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滕王閣序觀后感(經(jīng)典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滕王閣序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后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滕王閣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為后人熟知,后來成為不朽的經(jīng)典。
這個星期我們就學習和探討了這片有著十足韻味的文言文,全文字數(shù)大概七百多,卻寫出了滕王閣一帶景色和宴會的盛況。真是讓人不禁感嘆王勃的才華橫溢!就在公元275年,為了慶祝滕王閣的新建,閻公在九月九當天大辦宴會邀來賓客,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女婿吳子章以彰成名。王勃正趕回去探望他父親的路上,路過洪州,正趕上參加了洪州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舉行的一次盛大宴會。原來,在南昌城漳江門外的半山坡上,有一座十分漂亮和高貴的閣樓,此閣為唐高祖的兒子元嬰作洪州刺史時所建,后來元嬰被封為滕王,此閣也就被稱為滕王閣了。閻伯嶼做了洪州刺史,就下令重修滕王閣。滕王閣重新誕生之后,閻伯嶼非常高興,恰好又趕上九月九日重陽臨近,于是閻伯嶼就籌劃在重陽節(jié)這天,邀集本州官吏和有名的文人學士在滕王閣慶祝一番。在此之前閻公讓他的女婿吳子章好好學習詩詞文章,我的就是在宴會上大展身手,吳子章也言聽計從早就寫好了文章并背誦得滾瓜爛熟。
到了重陽節(jié)這天,王勃剛到南昌,一聽滕王閣正在舉行一次盛大的宴會,并且來了許多名流學士,放下旅途的疲倦,直奔到了滕王閣。喝過酒后,閻伯嶼舉杯向滿座賓客倡議:希望有人能即興寫一篇文章,記下宴會的.盛況。閻伯嶼命令侍從端出早已備好的文房四寶,一一獻給賓客,賓客們也十分懂味的婉言相拒了。年紀又輕的王勃主動坐在靠后的位置。當捧著文房四寶的侍者來到他的面前時,他并不辭讓,大大方方地接過來放在桌上。王勃的舉動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大家都紛紛議論了起來,閻伯嶼見此情景,驚訝又帥氣,就獨自離席到旁邊更衣室里去,吩咐手下人站在王勃身旁,看他都寫些什么,即時報來。王勃并不知情,略加思索后提筆就寫,閻伯嶼心情越來越不是滋味。但從侍者報來的詩句中,閻伯嶼最終不禁贊嘆,連吳子章也自嘆不如,但王勃一心一意,奮筆疾書,從滕王閣的遠近景物,寫到自己的處境和愿為國家做一番事業(yè)的政治抱負。不一會兒這篇流傳千古的名作就誕生,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刮目相看。
《滕王閣序》中雖然有些地方有些夸張的修飾,但王勃的才華卻是不可磨滅的,當時就有人懷疑《滕王閣序》不是他自己真實的寫作,王勃為了證明自己就把這篇文章一字不落的背了下了。真是讓人嘆為觀止!《滕王閣序》依舊被人們歌頌至今!
王勃的詩,絕大部分是訴說難舍難分的心情,憂愁悲苦,所以對于王勃,我對他了解的并不多,今天讀了《滕王閣序》才對他有了別樣的看法,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與楊炯、盧照...
