)的原因,最終導致國庫入不敷出。
這是西周從鼎盛走向衰敗的導火索,作為周穆王的繼承者周共王,他面臨著這種局面,也是非常無奈。沒錢怎么辦呢?只能想辦法搞錢,方法也十分的簡單,無非就是開源或者節(jié)流。節(jié)流導致西周軍隊實力大大減弱,雖然節(jié)約了大量的軍費,可是導致國力衰弱。而在開源方面,他廢除了原來的土地國有,承認土地私有,這樣西周就有了大量的額外財政收入。
開源跟節(jié)流本來沒有錯,但是也因為這個原因,諸侯的實力開始瘋狂擴張,人口跟土地都快速發(fā)展。而西周王室卻自廢武功,削弱了自己的國力,還默認了諸侯對額外領土的占有權。而當西周王室發(fā)現(xiàn)不對的時候,西周王室想要遏制諸侯發(fā)展的時候,因為這個原因,西周王室成為了諸侯的眼中釘、肉中刺。西周就這樣慢慢失去自己的統(tǒng)治權,而諸侯們也因為這個原因,勢力得到飛速發(fā)展,最終超過周王室,成為新的掌權者。
查看詳情>>與“西周滅亡的原因看起來好像很簡單,西周的歷史現(xiàn)實告訴你其實復雜的很”相關的文章
這才是真實的西周歷史,帶你探索西周禮樂制度的由來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朝代歷史久遠,但卻不容忽視,這個朝代就連孔子的諸多思想都是受其影響,而孔子追求的一些儒家學派的正統(tǒng)思想以及奉行的禮樂制度,都是來自于這個朝代。
這個朝代就是西周王朝。在中國歷史上,諸如商代或者西周這些王朝其實它們的前身都是部落。關于西周王朝的由來和發(fā)展,歷史學家做了很多的考證,但因為時代的久遠性,對西周人們還是不夠了解,或者說了解西周的人物和歷史都是來自于神話傳說。
我們熟知的《封神演義》就是講述西周的建立以及武王伐紂,進行封神的一個神話傳說,在這個神話小說里,西周和商代的人以及歷史真相被過多的神話所影響,我們以為的,看到的歷史并不是真正的歷史,而是被后人改編或者加工過的歷史。
在《封神演義》這部神話小說里,有說到商代的滅亡是因為紂王迷戀妲己,而妲己的罪行以及她的殘忍,才導致了商朝的滅亡。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妲己在《封神演義》里被過度的妖魔化,而她本身是人,她只是一個女人 ,但歷史卻讓她一個弱女子背負了這樣的亡國的名聲,不得不說歷史對女人從來不會善待。
在周朝,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然而真正的歷史事實卻并非如此,褒姒固然美貌,但周幽王并不是昏庸至此。烽火戲諸侯其實就是把褒姒這個女人推上了歷史的舞臺,讓她去承擔亡國之罪,她和妲己的命運一樣,紅顏禍水,紅顏是否真的禍水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周幽王寵愛褒姒,想讓褒姒為后,但奇怪的是當時的皇后并沒有錯,相反皇后很有勢力,但周幽王依然我行我素,讓褒姒為后。
其實周幽王的作為并非他的愛有多深,而是他也有自己的算計,來達到自己的目得。歷史真相都是有驚人的相似性,帝王的愛向來廉價,對女人寵幸多半是有政治目得,所以為了一個女人烽火戲諸侯,這種事情更是不可能發(fā)生,因此歷史傳說,只能當做傳說,而不能當做正史來看。
真正的歷史,是嚴謹而且考究的,想要真正去了解一個朝代的歷史,那么正史是必須要看的。但市面上的正史相對枯燥,而且琳瑯滿目,想要找一本有趣而又相對解讀精準的歷史書,是非常難得。
就比如我們想要看西周王朝的歷史,想要解開歷史真相,那么看一本適合我們的書,是非常難的。在眾多的西周歷史書中,今天推薦的這本《簡說西周史》卻是一本通俗易懂,卻又妙趣橫生的書。
在這本書中作者從西周王朝的歷史由來,講到西周的發(fā)展,以及歷任皇帝的事情,真實而又有觀點的,將纏繞在很多人心中的歷史真相解析出來,為我們還原了真實的西周歷史。
一.《簡說西周史》到底還原了哪些歷史真相
西周王朝是一個被神化的王朝,在這個王朝誕生的神話足夠讓后世之人吃驚。歷史的很多典故都來自西周。就比如“武王伐紂”、“烽火戲諸侯”、“孟津觀兵”、“受命稱王”、“成周大會”等等事件都來自于西周王朝,而這些事件在《簡說西周史》這本書中都有體現(xiàn)。
在《簡說西周史》這本書中,作者對西周歷史的敘述和歷史真相的洞悉以及講解,都讓我們對西周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可以說這本書雖然是簡說西周的歷史,...
