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南唐后主李煜身為亡國之君,他的后代何去何從?
南唐后主李煜,后世人接觸他最開始多是因為他的詩詞。因為他的詩詞足夠出色,所以讓大家忽略了他帝王的身份。他當?shù)弁踹h沒有他當詩人的成就高,所以后世人常說他是最不適合當皇帝的皇帝中的一位。但李煜的確是南唐國主,還是位亡國之君。
李煜后宮中女人大概有十多位,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大小周后兩姐妹。這對姐妹花先后嫁給李煜為后,李煜的大半人生都是她們姐妹陪伴度過的。大周后為李煜生下了兩個兒子,這兩子也是李煜僅有的兒子。小周后陪同李煜見證國家滅亡,跟隨他一同投降北宋,并在北宋都城度過日后的俘虜時光。
李煜和小周后降宋之后,結(jié)局并不好,有傳言李煜被宋太宗毒死,他去世之后不久小周后也去世了。那么大家是否考慮過,或者說注意過李煜兩個兒子的去向呢?他兩個兒子有何結(jié)局,是否善終呢?
公元958年還是吳王妃的大周后為李煜生下長子李仲寓,南唐還在的時候,李仲寓被封為清源郡公。公元975年,北宋大舉進攻南唐,圍攻金陵,李煜多次派使者前往北宋,送去大量財物,請求宋太祖緩兵,宋太祖以“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拒絕,南唐遂滅。公元976年,李煜作為俘虜被北宋軍隊押解北上,當時自然不可能是小周后一人跟隨。南唐重要的大臣應(yīng)當都在此列,而李煜的長子李仲寓也跟隨父親成為傀儡。
李煜到了北宋后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李仲寓被授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后來李煜去世之后,因為李仲寓治喪違制還被宋太宗派使者責問。李煜雖然去世,但是李仲寓始終作為俘虜居京城。北宋給了他不低的職位,但是卻沒有給予實權(quán),所以久而久之李仲寓的生活越來越貧困。后來他上書宋太宗,說家大但貧窮,請求將他派去管理一郡?;实鄞饝?yīng)了他的要求,于是李仲寓拜為郢州刺史,因為他寬厚仁簡,在郢州評價還不錯。
淳化五年李仲寓去世,享年三十七,因為沒有留下子嗣,所以李仲寓去世之后,李煜就絕后了。李煜還與大周后生有小兒子李仲宣,自幼聰慧過人,三歲的時候讀書就可以過目不忘。李煜對于這位兒子十分寵愛,南唐國滅李仲宣沒有跟隨父親前往北宋,是因為他年幼早夭。乾德二年的時候,李仲宣在一座大佛像前玩耍,宮女擦拭琉璃燈的時候不幸將琉璃燈碰倒。琉璃燈破碎的巨大響聲,驚到了當時玩耍的李仲宣,回去之后李仲宣就生病了,不久早夭離世。
李仲宣的去世不僅讓李煜神傷不已,當時本就有病在身的大周后,因為幼子的早逝悲痛萬分,導致病情加重,最終因病去世。這就是李煜的兩個兒子,小兒早夭,大兒子成為北宋俘虜,在大兒子去世之后,李煜就絕后了。
與“南唐后主李煜身為亡國之君,他的后代何去何從?”相關(guān)的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亡國之謎:歷史早已注定好,李煜被冤枉
南唐有三位君主,李煜是最后一個,故稱南唐李后主。值天下政治風云瞬息萬變的動亂年代??墒菑男〔粏柺朗碌睦铎细静涣私鈬H形勢,也不知道如何定國安邦。所以他只有偃武修文,躲在文學藝術(shù)的世界里,偷得片刻的歡娛。下面一起來揭開南唐后主李煜亡國之謎。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徐州彭城縣(今江蘇徐州)人,南唐末代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tǒng),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后主、李后主。
作為南唐后主的李熠,在政治上的軟弱無能常常被人詬病。但是作為獨領(lǐng)風騷數(shù)千年的詞人,他的才情卻令后世無數(shù)文人盡折腰。李煜的詞清麗婉轉(zhuǎn),雅俗共賞,上至文人雅士,下至山野樵夫,無不為之動容。
南唐后主李煜做皇帝是命運對他開的第一個殘酷玩笑。因為李煜有五個哥哥,按照中國古代的長子繼承制,皇位本來是與他無緣的。可是,沒想到造化弄人,李煜的幾個哥哥先后早夭。唯獨剩下大哥李弘冀和他兩個人。