查看詳情>>滕王閣序教案
這里為您展現(xiàn)的是好工具范文網(wǎng)的編輯從網(wǎng)絡上歸納的“滕王閣序教案”文章,如您對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請關注我們的網(wǎng)站。老師會根據(jù)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成教案課件,大家可以開始寫自己課堂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的準備有助于新老師有更多的自信。
【設計說明】
《滕王閣序》以語言流光溢彩、美不勝收而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學習本文,可以說是一次與精美語言的“親密接觸”,達到了“文”“情”并茂。情理中又包含著深蘊,可以說是“文”“質(zhì)”相得益彰,“情”“理”珠聯(lián)璧合,這也是本文最大的特點。教學本文,應該把重點放在品讀本文優(yōu)美獨到的語言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其中閃爍的思想光茫。
對于本文,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講解起來也難度不小,是由于本文誦讀起來瑯瑯上口,但易駐足于表層形式,停留在感性層面而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教師的適時引導尤為重要。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本文華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
2、探究宏偉壯美的意境,感受跌宕的感情變化。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熟讀成誦。
2、了解對偶在駢文中的重要性,進行仿寫訓練。
【教學難點】
對作者復雜的情思的體悟。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悲哉秋心,蕭條凄瑟,西風颯過,萬木咸荒。葦葉紛下,蕪桿遷黃。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觸目生涼。離人頻顧,羈客成傷。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大家相信嗎?這段文字出自一位17歲的高中生之手。他在的上海市高考中取得了滿分作文的好成績!“年少而才高”。1300多年前的一位十四歲的少年也有著如此驕人的成績。他六歲即善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此人就是王勃。
“行為相當浪漫,遭遇尤其悲慘”。悲慘的經(jīng)歷成就了王勃的才華。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他的“絕唱”《滕王閣序》。
(解說:同年人的成功對學生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研讀文本
(一)品味美言
1、聽讀(可以央視“子午書簡”的誦讀為范本)
2、仿讀(在疏通字詞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
3、男女聲分角色朗讀。
齊讀第一段,可從語勢想見朋友如云的盛況;女生讀第二段,用清麗的聲音表現(xiàn)滕王閣的雕梁畫棟,疊金鋪翠,山明水秀,霞飄鶩飛;男生讀第三段,用渾厚的聲音讀出悲而不哀的人生感悟和窮且益堅的人生追求;第四、五段齊讀,體會世存知音,臨別賦詩的感慨。
(二)梳理文脈
1、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①由洪州地勢,人才說到宴會。②寫滕王閣構(gòu)筑之宏,眺望之廣,周圍秋景之美。③寫歡娛宴游引發(fā)的人生感慨。④寫自己有幸與會,應命做詩。
2、重點突破,“精加工”。(學生合作完成,教師補充總結(jié))
第一部分:由洪州地勢,人才說到宴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寫古今之變遷;“星分翼軫”四句寫空間地勢之雄;“物華天寶”四句寫人物之盛;接著,“雄州霧列”呼應“星分”句,“俊彩星馳”呼應“物華”句;“臺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賓主盡東南之美”再承“物華”。多層...
查看詳情>>《滕王閣序》原文及翻譯(含賞析)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chuàng)作的一篇駢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fā)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勵志節(jié),最后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ji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勃《滕王閣序》原文及譯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qū)偃?。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譯文
這里是過去的南昌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屬于翼,軫兩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連結(jié)著衡山和廬山。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控制著楚地,連接著閩越。物類的精華,是上天的珍寶,寶劍的光芒直沖上牛、斗二星的區(qū)間。人中有英杰,因大...
查看詳情>>滕王閣序課件(熱門七篇)
這個“滕王閣序課件”是好工具范文網(wǎng)小編自己創(chuàng)作的,希望你會喜歡。在老師的日常工作中,教案和課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師在編寫教案和制作課件時不能馬虎處理。教案是教育教學的基礎,也是學校管理的基本規(guī)定。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好的書店時,請和朋友們分享!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著意鋪敘美景之后,以騰挪跌宕的筆勢,由逸游的.豪興,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報國無門卻壯志不墜的執(zhí)著態(tài)度?!巴L安于日下”四句抒寫了遠離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著從關山難越,念及英雄失路,連用屈原、賈誼、馮唐、李廣四人的典故借懷才不遇的人物表達自己有志難伸的悲憤。至“所賴”一提,振起全篇?!袄袭斠鎵选睅拙洌銊钔什灰蛞蚰耆A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為全篇警策。接著又以“大鵬”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時,又反用“貧泉”“涸轍”、阮籍之典,說明處困頓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壯志彌堅。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揚升沉的情感發(fā)展軌跡,披露了交織于內(nèi)心的希望與失望,追求與痛苦,奮進與失意的復雜情感。
1.“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評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tài),表現(xiàn)樓臺壯觀,從而把讀者帶人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傲仕M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于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xiàn)水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gòu)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潦水”對“寒潭”,“煙光”對“暮山”,“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運用:(翻譯)蓄積的雨水已經(jīng)消盡,潭水寒冷而清澈,煙光霧氣凝結(jié)傍晚的山巒呈現(xiàn)出紫色。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評析:這一句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gòu)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潦水”對“寒潭”,“煙光”對“暮山”,“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運用:(翻譯)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起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p>
評析: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歷來有志之士對自己的理想總是能盡量克服一切困難執(zhí)著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
查看詳情>>滕王閣序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滕王閣,建于唐代,是一座古老的樓閣,以其壯麗的景色和悠久的歷史而聞名。《滕王閣序》則是明代文學家王勃的名篇,以其豪邁的氣勢和卓越的藝術成就打動了世人。本文將探討《滕王閣序》的原文及翻譯,并深入分析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價值,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一文學瑰寶。
滕王閣序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
時維九月,序?qū)偃铩A仕M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層巒一作:層臺;即岡一作:列岡;仙人一作:天人;飛閣流丹一作:飛閣翔丹)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軸通:舳;迷津一作:彌津;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一作:虹銷雨霽,彩徹云衢)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遙襟甫暢一作:遙吟俯暢)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見機一作:安貧)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滕王閣序翻譯
豫章原為舊時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設的都府;天空正值...
