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信息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千百年來,人們養(yǎng)成了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慶祝端午的諸多習俗。
什么?你以為端午節(jié)就是吃粽子這么簡單,那你一定不知道古人是如何慶祝端午節(jié)的。 生活緩慢而精致的古人們,光是一個粽子,就吃得百轉千回,吃一口,還得作詩一首,三個字概括,就是“有文化”。一起來領略一下古人們閑適的端午時光吧。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shù)?,五毒并?/strong>。這樣,在此日掛鐘馗圖、插菖蒲、艾葉以驅(qū)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并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驅(qū)五毒的習俗多流傳至今,比如: 古人以艾草、菖蒲或榕枝,用紅紙配上蒜頭、石榴花等植物花朵,編織成人形或劍型的“艾人”、“蒲劍”,插于門眉或懸于廳堂之上,以防蚊蟲叮咬,并祈禱消除毒災;
端午節(jié)必掛香囊,香囊內(nèi)有艾草、菖蒲等香草,還有朱砂、雄黃等物,再包以絲布,配上五色絲線而制作成。香囊有不同形狀,香氣四溢,具有避邪驅(qū)瘟的功效而又玲瓏美觀;
在手臂、腳腕上系著五色絲織物或絲線,稱做“辟兵”或是“合歡索”,有祈求戰(zhàn)爭和瘟疫不要發(fā)生的意思;
還有喝雄黃酒的習俗。雄黃酒是由菖蒲和雄黃等物泡制而成的,雖然古人明知雄黃有毒,但他們認為喝了雄黃酒可以驅(qū)妖避邪,這是“以毒攻毒”。在戲曲《白蛇傳》中,白素貞就是喝了雄黃酒而現(xiàn)出了原形,嚇死了許仙噠。
大人們還會在端午節(jié)這天,在小孩額頭寫上一個“王”字,并以雄黃酒涂抹兒童面頰耳鼻,以祝福孩子。在江蘇南京一帶,人們還用放有少量雄黃的清水洗眼,據(jù)說可以防治眼病。
當然,“驅(qū)五毒”只是走走過場,吃粽子才是正經(jīng)事。在我國古代,越是文化人,就越講究吃。文人們吃粽子,那粽葉非得是太湖里的,那糯米非得黃河邊上的才好。粽子的形態(tài)也更加繁多,有粽子小如初生綠菱,十分精巧。
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有詩“綠粽新菱實,金丸小木奴?!笨梢娝麑Α懊阅阗u萌”粽子情有獨鐘。
同為風雅之人,蘇東坡的口味卻又不同:“不獨盤中見盧橘,時于粽里得楊梅”,說明他對以蜜餞為餡的粽子贊不絕口。
而清代林蘇門的“一串穿成粽,名傳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膩透纖紅。細箬輕輕裹,濃香粒粒融。蘭江腌酺貴,知味易牙同?!眲t暴露了他對火腿粽子的心心念念。
可見,“甜咸粽子之爭”自古而有之。
然而,宅在家里吃粽子可不能滿足古人的精致生活情懷。真名士自風流,端午“party”也是許多文人雅士慶祝節(jié)日的首要之選。宋代陸游就寫過“端午數(shù)日間,更約同解粽”的詩句,看來陸游算是個比較喜歡熱鬧的“派對達人”。
吃粽子、開party,不洗得香噴噴的怎么行?
西漢戴德在《大戴禮記》中提出,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這里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
《九歌·云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段咫s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不過,熱鬧繁華的背后總是寂寞空虛冷,每一個節(jié)日都會引發(fā)古人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端午當然也不例外。宋代詩人朱松就在他的《重五》一詩中寫道:“異鄉(xiāng)逢午節(jié),臥病此衰翁。竹筍進新紫,榴花開小紅。
山深人寂寂,氣潤雨蒙蒙。煮酒無尋處,菖蒲在水中?!惫湃藳]有電話,只能托些個花花草草、菖蒲艾葉什么的寄托一下對親人的相思,若是如現(xiàn)在這般通訊發(fā)達,一個電話便可聽到鄉(xiāng)音,就不會有這些讓人讀來肝腸寸斷的詩句了吧。
百姓要過端午,皇家也是不例外。當然,皇家過端午的規(guī)矩也多。比如說節(jié)日這天,皇上要向朝中的臣子賜予夏衣。這個工作很仔細,所賜的衣服用輕薄的細葛為料,還要根據(jù)臣子的身材縫制,讓他們穿著合身。
杜甫《端午日賜衣》詩中寫道:“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首句表達出乎意料的心情:宮衣的料子真是高級!
最不可思議的是,上面居然還有我杜甫的名字??!
不過,杜甫當時任左拾遺,是個八品小官,他能受賜夏衣,可見皇上端午賜衣的范圍十分廣泛。
一方是皇上賜予臣子夏衣,另一方是地方官吏向皇上敬獻夏衣。關于后者,學霸杜甫再次把它寫進詩中。
杜甫有《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向卿其人名字不詳,他制成了一件高級的夏衣,去上都(即京都長安)進奉給皇上,杜甫寫詩給他送行。詩中寫道:“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有情趣又講究養(yǎng)生的古人,慶祝節(jié)日怎會忘記體育運動呢?
端午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重要節(jié)俗之一,該俗一說是為懷念屈原,如《續(xù)齊諧記》稱:“屈原以五日投汨羅,楚人哀之……當時以舟楫拯之,今競渡是其遺跡。”而吳地劃龍舟則是為紀念伍子胥,如《曹娥碑》云:“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p>
傳說,在端午節(jié)前,如果有下“龍舟雨”,則是個好兆頭。端午節(jié)過后,氣溫將顯著升高,雨量也將更加充沛。下了雨,緊接著便是震人心魄的龍舟賽了。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睆埥ǚ獾拈L詩《競渡歌》就描繪了一幅空前激烈的“賽龍舟”場景。
古人為何可以這么happy地過端午節(jié)?假期當然少不了!金世宗在位的時候,端午節(jié)放假三天,五月初四放假,五月初七上班;唐朝每逢立春、立夏、七夕、端午這些小型節(jié)日或者節(jié)氣都會放假兩天。可謂是非常之人性化。 看到古人如此高大上的過節(jié)方式,你是不是也躍躍欲試呢?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