李弘冀本來是繼承大統(tǒng)的不二人選。他繼承了祖父的野心和權(quán)謀,一心想著做皇帝。對于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叔父,李弘冀不惜大義滅親,用毒藥鏟除了障礙。這讓小小的李煜很早就對宮廷政治斗爭充滿恐懼,所以更不敢妄生二心。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李弘冀?jīng)]有等到登基大典就暴病而亡。所以父親李景通駕崩后,李煜就被推上了皇位。這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他悲劇的命運。因為他從小并未被當做皇儲培養(yǎng),而是整日沉浸于文學藝術(shù)之中,動亂之際被匆匆推上風口浪尖,這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
南唐李后主是南唐的末代國主。他即位時,南唐國力已呈衰頹之勢,這位性格懦弱的國主時時刻刻都在感受著國破家亡的威脅。他仇恨宋朝的壓迫,但又沒有能力用武力與宋朝相抗衡,只要能以小邦茍且偏安,他甘愿貢物稱臣最后淪為階下囚。
與“南唐后主李煜亡國之謎:歷史早已注定好,李煜被冤枉”相關(guān)的文章
后人對南唐后主李煜的評價不好,事情的真相是怎樣的?
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名從嘉,別名重光。他的別名還有很多例如鐘隱、蓬萊居士等,祖籍彭城是南唐最后一位國君,公元921年李煜繼承皇位,被稱之為正統(tǒng)。
不過遺憾的是李煜這個國君并沒有做太久,而且十分屈辱。公元971年十月宋太祖打敗南唐,李煜將唐號去掉改為“江南國主”,為了尊奉宋廷,撤去金陵臺的飾物(鴟吻)。公元975年,宋軍討伐金陵,李煜實在無奈被降伏于宋,發(fā)配到汴京,冊封為右千牛上將軍。
李煜,一位國君,只因一次敗仗便永不得翻身,曾經(jīng),任何人的生死只在他一念之間。然而如今的他只能在被別人占領(lǐng)的故土上被凌辱,受盡侮辱的他再也禁不住折磨,在公元978年七月七日積勞成疾,最終死亡。
李煜在歷史上不但是一位國君,更是一位書法家、畫家、音樂家。他的詩詞,在晚唐的詞中可謂是別樹一幟,其結(jié)構(gòu)明了,在詩中所寫的一景一物都很生動,在詩中投注的感情也十分豐富,頗有李璟、韋莊的風采。既然有詩詞就更不能少了書法,書法可是國粹,李煜留下的書墨,都是筆跡工整,線條流暢,鏗鏘有力。
李煜可以說是歷史上偉大的藝術(shù)家之一,他可通文又通音律,雖亡國但是卻成就了他在藝術(shù)上的巔峰,從他亡國后的詩詞中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胸懷大志的王者。
李煜生于公元937年,卒于公元978年,是南唐政權(quán)最后一位皇帝。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個兒子,擅長詩詞寫作,字重光,號蓮峰居士和鐘隱居士。李煜成為南唐政權(quán)統(tǒng)治者時,南唐的統(tǒng)治已經(jīng)搖搖欲墜了。
后世們對李煜評價時,都會以他風流韻事做文章,認為正是李煜沉醉于溫柔鄉(xiāng)才會導致南唐覆滅。客觀來看,李煜成為南唐統(tǒng)治者時,南唐已經(jīng)出現(xiàn)滅亡的趨勢。加上,北宋統(tǒng)一五代十國已經(jīng)是大勢所趨,即使李煜將所有精力都放在治理國家大事上,仍然挽救不了南唐積貧積弱的國情。李煜的父親李璟在位時,已經(jīng)向北宋朝廷稱臣。李煜繼位后,將南唐政權(quán)依然維持了十五年。
公元975年,南唐覆滅,第二年,李煜成為俘虜進入京師。雖然宋太宗封任李煜為隴西公,事實上,李煜沒有人身自由。每天只能在家呆著,他看著天空,享年這南唐百姓,心中十分傷感。逆境之中,李煜將苦悶寄于書法和詩詞中,三年時間,李煜創(chuàng)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詩詞摒棄了艷麗浮糜之風,李煜用白描的手法以我筆寫我心,展現(xiàn)了他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李煜號鐘隱居士,從中可以看出,李煜渴望一份安定祥和的日子,和自己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每天寫寫詩作詞,過自在愉快的生活。但是,李煜身在帝王家,身份不允許他的隱居生活。所以,李煜稱自己為鐘隱居士,給自己心靈上一些安慰。
查看詳情>>與“后人對南唐后主李煜的評價不好,事情的真相是怎樣的?”相關(guān)的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怎么死的?原來都是因為一首詩惹的禍