查看詳情>>王勃一首著名詩詞《滕王閣序》名句后的故事,讓后人景仰不已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br/>
這并不是一句詩,是《滕王閣序》中的名句,但我喜歡把它當作一句詩,這句詩似乎也成了王勃短暫一生的寫照。
他出身儒學世家,自幼聰敏好學,六歲能文,九歲能糾古書錯處,十六歲科舉及第,是為初唐四杰之一,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王楊盧駱”,并推為首位。一生之中兩次被貶,雖有才但也恃才,這似乎是大多數(shù)才人的通病,終究連累父親。父親被貶為交趾縣令,唐高宗上元二年秋,他遠赴交趾看望父親途中,路經(jīng)南昌,寫下了波瀾壯闊的《滕王閣序》。
當時都督閻伯輿新修滕王閣,于重陽佳節(jié)在此大宴賓客,他順路前往拜見,閻都督早就聽聞了他的名氣,便邀請他一同參加宴會。其實此次宴客主要是閻都督想炫耀一下自己女婿孟學士的才學,事先已經(jīng)讓女婿寫好了一篇序文,在席間默寫出來當作即興所書。宴會進行到一半,閻都督讓人端來筆墨紙硯,假意讓眾人為此次盛會做序,眾人都知道他的用意皆推辭不寫,唯獨勃竟不推辭,接過紙筆,便是文思如泉涌,氣的閻都督當即拂袖而走,進入珠簾之后,讓下人通報文章。
當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禁也拍案叫絕,王勃行文一氣呵成,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皆驚。此文章氣凌云漢,字挾風霜,使得《滕王閣序》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名篇,讓后人景仰不已。并作一首《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當時寫詩之時王勃獨留一個“空”字不寫,眾人皆猜而不得,閻都督千金求字,復得一個“空”字。
可能是天妒英才,做完此序后不久,王勃渡海之時,溺水身亡,年僅二十六歲,但他一定看到了秋水共長天處,一只孤單的野鴨伴隨著落霞向他緩緩飛來,也一定看到了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就像身邊的海浪一般洶涌不已,唯獨沒有看到的是《滕王閣序》流芳百世。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有機會,也能去南昌的滕王閣領略一下那滔滔江水的壯闊,那一片落霞伴著長天一色的美景,只是似乎終歸少了一縷才情。
王勃經(jīng)典的詩《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是仿照誰的???
黃鶴樓,因為唐代詩人崔顥的一首《黃鶴樓》同名詩而聞名天下。黃鶴樓火了,崔顥也因為這首詩而一詩成名!關于贊美黃鶴樓,崔顥曾憑這一首千古名詩讓詩仙李白在黃鶴樓之上罷筆。李白的情愿罷筆,是打心眼里佩服崔顥的。而白帝城,也因為李白的古名詩《早發(fā)白帝城》而被世人皆知。
古人留存于世的建筑古跡有太多太多。其中一部分古跡有幸因為這些文人墨客的詩歌夸贊而被后人得知,到如今也都成為了旅游勝地。江西省著名景點滕王閣,素有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之美稱。因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
而讓這座樓真正流傳于世的,是因為唐代詩人王勃的兩句千古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兩句千古詩句出自于王勃的《滕王閣序》,整篇字數(shù)共計954字,要是將全文全部背下來倒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我們上學那會老師也都明白,并沒有要求我們將全序全部背下來,但其中的這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必須要背下來的!