查看詳情>>與“這才是真實的西周歷史,帶你探索西周禮樂制度的由來”相關的文章
西周滅亡的原因是什么?紅顏禍水之說被推翻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繼位又逢連年大旱,渭水枯竭,接著又是地震跟岐山崩裂。中國最早的一位哲學家老子,見國勢頹廢,嘆息到周要亡了,打賭不會超過十年。面對千瘡百孔的社會,作為奴隸主貴族的總代表周幽王毫無辦法。只會用荒唐的生活方式來打發(fā)日子。一天幽王到了后宮尋樂,見一宮女無比寵愛。她就是褒姒生一子叫做伯服,從此就再也不問政事了。
幽王非常信任一個叫虢石父的人,這個人十分擅長阿諛奉承,一肚子壞主意,幽王讓他當大夫管理國事,老百姓怨恨不已。幽王非常寵愛褒姒但她總是悶悶不樂為得她的歡心幽王廢掉了原來的申皇后和太子姬太臼,立她為皇后,伯服為太子,但這也沒能給褒姒帶來快樂,原來她從小就苦命據(jù)說她是一宮女的私生女,出生后就被丟到宮外的野地里。有一對夫婦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從野地經(jīng)過,聽見了嬰兒的哭聲并將其救起,一路艱難跋涉逃到了褒。
褒姒長大后,就遇到了幽王帶兵攻打褒國,戰(zhàn)后帶回珠寶和女人褒姒被作為戰(zhàn)利品帶回到了宮中。有這樣的悲慘遭遇她那能高興得起來?幽王從來沒有聽到她的笑聲跟看到她的笑容。虢石父整天都在揣摩幽王的心思,便給了他一個荒唐的建議帶褒姒游驪山散心,燃烽火讓褒姒看看諸侯救駕的熱鬧場面。而昏庸的幽王居然連聲稱贊,這天幽王帶著褒姒一行人在驪山游樂一陣后來到了半山腰的行宮。幽王下令燃起烽火,只見山頂烽火臺上狼煙直沖云霄。諸侯們以為幽王有難,立即率軍馬趕赴鎬京,跑到城門一問才知道大王在驪山。
諸侯們又急忙帶兵趕往驪山,一個個汗流浹背,喘著粗氣,來到了驪山腳下卻沒有看到敵軍,只聽見一陣喧鬧聲從山中飄過。原來幽王,虢石父等一行人正在半山腰行宮中飲酒作樂,他們看到山前一片混亂哈哈大笑,將士們見了都非常氣憤。而褒姒并不明白眼前發(fā)生了什么事,經(jīng)虢石父一說不眠冷笑了一聲說:虧你想的好主意,幽王看到了褒姒笑了,就賞了虢石父千金。
申后的父親見女兒和外孫被廢,非常惱怒便聯(lián)合西部的少數(shù)名族西戎進犯鎬京,幽王慌忙燃起烽火卻久久不見諸侯帶兵前來相救。幽王不敢久等,領著褒姒逃向了驪山,此時西戎兵已經(jīng)破城,但是不見幽王便一直緊追不舍,到了驪山便把幽王殺害了,同時也罷褒姒俘虜了。申候和西戎兵回到了鎬京立原太子姬宜臼為王,而他就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平王害怕西戎再犯,便遷都洛陽,就這樣西周滅亡了。
可能關于西周的滅亡,大家的印象都停留在“烽火戲諸侯”這一事件上,大概的故事就是當年周幽王娶了一個叫做褒姒的美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這個美女一直都不會笑,為此周幽王想盡辦法。也不知道怎么會想到引燃烽火,博美人一笑這種事情上。事實證明,這個主意還真管用,褒姒看到被烽火引來的眾人,終于開懷一笑。這種事情做一次還好,做多了就變成了“狼來了”的故事,最后被西戎人入侵殺害,最終以周平王東遷西周歷史而結束。
我們咋一看,西周滅亡的原因好像很簡單。但事實上,歷史的現(xiàn)實往往沒有這么簡單。西周真正滅亡的原因絕...
查看詳情>>與“西周滅亡的原因是什么?紅顏禍水之說被推翻”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