李煜(937——978),原名李從嘉,字重光。依“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的意思改成李煜。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按理說這個皇位怎么說也輪不到李煜來做,但是上天和李煜開了一個玩笑,他的五個哥哥先后去世,所以繼承皇位的人選只有李煜了。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正式即位成為南唐的國君。即位以來,國力已經(jīng)遠遠弱于宋,因此以宋為正統(tǒng),年年納貢以保平安。盡管如此的尊敬宋,可是趙匡胤還是一再逼迫,開寶四年(971年),趙匡胤滅掉了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宋太祖封了一個”違命侯“,要說這黑色幽默恐怕要從這會兒開始了。
生死七夕不解緣: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的七夕,這個自己誕生是時間,或許李煜想不到的是這也是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時間。根據(jù)一些資料的記載,七夕這天,李煜自己譜曲,并且作了《虞美人》這首著名的詞,讓侍女月下起舞演唱。
茲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如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當宋太宗趙光義讀到”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時,大發(fā)雷霆,認為李煜還懷有復國思想,于是讓后主的弟弟趙廷美送了一壺酒給李煜,兄弟二人都不知道,原來這壺酒被趙光義下了一種叫做”牽機藥“的毒藥,據(jù)說這種毒藥中藥中的馬錢子。李煜喝了這壺酒后,毒性慢慢發(fā)作,藥物漸漸破壞了他的中樞系統(tǒng),全身抽搐,頭腳縮在一起,死狀極慘。
四十二歲的李后主就這樣離開了人世,隨七夕而來,亦隨七夕而去。李煜的辭世也為七夕賦予了更加豐富的意義。李煜的一生是多情的,在愛情上、親情上、翰墨才情上都傾訴了他一生的感情。
查看詳情>>與“南唐后主李煜怎么死的?原來都是因為一首詩惹的禍”相關(guān)的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的愛情故事:鐘情姐妹兩個人,是為靈魂伴侶
南唐后主,所謂后主就是最后的一位主人,李煜就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生來一目雙瞳,因此受到自己的哥哥的猜疑,等到兄長死后他被立為國家的太子,監(jiān)管國家大事,幫助父親處理朝政,沒過幾年自己的父親也死了,他就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皇位。那一年宋國來犯,南唐滅亡,李煜也就成了現(xiàn)如今人們口中的“南唐后主”。
大家都說李煜這個人縱情聲色,但其實,他對自己的皇后還是很癡情一片的。他一共有過兩個皇后,是一對姐妹,在歷史上習慣性的把她們區(qū)別成“大周后”和“小周后”。
李煜一生的感情生活主要圍繞一對姐妹展開,說到李煜,就會有人說到李煜與大小周后之間的故事。大小周后為親姐妹,是大司徒周宗的女兒。李煜與周娥皇結(jié)婚后,夫妻感情很好,這個時候周娥皇就是大周后。小周后與周娥皇年齡相差十四歲。在他剛剛被父皇封王的時候,他與周薔剛剛成親,兩人終日耳鬢廝磨,情深篤好。那是李煜十九歲周薔也僅僅只有二十歲,周薔不僅容貌秀麗,更是對詩詞歌賦十分感興趣,因此李煜對她感到十分喜愛。兩人時常共同作詩賦曲,不就周薔就被李煜立為南唐皇后,也就是現(xiàn)如今人們所說的大周后。在他與大周后的孩子夭折之后大周后從此一病不起,在此期間后主對她的照顧無微不至,有史書記載說那個時期給大周后吃的藥都是李煜親手熬制的。
可是時間一長難免感到厭倦,正好此時周強的妹妹周薇前來探望姐姐,他與姐姐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女人,在此之前后主哪里見過這樣的女人,她嬌小可愛,軟糯嚶嚶,瞬間對周薇生出一股油然而生的征服欲,而周薇更是對后主一見傾心,隨即兩人便開始頻頻私下相會,兩人都沉浸在不倫之戀的快活之中,不就大周后知道之后更是一病不起,最終香消玉殞。這就是李煜一生中最愛的兩個女人,若是硬要一分高下,我認為后主更愛的還是當初和他一起作詩賦曲的大周后。