也正因為老師的嚴厲要求,這兩句經(jīng)典詩句才得以一直印在小田的腦海里,沒有忘卻!我想大多數(shù)朋友也和我一樣吧。
不過對于這兩句詩句的真正出處,很少有人提起,就連初中那會兒教我們的語文老師也都沒有提起過。其實這兩句詩并非王勃首創(chuàng),而是仿造了南北朝文人庾信(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的詩句。王勃的這兩句流傳了千年的經(jīng)典詩句到頭來卻被發(fā)現(xiàn)是仿品。
這就有點尷尬了。
為何有人會說是仿造庾信的作品呢?我們來看看庾信的原版句子。庾信的著作《馬射賦》中有句子寫到:“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與春旗一色”,與王勃的這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對比起來,幾乎完全一樣!王勃只是將“景”給替換了,并沒有改變詩的結(jié)構(gòu)。
而且,“落霞與孤鶩”從場景廣闊、氣勢恢宏來說,要遠遠高于“落花與芝蓋”的,所以說,王勃的這兩句詩并不比庾信的原版差!雖然是仿造,王勃卻在原版詩句上進行了改進、升華,使得意境更加的寬廣,給讀者無限的遐想空間。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黃昏之景,落霞伴著孤鶩齊飛,秋水與長天融為一色。
這晚景,該有多美啊!
仿,并不是下三濫的手段。從古至今,很多書法大家的書寫風格多是仿。在仿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書寫風格。書圣王羲之的書法造詣世人皆知,那一副神秘之作《蘭亭序》雖然下落不明,但從后世書法大家臨摹的作品來看,也可窺見王羲之字體的唯美。
而后世臨摹的字體中也確實有些要好于王羲之,畢竟王羲之的這幅稀世之作是其酒后即興發(fā)揮,避免不了有些失誤。后人的臨摹作品有些得到了改進,看起來倒也不錯!在仿的基礎上,能加入自己的靈魂和風格,才會讓自己進步,才會創(chuàng)新。王勃的這兩句經(jīng)典詩句,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您覺得王勃與庾信誰的詩句更好呢?
與“王勃經(jīng)典的詩《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是仿照誰的?。俊毕嚓P的文章
天才王勃的經(jīng)典詩句《滕王閣序》背后有怎樣的故事?千金買一字
今天來說一下王勃。王勃,字子安,隋唐之際大儒王通的孫子,詩人王績的侄孫。王勃從小聰明伶俐,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被眾人稱為神童。
王勃的人生確實也足夠精彩,不到二十歲他就已經(jīng)進士及第。唐朝的科舉,三年一次,每次只錄取四五十人,不到二十歲的王勃能夠脫穎而出,稱得上是天才中的天才。
既然是天才,就有天才共同都有的毛病——恃才傲物。王勃的文章之中不乏才氣,但是充斥著嬉笑怒罵,因此雖然才華橫溢,卻經(jīng)常得罪人,遭到排擠,和王弼很像。
旅居四川多年后,王勃謀得了一個參軍的位子,但是他恃才傲物的性格沒有變,因“擅殺官奴”而問罪,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連累了父親。他父親被貶謫到了交趾做官。
王勃到交趾看望父親的返回途中,不幸溺水身亡,年僅二十七歲。
坊間流傳著關于王勃的一個傳說。王勃早年曾經(jīng)遇到一個老神仙,他向老神仙打聽自己的命運如何,老神仙回答他說:
子之軀,神強而骨弱,氣清而體羸,腦骨虧陷,目睛不全,雖有不羈之才,高世之后,終不貴矣。況富貴自有神主之乎?請與子別。
就是說王勃沒有富貴的命,這顯然是后人的牽強附會,這個說法見于羅隱的《中元傳》。
王勃的才華,“包綜六經(jīng)”,不只是詩文,但是真正讓他暴得大名的卻是《滕王閣序》。
相傳王勃去交趾看望父親途中,路過江西南昌,正好趕上洪州都督閻伯嶼剛剛重修好滕王閣,宴請賓客。
閻伯嶼的女婿孟學士頗有才華,閻伯嶼也想趁此機會讓自己的女婿一鳴驚人。于是閻伯嶼假意邀請在座賓客為滕王閣寫作序文,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當仁不讓,略微思索之后,就可以下筆。
閻伯嶼很生氣,認為王勃過于年輕氣盛,借口離開宴席。但是閻伯嶼畢竟不是一般人,身為一州都督,還是有一定氣量的。
閻伯嶼命人將王勃寫的文章一句一句傳給他。當聽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之時,閻伯嶼哈哈大笑,認為是老生常談,認為王勃這個小子不過爾爾。