李煜一生中最愛的女人是大周后,也可以把這個“大“字給省去。她是一個大家閨秀,她知曉國家大事,很上得了臺面,和李煜也有很多的共同語言。她會唱歌,會畫畫,會跳舞,會彈琴。
李煜從小是被家里寵著長大的,受到了太多的藝術(shù)熏陶。而他面前的這個女人,能夠陪著他玩,和他玩的很好,他們特別的默契,他寫詩她就譜曲,他彈樂器她就跳舞……和她在一起,他太快樂、太滿足了,他特意為了她寫了好多的詩。因為他太快樂,所以上天總要奪去一點什么。就這樣,上天奪去了娥皇的生命。李煜在她生病的時候,衣衫不解的陪在她的身邊,親自喂藥給她,在她死后也寫了很多懷念她的文章。
填補了娥皇空缺的人是她的親生妹妹,在歷史上人們稱她叫做“小周后”。她也是一個很厲害的女人,雖然光芒有時會被自己的姐姐擋住,但是她也能在李煜身旁陪他玩的很好。慶幸的是大周后走的早,所以只經(jīng)歷了兩個人了快樂,沒經(jīng)歷后來的亡國。而小周后,卻是陪著亡國之君,踏上了異國的征途。在那里的三年時間,生不如死。后來李煜死后,她也跟隨著他離去了。
當小周后長大后,慢慢地出落得越來越美。有一次在大周后生病時,小周后前來...
查看詳情>>與“南唐后主李煜的愛情故事:鐘情姐妹兩個人,是為靈魂伴侶”相關(guān)的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曲折,上位后向宋朝俯首稱臣贏得一時茍且
在千百年前,一代君王繡口一吐,便為人世間留下了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絕美佳句,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他是一個悲哀的皇帝,親眼目睹自己的江山改名換姓,卻無從訴說自己的哀怨。他也是一個偉大的詩人,豐富細膩的情感在他筆下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他的一生,曲折又具有傳奇色彩。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徐州彭城縣(今江蘇徐州)人,南唐末代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tǒng),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后主、李后主。
很多人都讀過李煜的作品,并且我們不得不承認,李煜的確才華了得。但是我想,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他的人生。他的原名并不叫李煜,而叫李從嘉。從嘉,或許是一個寄予了長輩厚望的名字,可是他的性格和生長環(huán)境已然決定了他的失敗。
李煜的祖父是一代傳奇人物,通過自己的膽識和見識,從一個孤兒搖身一變,變成了“十國”中南唐的君主。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可這句話如果放在李煜的父親身上,似乎并不十分合適。李煜的父親繼位以后,國力強盛的南唐江河日下,經(jīng)濟衰敗,再也見不到原來的繁榮與昌盛。
李煜的父親李璟在位時,曾有大臣向他建議立李煜為太子,不曾想李璟大怒??墒呛髞淼睦瞽Z,面對他國的欺壓,不堪重負,將江山交給了李煜。這時的南唐已經(jīng)如行將就木的老人一般,毫無生機可言。李煜奉父命監(jiān)國,不久之后,李璟病逝,這破敗不堪的江山真正交到了李煜手中。
假如李煜生長在任何一個強盛的朝代,他也不至于到后來顛沛流離的地步,可他偏偏生在了滿是刀光劍影的五代十國。李煜從出世那天開始,滿眼看到的都是奢靡的生活,另外,他長在婦人之手,見識與膽量不過爾爾。李煜并不想做這個所謂的皇帝,他的愿望,不過是榮華富貴與男歡女愛。
李煜繼位以后,做的第一個決定,便是向宋俯首稱臣,或許在他的認知里,只有低頭,才能求得一時安穩(wěn)。白日的朝堂上很少見到李煜的身影,而夜晚的后宮,總能聽到他與歌舞伎的嬉笑打鬧。終于來到了這一天,宋軍闖入了他自以為安全的小天地,打破了他的幻想,結(jié)束了他奢靡享樂的生活。
此時的李煜,真正體會到了何為國破家亡。南唐自建國以來,經(jīng)歷了烈祖,中主的統(tǒng)治,在39年后毀滅在了這個后主的手中。他無疑是一個失敗的君王,并且是一個可恨的君王。雖然李煜在國家治理方面猶如白紙一樣,毫無經(jīng)驗與方法可言,可他在文學方面卻有很高的建樹,他的浪漫與多情在繼承帝位之后得以發(fā)展。
無論是山,是水,還是沉魚落雁的女子,在他眼中,都是值得一寫的素材。他的筆下流露出的一首首絕美的詩篇,在今天,仍在世人的唇齒之間散發(fā)...
查看詳情>>與“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曲折,上位后向宋朝俯首稱臣贏得一時茍且”相關(guān)的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深受父親器重,生在帝王之家身不由己
歷史上最可悲也最有才情的皇帝要屬南唐后主李煜了,眾所周知,李煜是個千古詞帝,他的詩在文壇中的地位是很高的,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讀過他的詩,確實很好,但只能說明他是個好詞人,可好詞人并不一定就是好皇帝,至少李煜不是個好皇帝,他是個亡國之君。說實話李煜并不適合當皇帝,他若一直做個風流皇子,逍遙快多好,可命運卻偏不給他這樣的機會。
李煜的父親叫李璟,南唐的第二代君主,李璟這個人治理國家還可以,詞也寫的挺好的,盡管他很平庸,但也算守住了祖宗的家業(yè)。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李煜家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到李煜這代就玩完了。
李璟有很多兒子,李煜排行第六是最小的一個,在他的前面還有五個哥哥,原本李煜是沒有任何機會當皇帝的,可誰知上天偏偏讓他做了場皇帝夢。因為在他前面的五位哥哥都相繼死去,所以他也就理所當然的成了南唐的太子爺了,公元961年六月,李璟駕崩,李煜繼位為南唐的新君,史稱南唐后主。
當時在李璟打算立李煜為太子時,禮部侍郎鐘謨就勸諫道:“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從善果敢凝重,宜為嗣。”從嘉是指李煜,從善是李煜的胞弟。意思是說:“李煜志向短淺,性格懦弱,又信仰佛教,不是可當?shù)弁醯牟牧?而李從善性格果敢堅毅,適合繼承帝位"。
李璟一聽大怒,我的兒子豈容你說三道四的,于是便把這個鐘謨給流放了。在我們今天看來,鐘謨所說的話還是比較中肯的,對李煜的性格把握也是很準的。但在古代他卻犯了大忌,自古皇位的繼承就不是你一個臣子可以隨便議論的。
李璟其實是比較喜歡李煜的,因為李煜和他很像,而且比他還要有才,但此才非彼才,李煜的才氣是指寫詞方面的,要論治國他還真不是那塊料。
其實若繼位的不是李煜,是李從善的話,南唐恐怕也是無力回天了。也只不過是憑借長江天險茍延殘喘幾年而已,因為宋的統(tǒng)一已成必然趨勢。早在李煜即位之前,南唐早已向宋稱臣,李煜即位后南唐的局勢已經(jīng)是內(nèi)外交困,風雨飄搖了。也只能茍且偷安,過一天算一天吧!