到了“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這一句,閻伯嶼的笑容漸漸消失,沉默不語;等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出,閻伯嶼失聲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不顧自己的身份地位,來到王勃身邊,看著王勃下筆。
王勃寫完了滕王閣序,技驚四座。只見孟學士緩緩走過來,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說,“這是前人寫過的一篇文章,不信,我背誦給大家”,然后一字不落地背誦了一遍。
此時,宴會已經(jīng)成為了兩個人比拼才華的舞臺,正當大家竊竊私語說王勃抄襲的時候,王勃微微一笑,“既然是前人寫過,那兄臺可否記得后面還有一首詩”,孟學士一時語塞,大家這才知道孟學士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王勃將詩寫在了滕王閣序的后面: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安在,檻外長江 自流。
閻伯嶼看完了之后,發(fā)現(xiàn)少了一個字,就問王勃少的那個字是什么。王勃說,這個字你出千金我才能告訴你。閻伯嶼馬上命人拿來了千金,王勃收下后,還是沒有動筆填上這個字,閻伯嶼有些不耐煩了。王勃已經(jīng)看出...
查看詳情>>與“天才王勃的經(jīng)典詩句《滕王閣序》背后有怎樣的故事?千金買一字”相關的文章
王勃兩首代表詩作,每一首都是千古絕唱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自幼聰明好學,被贊為“神童”。據(jù)《舊唐書》記載,王勃六歲時,即能寫出文筆流暢的文章,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代表作品《滕王閣序》等。
如果單是提及王勃,你想到的詩句可能有很多,但在秋天能讓你想到的詩句,絕對是出自《滕王閣序》里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兩句化用庾信“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而來的詩句,素來有千古絕唱之稱。
可以說王勃筆下的這兩句,就如同現(xiàn)在的照相機,它照下了一幅色彩協(xié)調(diào)、動靜有致的彩色照片。只見照片里,絢麗的晚霞映照在碧綠的江水中,恰好一只孤鶩飛過。抓怕的瞬間,便為我們后人留下了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
但落寂的晚霞,孤獨的孤鶩,放在同一個畫面里,它就不僅僅只是一種靜默的定格。更多的卻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青天碧水,天水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變幻,孤鶩自下而上揮翅。兩者交錯時互放的美麗,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
王勃用高超的藝術技巧,上句讓我們目隨景而動,下句則讓我們心因景而靜。大自然的美麗和浩渺,就這樣絕妙的展現(xiàn)出來,不得不佩服。作為盛贊滕王閣的佳句,滕王閣也因此名滿天下。
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與崔顥吟詠黃鶴樓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以及范仲淹慨嘆岳陽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這三座樓,也并稱“江南三大名樓”。
如果結(jié)合《滕王閣序》全文來看,王勃雖也是抒發(fā)懷才不遇的無奈,但他并不消沉,絕美的景色之外,更多的是他寬廣的胸襟、曠達的人生觀以及當時真實的情感流露。
晚霞長空亙古長存,孤鶩卻只是一個匆匆過客,或許這也是王勃在影射自身。但不管怎樣,王勃的這幅秋天夕照圖,已經(jīng)走過了無數(shù)個歲月,亦讓無數(shù)個讀者經(jīng)歷了別樣的心靈之旅。
經(jīng)典之余,想必把這兩句看作世間,描寫秋景最美的千古絕唱,也不為過。剛好時間已是金色的九月,說起秋天,最能讓你動容的詩句又是哪句呢?若是有空,這個秋天尋一處古詩詞里的美景,倒也是頗為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