一個不想當皇帝的人若當了皇帝,只會加速一個帝國的毀滅,因為治國不是兒戲,不是你有幾個自認為有用的天真想法就可行的。李煜是個很天真的人,所以他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他即位之后先給趙匡胤遞了份奏章,表示自己會年年進貢,絕無二心,希望以此來麻痹趙匡胤,只能說明他的天真。趙匡胤雖然很長時間沒有收拾李煜,但并不因為他真的上當了,而是他還有其他的事要做。
李煜自認為搞定了趙匡胤之后,成天躲在家里寫詞飲酒泡美人,日子過得何等愜意啊!可好景不長,趙匡胤穩(wěn)定局勢之后,便立馬率領(lǐng)軍隊攻打南唐。南唐這幾年在李煜的治理下更加的衰落了,哪里是宋軍精兵的對手,很快便被攻了下來,李煜本人也成了大宋的俘虜。從九五至尊到階下之囚也不過一夜之間的事!
趙匡胤對李煜其實還不錯,只是把他軟禁了起來,并沒有殺他。可趙匡胤去世后,他的弟弟趙光義即位就沒有那么仁慈了。
只因李煜寫了叫《虞美人》的詩,認為他不滿大宋的統(tǒng)治,便賜給他...
查看詳情>>與“南唐后主李煜深受父親器重,生在帝王之家身不由己”相關(guān)的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大起大落,受盡屈辱悲慘收場
公元937年,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在金陵出生 ,出生帝王世家 ,想必是那個時代幾乎所有人的夢想出生 ,哪怕未來登不上皇位 ,但也一生榮華富貴 ,被成為八輩子求不來的緣分,但這樣他的出身也奠定的李煜的悲慘結(jié)局 。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 ,李煜登基 ,尊宋正統(tǒng) ,歲貢以保平安 。但在登基十年后 ,宋太祖進軍南唐 ,南唐李煜落敗 ,李煜不得不從南唐皇帝改為“江南國主”。次年 ,貶損禮儀制度,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對宋廷的尊重 ,開寶八年 ,李煜再次兵敗 ,被俘,卻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但太平興國三年 ,李煜病逝 ,追贈為太師 ,追封吳王以表示對他的尊重 ,世人卻更愛稱他為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早年因為宮廷斗爭 ,被當時的太子李弘冀所排斥 ,李煜為了避禍 ,便一心讀書 ,專研經(jīng)文 ,不再問政事 ,從那時開始自稱“蓮峰居士”“鐘峰隱者” ,以對兄長李弘冀表示自己的無心政事 ,一心游山玩水的志向 。李煜一讀經(jīng)文便展現(xiàn)出了自己的詩詞天賦 ,在他登基后便創(chuàng)造出了《灣溪沙》《玉春樓》等絕佳上作 ,但從灣溪沙中的“佳人舞點金叉溜”也看出了他的享樂 ,無心政事 ,還沉浸在“蓮峰居士”中無法自拔 ,并沒有意識到國家將要滅亡的危機 。但李煜也看到了宋廷的崛起 ,便想以和平的方式解決 。公元964年 ,李煜親自下旨遣送使者貢獻白銀兩萬兩和金器數(shù)百件 ,但也讓宋太祖看出了李煜的軟弱無力 ,李煜的行為從側(cè)面也加快了南唐的滅亡 。果不其然 ,在宋廷進軍的時候也看穿了他的軟弱膽小 ,公然在荊南建造戰(zhàn)艦近千艘 ,但李煜并沒有下旨派人秘密焚燒戰(zhàn)艦 ,即使在不斷大臣將士的上旨 ,請求派兵秘密焚燒宋廷在荊南建造的戰(zhàn)艦 ,但李煜一直沒有批復或者說他不敢同意 ,不愿意和宋廷撕破臉皮 ,還一心想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他雖然憂心似焚 ,卻不敢主動對宋廷出擊,而是每日與大臣設(shè)下酒宴商量對策 ,但在酒宴中又能商量出什么呢 ?最后李煜不得不做出對策 ,但卻是下令貶損儀制 ,將下詔改為教 ,改翰林為文管 ,改樞密院為光政院 ,將手下王稱改為公 ,以表示對宋廷的尊崇 。開寶六年 ,李煜上表表示愿意接受宋廷的封爵 ,但被宋太祖無情拒絕 。開寶七年 ,李煜開始招兵買馬 ,并任命皇浦統(tǒng)領(lǐng)大軍全力抵擋 ,但軍隊實力差距太大 ,沒有任何意外的李煜再次兵敗 。沒過多久 ,宋廷開始在金陵城外數(shù)十里屯兵 ,蓄養(yǎng)實力 ,但李煜確不知情 。同年十二月,金陵失守 ,主城守將馬臣信 ,馬承俊等先后戰(zhàn)死 ,內(nèi)史侍郎陳喬自殺于金陵城內(nèi)。南唐金陵城外宋兵不斷逼近 ,城內(nèi)大臣不斷自縊 ,兵隊內(nèi)部開始發(fā)生兵亂 ,百姓恐慌 ,李煜卻只能站在城墻上不斷指責自己的無能 ,站在城內(nèi)與城外的邊界線上獨自傷感 。他是南唐的主人 ,他必須做出決定 ,在現(xiàn)實與夢幻中他不斷掙扎 ,想反抗 ,卻看到了士兵與將士的不斷死...
查看詳情>>與“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大起大落,受盡屈辱悲慘收場”相關(guān)的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和趙匡胤什么關(guān)系?竟然喜歡上同一個女人
李煜和趙匡胤是五代十國時候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君主,一主文一習武,也因如此,兩人的人生也是完全不同,但是他倆居然有關(guān)聯(lián)的地方,只是因為一個女人,周娥皇。
周娥皇是南唐一位司徒名叫周宗的愛女,精通歌舞和音樂,她在19歲時入宮成為李后主李煜的妃子,李煜對她也是恩愛有加,十分喜歡。李后主繼位以后,她當上了皇后。李煜為她作了很多樂曲。
李后主和宋太祖在這個紛亂的年代里,一個在文學中造詣頗深,一個在武藝領(lǐng)域技勝一籌,兩個國君出身不同——李煜含著金湯匙出生,所以不知道治國的難處,趙匡胤窮苦出身,因此對于建功立業(yè)有很大的雄心報復,對人生的態(tài)度也不同,奠定了兩個人后來的命運也不一樣。
后漢隱帝在位的時候,趙匡胤放火燒了觀花樓,然后雄心勃勃,尋找出路。他在滁州碰巧遇到了周娥皇,兩人一間生情,周娥皇慧眼識人,讓趙匡胤去南唐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而且留下繡字的手帕作為定情之物。李煜成為皇子,置辦厚重的聘禮前去司徒府提親,這時趙匡胤也萬里迢迢前來迎接自己的心愛之人,李煜的文采讓趙匡胤五體投地,自愧不如,因此夢想破滅,之后一路向北,去郭威哪里謀求官職。后來幾經(jīng)朝代更替,自己當上了皇帝。后來趙匡胤下令李煜跟他的妻子前去面圣,暴露了自己與周娥皇的淵源,李煜方才明白,但拒絕面圣激怒了趙匡胤。周娥皇被冷落,她的妹妹前去探望,卻被李煜看上,趙匡胤讓人潛入李煜宮里,打算帶走周娥皇,周娥皇不肯,這是讓人告訴趙匡胤以自己是南唐皇后的情分不要發(fā)起戰(zhàn)爭。后來趙匡胤出兵,下令不殺李煜一家,等到城中斷糧多日,李煜投降。
大家看到的這張圖片是宋太祖的一張坐姿畫像。圖中的趙匡胤以一種舒適的姿態(tài)坐在龍椅上,神態(tài)安詳,目光深邃。他頭戴黑色的幞頭,有黑色的鬢發(fā),須發(fā)飄逸細膩,這就是工筆畫的一大優(yōu)點了,這幅圖的細節(jié)部分處理的很好,無論是衣服上的紋路和褶皺都活靈活現(xiàn),充分展現(xiàn)了宋太祖的體態(tài)。
從趙匡胤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宋太祖的廉潔清明,或許這個形容并不恰當,但是身為皇帝而僅僅穿了一件樸素的白色長衫,這就至少可以看出他的節(jié)儉。這幅圖片是一幅絹本設(shè)色畫,所以大家看到的背景并不是通常宣紙的白色,而是有點泛黃的顏色,這種色調(diào)和整幅畫搭配的十分巧妙,將臉色較深的趙匡胤的面部表情都映的柔和起來,顯示出來他寬厚的性格。他身后的龍椅也畫的十分精細,紅色木頭上鑲嵌的花紋都清晰可見,足見當時畫師的繪畫水平之高。這幅圖以精細的筆法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寬厚,廉明的開國皇帝。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圖片的主人公。
趙匡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宋太祖。大家都知道他的籍貫是洛陽,趙匡胤曾投奔郭威,后來,被郭威封為行首,征戰(zhàn)南唐,有著累累戰(zhàn)績。之后,周世宗駕崩,趙匡胤開始掌管禁軍。次年,被委任攻打犯邊的契丹和北漢。就在這時,著名的陳橋兵變就發(fā)生了,從此,趙匡胤就被擁立為帝。建立了大宋朝,世稱宋太祖。這趙匡胤圖片也是他稱帝之后完成的。
周娥皇是南唐司徒周宗的大女兒,后來她入宮為妃得到李...
查看詳情>>與“南唐后主李煜和趙匡胤什么關(guān)系?竟然喜歡上同一個女人”相關(guān)的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被俘虜后發(fā)生了什么?他是怎么死的
李煜被押往北宋京城,他住的地方是宋太祖親自選的,而且還翻修了一下,院子里種滿了梧桐?,F(xiàn)在開封城西北角的西城墻外,有一個叫遜李唐莊的村子?!斑d李唐”,就是囚禁南唐后主的地方。宋太祖赦免了他的罪行,封他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千牛衛(wèi)”是負責保護皇帝和王公貴族的侍衛(wèi),當然不可能真的讓他去帶兵,而“違命侯”更是一種黑色幽默了。
李煜是個性格溫和的人,但溫和不等于沒有自尊?,F(xiàn)在到了宋太祖的屋檐下,只有低頭的份,苦悶之下,酒成了他最親密的伴侶,喝起來就是通宵達旦。他在《烏夜啼》里說:“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到,此外不堪行?!币驗榫频男枨罅刻?,宋太祖一度擔心李煜會醉死,下令停止供應(yīng)。李煜就打報告說:“沒有酒,我這日子怎么打發(fā)呀!”宋太祖一想也是,便又恢復了供給。
國家不幸詩家幸,正是在這極度的痛苦中,李煜開始了他的“詞帝”之路。后世把他的詞分為兩部分,前期的詞不過是些“伶工之詞”,多是男歡女愛、風花雪月,頂多算言情,難登大雅之堂。后期的則是“士大夫之詞”,即以思念故國為主,抒發(fā)亡國之痛,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故而藝術(shù)成就最高。月夜,他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溜達,心情凄苦?!盁o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卑胍贵@醒,聽見窗外的雨聲,他才意識到,重回故國也只不過是一個夢?!昂熗庥赇?,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暮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宋太祖趙匡胤離世后,李煜的命運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新登基的宋太宗趙光義表面寬容,內(nèi)心卻十分齷齪,他早就看上了美貌的周嘉敏。宋朝有風俗,就是每逢節(jié)假日和紀念日,有封號的官員太太都要進宮參拜皇族成員。趁著周嘉敏到宮中請安的機會,宋太宗“臨幸”了她。最為變態(tài)的是,他居然還命令畫工將現(xiàn)場情景給畫下來,這就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熙陵幸小周后圖》。宋太宗趙光義死后葬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故云“熙陵”。
生不如死的周嘉敏把所有的怨氣都發(fā)泄到了李煜身上,大吵大罵,要不是自己的男人無能,她怎么會遭如此奇恥大辱呢?面對此種情況,李煜也無能為力,只能弱弱地提醒她一句:“你能不能小聲一點,這又不是在咱家?!比缓髮懸恍┍瘺龅脑~:“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有一次,南唐舊臣徐鉉去探視李煜。李煜話里有話,責怪當年徐鉉排擠同僚,造成棟梁損失,哀嘆道:“當初我錯殺潘佑,悔之不已。”宋太宗聽說之后,勃然大怒,認為他有回歸故土、卷土重來的志向。
978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恰好是李煜的生日。他舉辦了一個小型宴會,讓樂工們演唱了自己剛填的一首詞,這就是流傳千古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一聽這首詞大為光火,于是以...
查看詳情>>與“南唐后主李煜被俘虜后發(fā)生了什么?他是怎么死的”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